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常到《西安晚报》副刊部创办的专栏“城市语言诊所”治病,我虽干了多年记者和编辑工作,但从“诊病”或“防病”中仍获益匪浅。“城市语言诊所”是晚报副刊部见于报端的一个小专栏,是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表彰和读者称道的知名品牌。它常把公共场所如商场、影剧院、车站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5,(4)
找准“官”民同好的切入点──《外向型城市·西安人》征文的几点思考文/《西安晚报》副刊部赵发元在社会转型中特定的历史时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办好晚报副刊,如何使副刊从内客到形式,既讨市民百姓的喜欢,也使领导干部爱看,既保证副刊能够成为全面落实中央...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7,(6)
我与“秦镜”文/亦杰我与《西安晚报》的杂文专栏“秦镜”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她是我的“杂文母校”,也是我的笔耕园地,还是我的人生镜子。副刊部主任赵发元戏说我是从“秦镜”走出来的“杂文家”,如果把“家”改为“作者”,赵君所言大抵概括了我的涂鸦轨迹。《...  相似文献   

4.
羊城晚报的副刊有两个。“花地”是文学艺术性的副刊,每天篇幅一万字。“晚会”是综合性的副刊,每天篇幅九千字。除了固定的篇幅以外;“花地”遇到出专刊的时候,常扩大为一整版。“晚会”现在每逢星期六也扩大为全版。两个副刊每月实际见报的有五十万字左右。这两个副刊,在羊城晚报创刊那天就办起来,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中特定的历史时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办好晚报副刊,使副刊既能成为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最佳载体,又能保证副刊的知识性、趣味性、文化味,做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这确是副刊编辑面临的难题。 今年上半年,《西安晚报》副刊联合西安开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举办的《外向型城市·西安人》征文,成功地找准了读者喜爱的切入点,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称道。征文结束后,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刘新文于5月30日致函主管意识形态的省委副书记刘荣惠同志:“近来浏览《西安晚报》,发现有个专栏叫《外向型城市·西安人》,办得较有意思。这个专栏已发表了几十篇小文,大都以西安人特有的心态、意识、禀赋、气质为主题,或嘻笑、或嘲讽、或委婉、或慷慨,颇为引人,从中选出  相似文献   

6.
副刊,按照传统的定义,是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副刊几乎与现代报纸同步发展,人们常将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称作报纸的四大组成部分。纯文艺副刊或纯学术副刊曾经占有报纸不小的版面,尤其是纯文艺副刊,高峰时几乎每天一个版。然而,曾几何时,这类纯文艺副刊受到新闻版面的挤压,逐渐萎缩,各类都市报以及党报对纯文艺副刊已不再强求,有的还在坚持,有的早已砍掉。如《城市商报》,虽然每周出两期《春来茶馆》专版,但编辑方针明确是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杂文。  相似文献   

7.
杂文,作为一种“杂体的文学散文”,历来在报纸副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的一系列“投枪”、“匕首”式的杂文皆发表于当时的报端。纵览报纸的发展走向,以前杂文多发于日报类党报,现在,很多晚报辟有杂文专栏甚至杂文专版。《齐鲁晚报》副刊的杂文专栏名为“未了茶馆”。笔者编晚报副刊多年的体会是,晚报所刊杂文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专栏副刊的眼睛《宜宾日报》庄剑宜宾日报自1988年复刊以来,注意利用专栏的优势来策划副刊,通过专栏来充分体现“党报性质、晚报风格、名城特色”的办报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且得到了读者与同行的认可。复刊初始,我们在考虑《宜宾日报》副刊的栏目时,既构建了相...  相似文献   

9.
由《江海晚报》副刊部编辑的“江海写真”在2007年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年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一专栏能获得广大读者和专家的肯定,关键在于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关注普通民众,展现精彩人生。通过对平凡人物的报道,挖掘出他们身上的不平凡之处,给人以启迪。“江海写真”的成功操作,也为副刊的新闻化提供了一个样本。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5,(4)
警钟·良药·号角──读《西安晚报》“外向型城市·西安人”征文文/董治顺《西安晚报》的副刊,名叫“曲江”.办的很有些年代了,读者印象颇佳,常有一种“美文不胜读”的感觉。各种各样的征文,大赛,更是调动了一拨拔一茬茬不甘寂寞的“笔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个...  相似文献   

11.
《今晚报》的“今晚副刊”有个“日知录专栏”。这个专栏,中学生在读,他们的教师也在读,一般读者有兴趣看,高等学府的教授们也喜欢看,学文科的爱看、搞理工的也看。 1984年,《今晚报》创刊之初,李夫总编辑与副刊部负责同志对副刊进行了总体规划,“日知录”栏目,被称为副刊的“四梁八柱”之一。“日知录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叫《顾炎武及<日知录>》。借用古人书名《日知录》称谓这个专栏,是取日有所知的意思。《日知录》专栏办出特色,关键在于有一批高层次的作者队伍。晚报文章自有独特的要求,不同于杂志,也不同于日报。作者不仅要有学问且又肯写,还要能写出晚报风格的文章。编辑不能仅仅做选择者。天津的一位大学教授最初应约写来的几篇稿子,选题并不十分理想。编辑热心地做引航员。经过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2.
范进 《新闻记者》2003,(10):63-63
报纸专栏如何由“专卖店”办成“精品屋”?时事编辑该如何打造名牌专栏?我打算从报纸专栏的功能入手,结合盐城晚报在这方面的实践作一些探索。 报纸为什么要开设一个个专栏?我以为,专栏的功用可用四个字概括——优化信息。具体来说,专栏的优化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有些人喜欢在“但是”后面作文章.我今天想在”还是”后面作点文章.谈一点读报后的随感与思索。(-)日报与晚报——还是晚报好看常读报.日报、晚报加在法.读多了之后.总感到还是晚报好看些。一是内容多,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有.读者总可从中找到自己所爱看的信息与内容。二是晚报确是作到雅俗共赏、软中有硬、软硬结合.老体上看是符合报纸这件大众传媒的办报方向的。三是晚报有自己的材色栏目与版面.如上海新民晚报的社会新闻版、文化新闻版、体育新闻版、副刊被称为该报的四大支柱,确实都有自己的特色.能吸引住广大读者.并长A不…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6,(6)
一迭精神档案读《西安晚报》曲江副刊的“今日老三届”征文,我很难把握住评论者冷静的理性判断,我愿意坦率地说,我偏爱这组文章。我一直自认为是准老三届、类老三届,我几乎在读自己的青春,读自己那一段遗落在山野间的生命。“文化大革命”中期,我作为省级机关下放农...  相似文献   

15.
旧晚报兴起是在民国以后袁世凯的帝制筹安会、曹锟贿选、南北混战的时侯。一九二○年首次发行了“北京晓报”,继之是一九二三年的“爱国早报”,一九二四年的“北京晨报”,其取名用意是比日报快一步。至于晚报则多到十余种。如一九二一年创刊的有“北京晚报”,一九二二年有“顺天晚报”、“京津晚报”、北京日报副刊“小晚报”,一九二四年有  相似文献   

16.
全国许多小报都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小专栏。我最爱看具有地方色彩、社会新闻性强、被读者称为“小镜子”的小专栏。这些专栏,大都以本地简称、名胜古迹、典故等作为名称。如长沙日报的《麓山瞭望》、贵阳晚报的《南明河畔》、合肥晚报的《教弩台下》等等,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读者拿到报纸后,往往先浏览这类小专栏。  相似文献   

17.
因为每周都要写一篇专栏,以及准备在今年写一部小长篇,我经常在纽约觉得时间紧张,拎着几口袋的菜走在厚厚的金黄色落叶上都心事重重。工作的时候一直处于准放假状态,放假时候则一直处于准工作状态,说不清是在跟谁较劲,大概只是在跟虚无较劲,我有一种随时随地都在自我错位的感觉,好像人生已经在某个尚未意识到的关键点出了错,然后就一直要这样将错就错下去了。写一个字一块钱的专栏没有写一个字五毛钱的愉快,写一个字五毛钱的没有写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6,(2)
关于“话说陕西人”专栏的信维祖同志:《陕西日报》“秦岭”副刊的“话说陕西人”专栏,我断断续续看过一些,但没有连续读下来。今天,仔细读了送来的复印报页,特别是看了《秦人也能超人》、《重振秦人雄风》、《陕北的明天更辉煌》、《给故土切切脉》、《创造不等于模...  相似文献   

19.
署名小言论,也称专栏小言论,就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言论。一般四五百字,短则二三百字。1978年1月《哈尔滨日报》创办第一个小言论专栏“大家谈”。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家报纸大都设立了这类小言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北日报》的“群言堂”、《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等,都发表了大量读者喜闻乐见的小言论。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1995,(3)
面向读者贴近生活──介绍乐山日报副刊专栏“海棠路98号”本刊记者魏虹坐落在乐山市中区海棠路98号的《乐山日报》,是乐山市委的机关报。由该报副刊部主办的专栏“海棠路98号”,1992年被评为乐山市好新闻一等奖(专栏),第三届四川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