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在战国时期,我国开始有了"帛书",逐渐发展形成了卷轴制度,一直延续至唐代,前后达一千年时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简牍并行。卷轴所用的材料,最早是丝绸一类的物品,后期是纸。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战国时期,我国开始有了帛书,逐渐发展形成了卷轴制度,一直延续至唐代,前后达一千年时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简牍并行。卷轴所用的材料,最早是丝绸一类的物品,后期是纸。  相似文献   

3.
在讲过“简帛古书”的概念之后,我们要介绍的是,到目前为止,简帛古书的发现都有哪几次?它们都出过什么书?但在介绍之前,我们先要讲一下古代简牍帛书的埋藏有什么规律,或者说在什么地方,我们有可能发现它们。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结论。我们只能从现有材料,做一点分析和推测。  相似文献   

4.
正本报讯(记者章红雨)11月8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由中华书局在上海首发。至此,历经40年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埋藏于地下2000多年的马王堆所有简帛图版终于完整示人。1972年至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3座西汉墓葬,是西汉初期第一任軑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庭墓地。在众多珍贵的出土文物中,成批的帛书、帛画、简牍震动世界,引起学界普遍关注。这些简帛共计10万余字,  相似文献   

5.
马王堆帛书《五正》篇说的"五正",应如帛书整理小组所注释,为"四时治民之政"之义,而并非君主正己而正四方之义;帛书易传《要》篇中的"五正",当指与君主治道相关的由"五官"所掌的政务,与易占中的五行生克无关。  相似文献   

6.
冬葵考     
曹鹏 《兰台世界》2016,(11):123-125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癃病"条目有"葵"及"烹葵"等语。根据相关文献所载,古代的"葵"当指"冬葵",是一种先民长期种植和食用的药类蔬菜,"烹煮"则是炮制冬葵的方法。又据中医临床经验可知,冬葵主治膀胱不利,与帛书中的"癃病"相合。  相似文献   

7.
因战国私家藏书文献资料阙如,故学界对战国藏书史的研究成果不多。但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大量的出土文献如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及简帛等为研究战国私家藏书提供了新史料,出土实物对于简帛的产生年代提供了基本证据。战国简帛多为私文书和私家藏书,这些简帛以郭店楚简、上博简及清华简为代表。战国私人藏书繁荣的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出土简帛对于战国藏书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燕红 《文化遗产》2017,(3):126-131
《史记·殷本纪》有伊尹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未有详论,后世不得其意.马王堆汉墓帛书《九主》及《九主图》的出土,为追溯文本来源提供了史料.本文以帛书《九主》与《史记·殷本纪》《别录》等为文献参照,探讨"九主"的内容及其在文献记载上的变迁,分析帛书《九主》记载,对九主的含义和九主故事做一个统合的疏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对馆藏古代帛书帛画织物所采取的技术保护、修复方法,分析不同地域出土的古代帛书帛画织物的形成特性,探究了古代帛书帛画织物保护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楚简帛是历史留给中国人的一份文化遗传。这份文化遗传既是极其珍贵的,又是极为沉重的。 自20世纪30年代《楚帛书》问世以来,出土的楚简帛已有二十余批①。估计总字数将超过八万。 太史公读过“石室金匾”之书,然而他没有读过藏于地下的楚简;王国维读过甲骨文、金文、居延汉简,然而他没有见到过《楚帛书》。从书籍史的角度说,楚简帛是最古老的版本,远远超过了宋刻本、唐抄本、晋写本的年代;另一方面,楚简帛又是最新最可靠的版本,没有因传抄、重刻而产生的种种讹误。 楚简帛的内容极为丰富,举凡哲学、法律、天文历法、地理、…  相似文献   

11.
奚亚丽 《兰台世界》2014,(9):149-150
马王堆帛书《五正》篇说的“五正”,应如帛书整理小组所注释,为“四时治民之政”之义,而并非君主正己而正四方之义;帛书易传《要》篇中的“五正”,当指与君主治道相关的由“五官”所掌的政务,与易占中的五行生克无关。  相似文献   

12.
陈燕 《兰台世界》2011,(9):33-34
《经法·六分》篇为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一篇。文物出版社先后于1976年和1980年将该批帛书整理出版。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已发表的《六分》篇的释文有几处需要改动。  相似文献   

13.
《经法·六分》篇为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一篇.文物出版社先后于1976年和1980年将该批帛书整理出版.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已发表的《六分》篇的释文有几处需要改动.  相似文献   

14.
帛书述略     
帛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文字载体,它的出现和我国最早发明养蚕织丝有关.不仅西周典籍中有养蚕、纺织和漂丝的记载,而且考古发现也证明了早在殷商时代便有了丝帛,正是我国悠久而先进的丝织文化使丝帛和甲骨、青铜、竹木等成为我国古代独特的书写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以上海博物馆藏竹书《易经》及马王堆帛书《易经》的文献内容为例,从版本校勘、文字用例、文本解读和音韵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大量新出土的简帛古籍所具有的重要文献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者讨论这类问题,多半只是根据文献记载。结合实物的讨论,都是20世纪范围内的东西,都是根据这一百年的发现。比如王国维的《简牍检署考》,就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此文写  相似文献   

17.
戴庞海 《档案》2012,(1):31-33
简牍档案内容丰富,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文字记录形式。文章在分析秦汉简牍出土概况及简牍档案内容的基础上,从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探究简牍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缣帛档案是一种写在光洁细薄丝绢上的文件遗存。由于缣帛是帛、素、缯、缣的总称,所以缣帛档案又被称为"帛书"、"缯书"、"素书"、"缣书"、"帛"字始见甲骨文,是一般丝织品的通称;"素"是由生丝制成的白帛,不经漂染、平实无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我国出土简帛文献电子索引建设的具体实践,对其建设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纵观历史,出土简帛文献电子索引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简帛整理的丰富成果相比,电子索引建设工作仍显滞后,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即收录材料完备性不够、资源重复建设、检索特色和检索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贺科伟 《兰台世界》2015,(2):156-157
秦汉时期确立并完善了简牍官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设置了专门的简牍官文书档案收藏机构和管理人员,档案分级保存意识已初露端倪,并立法确保简牍官文书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