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芳 《中国编辑》2018,(9):93-96
《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与《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是近期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与张元济相关的两种文献。其中,《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是张元济为"一·二八"事变后幸存的涵芬楼珍本古籍所编撰的版本目录底稿;《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则收入了张元济等围绕《孤本元明杂剧》与相关人士的往来信札470件,完整地记录了堪称"战时出版奇迹"的《孤本元明杂剧》整理、校订、编印、发行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种文献文本的分析,试图还原以张元济为代表的老一辈编辑家的诸多工作细节,及渗透于其间的理想信念、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这对当代的编辑而言不啻一笔来自先贤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使用"历历在目"要扣准"在目""历历在目",语本唐·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后以"历历在目"(或"历历在眼")四字成文,形容远方的景物或过去的情景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例如宋·楼钥《〈西汉会要〉序》:"开卷一阅,而二百余年之事,历历在目。"明·冯梦龙《醒世  相似文献   

3.
刊林漫步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出处□吴宗海在《汉语谚语词典》中"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条引《十二楼·生我楼》:"还有继父未亡,嗣子已  相似文献   

4.
吴晓 《新闻实践》2012,(12):9-9
继电视新闻评论《温州:望"楼"兴叹》获2009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后,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独立创作的新闻作品《"7·23"动车追尾事故现场直播》再次获得这一全国最高奖,这是实施"直播强合"战略的一大成果体现。  相似文献   

5.
《春秋繁露》一书在《隋书·经籍志》中始见著录,且《汉书·董仲舒传》中《蕃露》与《玉杯》、《竹林》都是传《春秋》的书名,而在今本《春秋繁露》一书中,《玉杯》、《竹林》却为其中的两篇,基于此,《春秋繁露》的真实性引起了争论,《崇文总目》、程大昌等怀疑其真实性;《四库全书总目》、楼鑰肯定其可靠性,笔者在楼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春秋繁露》与"天人三策",发现了诸多相同的地方,从而论证了《春秋繁露》传本可以作为考查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文献,但同时指出了经过多次整理的《春秋繁露》的体例是驳杂不纯的.  相似文献   

6.
《诗经·大雅·大明》曰:"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传曰"纣居天位,而殷之正适也。挟,达也"。失之。今案"挟"当训"持"。《说文·手部》曰:"挟,俾持也。"《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王逸注曰"言身虽死,犹带剑持弓,示不舍武也"。持,谓保有之。《吕氏春秋·慎大》"持之其难者也",高诱注曰"持,守也"。守即保有。"位"当读"立","适"当读"敌"。上古位属物部,立属辑部,物辑通转,二字音近相通。《逸周书·允文》"位之宗子",朱右曾校  相似文献   

7.
郑玄注《尚书·禹贡》每每引用"地理志",此"地理志"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并非完全一致,不合之处却可得到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的印证,当为《东观汉记》之地理志。《东观汉记》地理志编纂于桓帝前期,此后马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郑玄游学关中,在融门下七年,得以采地理志注《禹贡》。文本比勘显示出《东观汉记》地理志处于《汉书·地理志》与《续汉书·郡国志》之间,当为《郡国志》的直接文献来源。  相似文献   

8.
《诗经·小雅·角弓》一章曰"兄弟婚姻,无胥远矣",二章曰"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笺训"教"为"教令",失之。"教"与"远"对文,"远"之义为疏远,则"教"当训亲呢。今案"教"当读"胶"。上古胶读见母幽部,教读见母宵部,见纽双声,幽宵旁转,二字音近相通。《广雅·释诂》曰:"学,教也。"《集韵·效韵》曰:"教,《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或作学。"《广韵·肴韵》曰:  相似文献   

9.
《隋书·经籍志》既承续了《汉书·艺文志》的优良传统,又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它确立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体例上更为统一,具备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是一部后出转精的目录学著作。了解《隋书·经籍志》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有助于正确认识《隋书·经籍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何焯号"憩闲主人"之误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四"何焯屺瞻"条云: 昌炽案:先生弟煌,字心友,号小山,尝自署"何仲子"。《义门题跋》或署"承筐书塾",或署"语古小斋",又自号"憩闲主人",见《皕宋楼藏书志·宾退录跋》。《百宋—纏赋》  相似文献   

11.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美武王继文王作丰而作镐京也。诗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引下句作"武王岂不事。"传曰"芑,草也。仕,事",笺云"丰水犹以其润泽生草,武王岂不以其功业为事乎",皆未畅诗旨。《礼记·表记》引"丰水有芑",郑玄注以"芑"为枸杞。枸杞非水中所生,当以传训"芑"为草为是。今案"丰水"当喻指文王所作之丰邑,"芭"当谐音为"继"。上古芑读溪母之部,继读见母支部,溪见旁纽,之支通转,二字读音相通。"岂"当读  相似文献   

12.
雍正元年癸卯,先生生。讳震,字东原,以十二月己巳生邑里之居第。按:又字慎修。早年室名"游艺塾"。《考工记图》书末落款:"时柔兆摄提格日在南北河之间,东原氏书于游艺塾。"中年后题室名为"爱日楼"。北大图书馆所藏《水经》一卷抄本,卷首有"爱日楼定本"五字,上海图书馆所藏《声韵考》稿本,封面书"爱日楼声韵考"。胡适说:"扬子《法言·孝至篇》:‘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东原之父尚在,已年高,故楼名爱日。"其生日,公历为1724年1月19日。以下《年谱》各年岁数,依公历当分别减一岁。乾隆七年壬戌,二十岁。是年自邵武归,同邑程中允恂一见大爱重之。婺源江慎修先生永,先生一见倾心,取平日所学就正焉。按:该条文字出自洪榜《戴先生行状》。审视《行状》,则可发现段氏因引文删削太甚而致生大错。戴震见程恂是在为"自邵武归",而他始见江永则远在"自江宁归"之后。因戴震自邵武归后,又随父往江宁拜谒同族长者戴瀚,并馆于其家。"自邵武归"与"自江宁归"相去数年。"自江宁  相似文献   

13.
《鹖冠子·著希》"希人者无悖其情,希世者无缪其宾"之"宾"为"实"之误字,"缪"当训为"违背","缪其实"与"悖其情"皆是违背实情之意。《鹖冠子·度万》"人执兆生"之"执"当为"埶"之误字,读为"设","人埶"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  相似文献   

14.
国内第一家获得出版物总发行权的民营企业——文德广运发行集团,9月19日在北京组建成立。文德广运发行集团是2003年9月1日《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以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第一家拥有报刊总发行权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拥有报刊总发行权的民营企业。据介绍,总发行是指出版物总发行单位统一包销出版物,此前只有新华书店和邮政发行系统少数几家国有单位拥有出版物的总发行权。文德广运发行集团是按《公司法》有关规定组建的股份制发行企业,公司由国内知名的白马广告公司发起,并联合了部分发行业内的资深人士组建而成的。公司注册资…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活动于战国中晚期的思想家,今传《孟子》一书。《史记·孟荀列传》云:"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列为《四书》,成为读书人必须研读的典籍。《孟子》旧注中存在一些疑问,颇有争议。例如:《孟子·梁惠王上》记梁襄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答曰"定于一"。其义同于《周易·系辞下》所云:"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又如同篇有"独何与",凡二见,当读为"孰可与"。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13,(5):194
3月29日下午,在广东省顺德区哥顿酒店的三楼会议中心,奥荻莎迎来了以"感恩·展望"为主题的第一届营销年会。本次盛会云集了国际搪瓷协会秘书长帕柳卡先生,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先生,中国搪瓷协会理事长张鸣先生等相关协会领导和国内外行业精英,《南方日报》、《现代家电》杂志、《珠江商报》等媒体纷纷出席并报道。天晴传媒董事长徐旭先生作为媒体策略专家出席大会,并为大会发表"当前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详细考证,提出《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无求子《酒经》和大隐翁《酒经》当为一书,作者都为朱肱,“大隐翁”和“无求子”均为其号。  相似文献   

18.
历来尊师重教、重视乡土文化建设的东阳,历百年"康乾盛世",除编纂过一部《康熙·新修东阳县志》外,再也没有组织人员编纂过东阳县志。一直到道光二年(1822),才开始着手《道光·东阳县志》的编纂工作。历经曲折,最后成就了中国县志编纂史上的奇闻佚事——同一时期发行出版了两套《道光·东阳县志》。《道光·东阳县志》的编纂过程曲折复杂。首先,主持编纂的东阳知县陈履和与具体编纂者的思想理念有着差异,"议论不合",取舍有异,导致胡筠等博学多识的地方学者"托故归乡",一定程度上延误了《道光·东阳  相似文献   

19.
《大学》原为《礼记》篇章之一。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列为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入门教材,流传极广。但旧注中始终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颇有争议。例如"格物致知",致知即大知,《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大戴礼记·主言》云:"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又如"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情为忠诚之义,《周易·乾·文言》云:"修辞立其诚。"又如"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命当读为冥,昏庸之义。  相似文献   

20.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新唐书》完成于北宋,学界对两书比较甚多。以"地理志·江南道"为例分析可知,两书在诸方面存在差异。时代背景与所依据史料的不同赋予史官不同的写作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