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小平“科教兴国”的教育理论体系,对四川省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回顾四川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其取得可喜成绩的关键在于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在观念认识、保障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努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展望四川教育发展的未来,必须根据邓小平教育理论,坚持“三个面向”,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健全基础教育分级管理体制,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之路,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四川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问题。要搞好四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二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艳丽 《考试周刊》2011,(54):14-15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永恒的话题,我国的教育改革也进行了多年,国际教育改革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教育权力"下放",教育的单元化到多元化转变,以及教育由民族化向国际化转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剖析四川省教师教育发展现状,明确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对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实现四川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促进四川社会、经济与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四川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立了历史丰碑。四川在全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95):154-15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性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四川"科教兴川"、"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和四川省"十二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设想并结合四川省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旨在全面、准确地把握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目标,探寻与四川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以期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跟上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开创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极大的心力,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深化与完善的过程表明,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产物。在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指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将继续在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引领下,获取我国教育改革的更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当新世纪的曙光投进窗棂,当新世纪的钟声悠然敲响,亲爱的朋友,您可曾感到,曙光里有我们深情的凝视,钟声里有我们诚挚的祝福。 过去的日子里,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读者走近了《四川教育》;缘于对教育改革的痴迷,《四川教育》走近了读者。我们的心,和着教育改革的节拍一起律动;我们携手并肩,弄潮教海,结成了亲密朋友。满足读者需求、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提高刊物服务功能是我们的天职,增强刊物的思想厚度和视觉审美享受、实现从“一流期刊”向“品牌期刊”的跨越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跨进新世纪的《四川教育》将不断创新,努力提…  相似文献   

8.
《四川教育》被定为四川省一级期刊,这是继“十佳优秀期刊”后再次获得的殊荣,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我为《四川教育》获此殊荣感到骄傲,并引以为自豪。《四川教育》充分体现了指导性、实用性和层次性,为促进全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长寿师范党政工团干部和教研组长人手一份《四川教育》。每当我得到封面令人爽心悦目的《四川教育》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翻看目录,怀着十分敬佩的心情与“群星璀璨”  相似文献   

9.
内容和形式耳目一新,严谨典雅又不失活泼轻灵。阅读《四川教育》2003年第一期,我惊喜地发现杂志有了明显的变化。看得出,这里面凝聚了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心血和苦心,作为长期关注《四川教育》的读者,我感到很欣慰,因此特别想谈谈感受。新一年的《四川教育》坚持发挥机关刊的指导作用,同时更多地体现了为读者服务的意识。言论文章进一步廓清了当前最重大的问题。保留去年的亮点———“特稿”重头报道,体现了机关刊发现、推出典型,指导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作用。虽然杂志在新闻上没有报纸快捷,但增加“新闻”、报道教育动态后,能增加信…  相似文献   

10.
全国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四川召开由中国教育学会与四川省教委联合举办,成都、德阳、乐山三市教委和教育学会承办的全国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研讨会于10月14日至18日在四川省召开。研讨会主题是:探索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思路。重点研究当前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张永萍 《文教资料》2010,(31):106-108
随着“钱学森之问”探讨的深入.以及我国进入新世纪后首份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我国教育改革必要性的讨论成为这一时期的热门话题.议题也由大学教育改革扩展至包括中小学教育实效性及教育管理与教育方法改革的宽领域,意义深远。本文作者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在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现状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旨在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参照文本.进而裨益于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关系着每个孩子的命运前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人民对教育的殷切希望.刘奇葆书记在大会报告中,从科教兴川、人才强省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深刻阐述,高屋建瓴、微言大义.既回顾了五年来四川教育凤凰涅槃、跨越发展的成就,又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充分体现了四川特色,全面回应了人民的关切,为四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奏响了四川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雄壮乐章.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各种原因,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不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基于此,必须找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观念、办学方式、专业结构、师资建设诸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使四川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为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开放与文明程度的提高,个体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求高校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必须增加更为广博的人文教育。应用型高校人文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教育改革困难重重,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大众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共识,而通识教育也将成为大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四川绵阳市实验中学祝启程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中小学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千校一貌、千人一面"的单一模式,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新的突破口。实践证...  相似文献   

16.
在2014年11月全国小学教育改革联盟、四川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校活动暨四川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首届成果发布活动期间,校长和专家汇聚一堂,热议学校文化建设,剖析名校发展模式,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路。这场创新型教育盛宴所呈现的价值,相信能够引起读者的深度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关系着每个孩子的命运前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人民对教育的殷切希望。刘奇葆书记在大会报告中,从科教兴川、人才强省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深刻阐述,高屋建瓴、微寿大义。既回顾了五年来四川教育凤凰涅檗、跨越发展的成就,义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充分体现了四川特色,拿而回应了人民的关切,为四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奏响了四川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雄壮乐章。  相似文献   

18.
申银群 《现代语文》2010,(11):30-32
刘国正是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之后推动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代语文教育家,刘国正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他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多方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结晶,透射着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教育强省是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教兴川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论证了教育强省的理论依据和四川提出建设“西部教育强省”的背景;指出“教育强省”的内涵是包括教育自身要强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力量强的整体概念;最后根据中央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四川实际提出并论述了界定教育强省的七条基本要求,以期推动四川“走创新之路,建教育强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郭秉文是五四时期中国教育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曾长期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校长,并在世界教育会联合会、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等当时国内外诸多重要教育组织中出任要职。他不仅大力传播与应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直接领导和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而且注重引进和起用留美优秀人才,为教育改革积聚力量,并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改革运动,为中国教育改革运动谋求外部助力,是推动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