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主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介绍西方新思潮,倡导国民性改造。这是梁启超一生中的辉煌时期。梁启超在日期间思想发生了激变,接受了西方的近代启蒙思想,并发表各种言论,有力推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维新运动时期为主要时间段,重点阐述在此期间以康梁为主的《万国公报》、《时务报》、《新民丛报》三份报纸的内容的历史转变,以此分析出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种种益处。  相似文献   

3.
惠萍 《中国出版》2012,(18):60-63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的创刊号上发表书评《绍介新著〈原富〉》,该文的问世,不但使学界很快了解到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著作《原富》的内容和思想,还及时完善了严复翻译出版该书过程中出现的瑕疵,使得梁启超和严复围绕严的译笔是否"太务渊雅"进行了一场公开的论争。这次论争最终发展成为近代文学史上一次有关雅俗问题讨论的公共学术事件,为"文界革命"的深化提供了契机,促进了近代相对和谐健康的学术生态的生成。这说明书评在搭建公共话语空间、构建和谐学术生态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创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今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舆论监督观及其对当代媒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梁启超,人称"梁任公",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清末民初最有影响力的报人和新闻理论家。其亲自主编或创办过《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十余种报刊,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西方学术文化,批判封建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启蒙运动,成为清末民初影响最大的报刊政论家和宣传鼓动家,被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时事新报》、《庸言》、《大中华》、《解放与改造》等,他的一生积累了大量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可以说是他是我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他的思想,来对比当今报刊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前,回顾一下马克思及社会主义是怎样被介绍到中国的早期历史,是颇有意义的.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的名字,是在1899年.这一年出版的《万国公报》第121期、第123期连载的李提摩太的一篇译文中,曾经两次提到马克思其人(一次译为马克思),称他为"百工领袖",称他的学说为"安民新学".李提摩太是英国传教士,因是译作,不涉及他本人的观点.1902年9月15日出版的第十八期《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提到马克思其人,译作"麦喀士",并称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此后在《新民丛报》、《大公报》上也陆续刊载了一  相似文献   

7.
(一) 《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从事编辑生涯后主编的第三种杂志,一出版立刻风行海内外,常常再版和被翻印,一般销数均在一万份左右(这在1902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行数),好评如潮。且看梁启超自己的估价: “自是启超复专以宣传为业,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畅其旨义,国人竞喜读之,清廷虽严禁不能遏。每一册出,内地翻刻本辄十数。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清代学术概论》)这里,梁启超并没有自吹自夸,事情确实如此。  相似文献   

8.
清末社会教育是近代中国为了救亡图存而实施的民众大动员,以《大公报》为视野可以展示其基本状况。清末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主要表现在培育爱国精神、宣传西学新知、推进制度变革等方面,采取的方式主要为创办白话报刊、兴办阅报社、宣讲所等。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学家谢荫昌的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其相关思想和实践对当时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谢荫昌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本质属性意义重大,主张公共图书馆实行分类社会教育,鼓励通过创办巡回书库扩大图书馆社会教育范围和效率,以图书分级分类采购推动图书馆对民众教育需求的满足。谢荫昌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对当代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不过梁启超的社论谈到近代中国报界,若论骄子,梁启超是当之无愧的。他刚20岁就随老师康有为致力于维新改良运动,先后创办和主持过《中外纪闻》、《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等许多维新派的重要报刊。他文思敏捷、笔锋犀利,一生留于世上的文字达1500万言。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时务文体”,为时人争相仿效,影响了一代文风。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倡行图书馆的立场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红 《图书与情报》2006,(4):122-125,131
清末新政日寸期,官方为获得新政需要的社会基础,强调民众素质的重要性,推行社会教育,并把图书馆建设视为社会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这种在开启民智、普及教育立场上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有其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对近代图书馆事业也有重要的贡献:广泛宣传了近代图书馆的观念,推动了近代图书馆的普及建设,强化了近代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简况和北碚民众教育背景,分析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的公共性、展示内容的民众普适性和博物馆教育纳入民众教育体系,以此揭示其与民众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近代中国早期博物馆民众教育的社会背景,指出博物馆与民众教育的关联,必基于博物馆的公共性;以及20世纪以来博物馆社会教育思想理论的倡导和20世纪上半叶政府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对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认识历经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甲午战争以前,初步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头10年,明确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的巨大作用,中国图书馆开始从单一的文献收藏机构向民众教育机构转化;民国初期,图书馆作为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社会教育设施,是一种根本的、永远的教育机关,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国近代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形成与演进,对后世图书馆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启蒙思想家,也是一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其创办的报刊唤起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活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卓著的《新青年》杂志,把"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的宗旨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青年的思想实际逐渐结合起来,在中国新闻史上影响深远。本文结合陈独秀丰富的办刊实践活动,探讨陈独秀的新闻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转向下层普通民众,提倡社会教育,以开启民智,培养人民"认识国际情况,了解民族意识,并具备近代农村生活之常识,家庭经济改善之技能,公民自治必备之资格,保护公共事业及森林园地之习惯,养老恤贫,防灾互助之美德"。所谓的社会教育,就是指普通学校以外的一切文化设施对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近代中国实施社会教育的机构有民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教育,泛指学校系统外的民众教育或通俗教育。就具体内容而言,社会教育在济南传统社会中早已存在。晚清时期,简易学塾的建立,《圣谕广训》、《劝善要言》的宣讲,广义上均属社会教育。传统的社会教育主要侧重于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训练。随着清末社会改革的推进,社会教育开始向现代民众教育转型,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均发生变化,教育重心由道德和规范教育转向文化普及。现根据有关档案资料将1904—1937济南的城市社会教育现状阐述如下。济南的现代民众教育开端于1904年。是年,"济南官报馆主笔李明坡徵君现于布政大…  相似文献   

17.
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7期上发表了《敬告我同业诸君》.在该文中,他提出了“变骇为习”的主张,作为舆论引导的操作思路与手段.该主张由于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悖新闻专业主义,因而颇受争议.但是,一种理念的提出必有其现实意义,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以今人的要求来评判当时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8.
《出版广角》2013,(3):2
"新民说",取自《大学》和任公先生1902年的《新民说》。《新民说》是承接戊戌、辛亥与五四乃至今天的关键,中国的近代正是从这里开始。"新民说"的理念是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它不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塑造,意在"作新民";它不完全服膺于西方,而始终坚守"中国立场";它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寻求"建设性"之道。"新民说"是一个平台。在这里。我们期望  相似文献   

19.
柳亚子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期受父亲影响,赞成维新变法,致力于《新民丛报》的宣传。1903年参加中国教育会,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同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天然场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础上,民国知识界形成了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主体,社会教育是博物馆主要功能的共识,认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民众教育、科学教育和美育教育三个方面并进行了阐释。这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丰富和研究近代中国博物馆思想史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