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后汉书·张衡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  相似文献   

2.
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古代科学家就已掌握了一套预报地震的技术,制造出了精妙绝伦的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外形像一只圈足的酒樽,直径8尺:樽上有个隆起的台盖;樽外附有8条龙,龙首朝着8个方向;龙口中含有一粒铜丸;地面上有8只昂首张口的蟾蜍,准备承接龙口中落下来的铜丸:樽中有一根高而细的铜柱,被称为都柱。都柱在接受到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后即向波源方向倾倒。在都柱周围构架了8条通道,使倾倒的都柱只能往一条通道中滑倒。倒到尽头,都柱敲动一个像弩机装置似的牙机,利用杠杆传动,使龙首张开口,铜丸便跌入蟾蜍口中。人们闻声检丸,就可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据当时的献记载:“验之以事,台契若神。“地动仪甚至可以测到发生在数千里外而在洛阳并无震感的地震。这台仪器不仅博得古人的赞叹,就是在今天看来也令人叹服,足以让人对其发明——张衡心生敬意。  相似文献   

3.
展讯     
《世界发明》2010,(12):11-11
“师道”川音成都美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 师道尊严”出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一指老师所传授知识的质量、数量、分量越是精彩出色,越能得到尊重。二指为师之道的尊贵、庄严不可懈怠,以高尚的德行品位获得学子的认可与敬重。  相似文献   

4.
地動儀 地動儀是一千八百二十多年以前,即東漢陽嘉元年(公元一三二年),我國天才的科學家兼文學家張衡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的儀器。原來的儀器係全部用青銅鑄成,直徑八尺(漢代的尺比现在的尺小),形状像漢代有蓋的酒尊,表面刻有指示方向的星宿圖案及文字。上面有八條龍,龍口中銜着銅丸,下面有八個蟾蜍向上張着口。每個龍頭内部有一套活動槓桿,和龍頭的上顎连在一起,八套槓桿的頂端拱圍着裝在體內中心的一個震擺。地震的時候,震擺傾斜,推動槓桿,將  相似文献   

5.
正铺首是中国传统建筑大门门环的金属底座。它一般被做成怪兽的形状,嘴里衔着圆环,全称为"铺首衔环"。中国人历来重视居所的大门,视其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在大门的形制和装饰上有着很多的讲究,铺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铺首的由来铺首之名至迟在汉代就已出现。《汉书·哀帝纪》中有  相似文献   

6.
央子 《金秋科苑》2013,(8):102-103
静以养神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  相似文献   

7.
朱国林  陈超  严明 《金秋科苑》2008,(18):192-193
洪炎,是江西诗派早期的一名重要诗人。他的家庭身世后人知之不详,特考证如下:其祖母是文成县君李氏,甚有“权智”;洪炎父亲洪民师乃进士出身,曾任石州司户参军;洪炎母乃黄庭坚之妹;其兄弟四人号称“四洪”,洪朋乃长兄,洪刍次之,洪羽最小。而关于洪炎与洪刍孰为兄长,历来存有异议,经考证,应该是洪刍为兄。  相似文献   

8.
洪炎,是江西诗派早期的一名重要诗人。他的家庭身世后人知之不详,特考证如下:其祖母是文成县君李氏,甚有“权智”;洪炎父亲洪民师乃进士出身,曾任石州司户参军;洪炎母乃黄庭坚之妹;其兄弟四人号称“四洪”,洪朋乃长兄,洪刍次之,洪羽最小。而关于洪炎与洪刍孰为兄长,历来存有异议,经考证,应该是洪刍为兄。  相似文献   

9.
何谓“夜明珠”?指传说中夜间能熠熠放光的宝珠。又名“隋侯珠”、“灵蛇珠”、“明月珠”、“夜光珠”等等。“夜明珠”,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战国策》·《楚》记载:“(楚王)乃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八八《西域传·大秦》记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西汉东方朔著《神异经·西北荒注》记载:“西北荒中,有二金阙,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径三丈,光照千里。”晋王嘉著《拾遗记》二《夏禹》记载:“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  相似文献   

10.
一 清朝的顶戴,就是朝冠(即官帽)上所佩饰物,又称"顶子".官员品级不同,朝冠上的顶戴也不同.这种制度始于顺治二年(1645年),据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二载,顺治二年定百官冠制.一二三品冠皆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四品上衔蓝宝石;五六品上衔水晶;七品则起花金顶,中嵌小蓝宝石;八品起花金顶;九品起花银顶.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又对百官冠制中的顶戴佩饰作了明确规定:一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二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颗,上衔镂花珊瑚;三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颗,上衔蓝宝石;四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蓝宝石一颗,上衔青金石;五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颗,上衔水晶石;六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颗,上衔砗磲;七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颗,上衔素金;八品官为镂花阴文,金顶无饰;九品官为镂花阳文,金顶无饰.以上顶戴文官武官一样,一望便可知某位官员的品级.这里需要对几个名词稍加解释."起花",即凸起、隆起之花.  相似文献   

11.
情报战法     
形战,依形阵之术势,强己克彼。形战,乃视闻之战,俗称信息战。斯战之要,乃集广,乃速传。优在以形势之机而制高达远。形战之命,妙在制形权之运用。为己,聪耳、明目、感灵;为彼,盲视、塞听、顿行。 形者,人、器、网、航、星、站之立体机合。形之达,地球成村,万里如尺;形之朽,虽邻犹壑,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 < 史记 @孔子世家 > 和 < 史记 @ 老庄申韩列传 > 里 , 分别记载了老子和孔子会晤一事 , 说孔子到达周都 ( 洛阳 ) , 曾经请教于老子 : " < 史记 > 上说 : 老子者 ,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 姓李氏 , 名耳 , 字 [伯阳 , 谥曰 ]聃 , 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 , 将问礼于老子 . 老子曰 : ‘子所言者 , 其人与其骨皆已朽矣 , 独其言在耳 .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 , 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 吾闻之 , 良贾深藏若虚 ,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 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 吾所以告子者 , 若是而已 . ' 孔子去 , 谓弟子曰 : ‘鸟 , 吾知其能飞 ; 鱼 , 吾知其能游 ; 兽 , 吾知其能走 . 走者可以为网 , 游乾可以为纶 , 飞者可以为 . 至于龙 ,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 ' 老子修道德 ,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 居周久之 , 见周之衰 , 乃遂去 . 至关 , 关 [令 ]尹喜曰 : ‘子将隐矣 , 强为我著书 .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 [莫知其所终 ]” ( < 史记 @ 老庄申韩列传 > )  相似文献   

13.
前一段时间,德国境内出现了一种怪异的、令人无法解释的现象:上千只蟾蜍忽然不断膨胀自己的身体,直至将身体鼓至极点,最后爆炸。它们的内脏也在爆炸中弹至一米高的地方。在蟾蜍自我爆炸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德国汉堡市奥顿纳地区,在当地一湖中,竟然浮满了蟾蜍尸体,而这片小湖也被称为“死亡之塘”。据目击者称,其诡异景象宛如“科幻电影”。这种奇怪现象使得德国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困惑不已,他们通过研究,始终无法解释蟾蜍自杀的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湖泊中藏有不为人知的病毒,才会让蟾蜍中毒身亡。生物学家也推测了蟾蜍自我爆炸的原因,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4.
正回顾历史,作为北京城重要发展阶段的金中都与元大都,都是由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兴建,但方位却并无重合。笔者现就所知展示其来龙去脉,以飨读者。气象初显金中都金中都以辽南京为基础兴建,一方面必然会受其制约,而另一方面,因其以宋汴京为蓝本,使宫城位置更居中,从而更接近《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对王城的总体布局。主其事者,乃中原文化修养极高的重臣张浩、苏保衡等。  相似文献   

15.
<正>海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最大的海蟾蜍长达40厘米,重达3千克,所以它也被动物学家称为"蟾中之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几乎不怕任何食肉动物,因为它们皮肤里的液腺能产生剧毒。在澳大利亚,超过10亿只海蟾蜍荼害了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为了消灭这一物种,科学家学试了各种办法却都无济于事。于是他们决定训练本土动物,使其对海蟾蜍有所防备。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而遥远的古丝绸之路,有颗璀璨的明珠———和田。它的丝绸,被称为“一宝”、“一绝”,早已名扬四海。几年前,我曾随一作家、画家旅游团,访问了这座别具特色的边疆古城,参观了新疆最大的丝绸厂,大饱眼福,尤其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以他所见所闻而写的《蚕桑传入之始》的动人故事,一直久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上面写道:“昔者,此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之,命使以求,时东国君秘而不赐,严设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瞿萨旦那王命乃卑辞下礼,求婚东国,国君有怀远之意,遂允其请。瞿萨旦那王命使迎妇,而诫曰:尔致尔东国君…  相似文献   

17.
速力第一     
自然界中,生与死往往决定于俄顷之间。因为这时候所表现的是一种闪电似的反应,肉食者底迅速到无法辨认的攻击,牺牲物底间不容发的逃避,是动物生存的要素。伦敦动物园中有几位工作者,有一次想得到一张蟾蜍吞食蚯蚓的活动影片,应用了高速度的摄影机,一秒钟摄取三百张片子,他们刚刚把蚯蚓放在蟾蜍之前,那条蚯蚓立即便不见了。蟾蜍吞食蚯蚓的整个动作——舌头射出,摄取蚯蚓,再回进口里——一共不到一秒钟。研究蟾蜍生活的专家  相似文献   

18.
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取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意,烟雨楼得楼名。其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为游观登眺之所,后遭倾覆而遗址无存。明嘉靖二十八年,仿旧貌,烟雨楼建于一湖心小岛,后经过扩建、重建,逐渐成为颇具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据记载,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20余首,盛赞烟雨楼图。如今,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湖  相似文献   

19.
蟾蜍又叫癞蛤蟆,其耳后腺等处分泌出来的浆液,制成的蟾酥是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材。因此,人工饲养蟾蜍取酥卖钱,农民能早日脱贫致富。一、蟾蜍的生活习性蟾蜍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沟边洞穴石块下,树洞里常是它栖息的地方,以蚯蚓、小昆虫为其主要食物。常夜间觅食,夏秋白天大雨后也会出现在路旁、沟边中空闲地  相似文献   

20.
情报战法     
壮体,即强体勃机。强体,乃七要之强制运行。促体内良性循环,为内治外治之本。如是,万机勃勃,虽无顺风而舟箭进;如非,万材泯泯,虽有顺风而舟自沉。信息体和情报体亦然。机体之法治,为重中之重,命中之命。 耳聪目明,乃单一功能。单一能的非真能。壮体强命,七要发达,乃综合能。综合能的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