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梁美芳 《广西教育》2012,(10):62-63
诗歌难教,已成共识。由于诗歌本位缺失,教学策略失当,导致了当前诗歌教学效率低下。著名诗人王家新针对当前中小学诗歌教学的弊端,指出诗歌教学应“回归”:回归到语文本身,回归到文学本身。诗歌教学要以语文为本位,教出语文味,教出文学味,教出诗歌本身的魅力和美。也就是说,要根据诗歌的特点,运用语文的方法,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让诗歌教学更富有“诗味”,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著名诗人王家新指出,诗歌教学"要以语文为本位,教出‘语文味’,教出诗歌本身的魅力和美"。也就是说诗歌教学要氤氲着一种诗意。如果没有诗意,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就没有灵魂的升华和投入生活的激情。诗意的课堂一定是充满魅力的课堂,诗意能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故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是对语文教学的正本清源,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归途,是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特级教师魏星说过:“要教出‘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就应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语文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悟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情感,走进文章意境.如何让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让语文课彰显其本真的味道——真实的“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那就是本文阐述的语文“四味”,即“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  相似文献   

5.
糜山 《成才之路》2013,(17):92-92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如今,孩子读得太少,背诵得太少,积累得太少,开口不能言,举手不能书,学生怎么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呢?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要从语文教学的形式,回归到语文的本色。我认为,本色语文是原汁、原味的本真语文。教出语文味,是本色语文教学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6.
诗歌经过时间的变迁、空间的转移、学者的传诵,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传统的诗歌教学法,往往以教师的理性整体分析来代替学生独立的感性领悟,缺少诗歌教学独特的灵动性和鉴赏性。而以语文味教学法来教诗歌,使课堂的诗歌教学别开生面、灵动而充满勃勃生机,真正的让学生品尝到了汇聚在诗歌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7.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许多老师都曾发出这样的追问。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这样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听、说、读、写、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涵养学生的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润泽学生的情感;现以《孔子游春》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应该在“淡淡妆,天然样,教语文”中追寻到那支向语文味更浓处漫溯的竹篙,在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中,教出思想,教出情感,教出智慧,教出对语言的敏感,教出对文化的钟情。本文从“读,再饱满点”“说,再提升点”“写,再厚实点”“思,再深化点”“情,再真实点”五个方面来展开,阐述语文教师若都能注重“读味”“说味”“写味”“思味”“品味”等,语文大餐定会味正情浓,学生的语文营养定会丰富齐全。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说明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也能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应关注说明文教出语文味的四个维度,即教师的课堂语言"说"出语文味,课堂朗读训练"读"出语文味,在语言品味中"嚼"出语文味和在文章写法分析中"品"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教出语文味是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出语文味,最终具有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才是目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回归本然,品词析句;揣摩品味,言意兼得;返璞归真,落实语用。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对诗歌本身进行解剖式解读,而忽视了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人类灵魂净化陶冶的张力,忽略了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固有的美。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教学实验改革,让古诗词教学回归到文学本位,通过教学古诗词使其真正起到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召唤真善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费时低效,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尴尬现实。范红和王家伦两位老师撰文认为,当前“语文越来越难教”,“其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烦琐浮华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在教学‘套路’的华而不实”,主张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科本位”。[范红,王家伦.语文教学:请回归学科本位[J].中国教师,2012j(5).]我个人认为,这两位老师还没有直抵问题的核心,“语文越来越难教”,不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立场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胡修喜 《江西教育》2010,(10):32-33
现今,许多人倡导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在评课时我们也常听到诸如“这节课‘语文味’很浓”,“那节课‘语文味’淡了些”的评价。“语文味”已然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那何谓“语文味”?怎样的课堂才算具有浓浓的“语文味”?笔者试图透过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明晰“语文味”的概念,探寻“语文味”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对诗歌本身进行解剖式解读,而忽视了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人类灵魂净化陶冶的张力。忽略了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固有的美。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教学实验改革,让古诗词教学回归到文学本位,通过教学古诗词使其真正起到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召唤真善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但如今,我国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教学受到了严重冲击,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更令人担忧:许多老师诗歌观念陈旧,对诗歌本身的认识肤浅滞后;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过于偏重诗歌的思想意义;对诗歌文本普遗缺乏读解能力。我们的学生不愿读、也读不懂诗,作诗的岁月白白流逝,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多么大的损失!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教诗歌?如何激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茶的进行,"语文味"的理论在语文课改大背景下也应运而生了。这一理论的提出,给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政治附庸地位的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使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在语文教学中流淌"语文味",可以使语文课堂从以前远离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和空洞的说教里解放出来,开始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去熏陶感染学生,在"教出情感、美感和语感的同时,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可以说,"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育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要姓‘语’”,“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等等,这些都是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接地气的观点,更是语文教学的务本之道。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化观点为行为呢?笔者《湖心亭看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就力求扣住“语”字,用语文的方法,让语文味浓郁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诗歌,民族特色极为鲜明,读起来很美,教起来却很困难,而老师要教好和教出诗味更是不易。古人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无达诂"等等,并非故弄玄虚和神秘。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起始阶段第一单元就是诗歌教学,选文分量较过去教材加重,内容深度也较过去教材加深。因此,如何教好诗歌,教出诗味,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得不深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针对传统教学中语文课堂缺乏"语文味"的现象,分析了产生此现象的几个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旨在呼唤语文教育本色的回归,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人文美。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的应试化、技术化使语文教学变了味,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笔者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确立、诵读、说话、圈点勾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使语文课堂回归其本,根据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开展语文教学,让课堂真正体现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