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名词、形容询活用作动词可从下面六个方面进行识别。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名词活用作动词,构成支配关系、陈述关系或补充关系。例如:1.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3.沛公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例1的“刃相如”不是“刃和相如”,而是“杀相如”,二者是支配关系;例2的“陈胜王”是“陈胜为王”,构成了陈述关系;例3的“王关中”是“称王于关中(即在关中称王)”…  相似文献   

2.
郑丽冰 《文教资料》2011,(34):111-113
《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都有关于刘邦的记载。对于这个色彩斑斓、瑕瑜互见的开国君主,《史记》和《汉书》在其形象塑造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两书对刘邦的称谓.对史料的处理方式.以及对项羽的态度的不同进行比较,从而论证《史记.》比《汉书》更具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3.
吴海燕 《考试周刊》2011,(58):50-5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开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巨著.它蕴藏着深邃的哲理,融汇着民族的精神。江苏新课改以后,把《(史记)选读》编入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旨在使高中学生文言阅读和理解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目前,《(史记)选读》的教学任务安排在高二上学期进行。我根据教学实践,对《(史记)选读》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二)张大可郑之洪〔编者按〕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史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三)张大可郑之洪〔编者按〕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史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约法三章”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载刘邦占据关中之后.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宣告:  相似文献   

7.
王钱 《语文天地》2011,(7):15-16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又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史记》中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敢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史记》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苏教版《(史记)选读》节选了《史记》中很多名篇,虽然苏教版《〈史记)选读》是节选,但滴水可见整个太阳的光辉。学习、阅读《(史记)选读》要把握以下三个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正平 《教学月刊》2011,(10):53-55
从2006年11月起,苏教版《(史记)选读》作为选修教材全面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它与必修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教与学中更强调教与学的“选择性”,强调“自主地选择”.以满足高中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但是经过五年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在高中现实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史记)选读》教学和必修课教学几乎没有两样。  相似文献   

9.
潘飞 《现代语文》2009,(6):142-14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有《鸿门宴》一文,该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文中有一节写樊哙闯入酒席后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中有许多与“南”字相关的词语.现择要简释如下: 南山 ①终南山.又称太乙山、周南山等.在今西安市南,,如“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②祁连山。《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留岁余.还.并南山。”③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东。④荆南山,也称君山,现称武夷山。⑤泛指南面的山。如陶渊明有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⑥指《诗经》中的篇名。如《诗·齐风·南山》。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课改之前,还是课改之后,各地的专家们历次编写语文教材,一直把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廉蔺列传》)收入高中语文课本。作为一篇“基本篇目”、“讲读课文”。很有趣的是,《廉蔺列传》几乎在高中语文课本每一册里都待过。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中小学通用教材中学语文编写组编)把它安排在第一册.  相似文献   

12.
以司马迁及《史记》为研究对象的“史记学”,与现实社会有密切关系。本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史记》与汉代社会现实;(二)“史记学”与当代人精神;(三)“史记学”与当代经济;(四)“史记学”与当代学术。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古汉语被动表示法,历时角度的研究以往有过①,而共时角度的探讨则尚缺。本文主要从共时的角度探讨几种被动表示法的修辞功能,并比较其差异。先把古汉语被动表示法简要列举如下。首先是三种“独立式”:(1)“于”字式,例如:“克伤于失,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2)“见”字式(含“被句,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诱,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3)“为”字式,例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霞光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以史记·屈原列传》)其次是两种“融合式…  相似文献   

14.
“椎”字的义项,通常有4个,即:①槌子,敲击的器具。如《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为铁椎重百二十斤”.②朴实。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有:“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③椎zhui,脊椎骨.《素问·刺热》中有:“三椎下间主胸中心.”(三椎:指第三节脊椎骨)④作动词“打击”用。如关汉卿的元曲《救风尘》:“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  相似文献   

15.
《报任少卿书》释义补正易健贤司马迁留给后世的自传体文章,现在能见到的只有两篇。一篇是列于《史记》全书之后的《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序》),另一篇是载于《汉书·司马迁传》中他写给任安(字少卿)的一封书信。《汉书·司马迁传》其实是这两篇文字的拼接组合,...  相似文献   

16.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正解安徽宁国中学汪秋明初中语文一册选自《韩非子》里的故事《扁鹊见蔡桓公》,又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中“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一语,《史记》作“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人教社《教参》在翻译《韩非子》语时说:“扁鹊(在进见时)...  相似文献   

17.
说“舍人”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多次出现“舍人”一词, ①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似文献   

18.
《封禅方说》原书已佚,无法详考该书与汉武帝的关系.现存《史记·孝武本纪》几乎与《史记·封禅书》完全相同.根据《史记·封禅书》、《汉书》、《风俗通义》等相关记载,可大略推测汉武帝不得不封禅是《封禅方说》的成书背景,汉武帝时期的方士之风加速了《封禅方说》的形成,以公孙卿为代表的方士群体创作了《封禅方说》.汉武帝晚年对求仙态度的转变是《封禅方说》一书散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芮文浩 《文教资料》2011,(14):109-110
张元济先生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著作,商务印书馆整理本的出版揭示了《史记》的众多异文,然整理本摘《史记》之文时有讹误,张元济先生的校勘成果尚存可商之处,整理本亦有新误。  相似文献   

20.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