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汉字中与妇女性别相关的后、好、男、女、夫、妇等文字入手,论证了中文汉字在造字和训释过程中,男尊女卑观念所造成的对女性的歧视和贬抑;论证了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妇女在汉语言文字中被咀嚼成贱和内的身份和角色;论证了中国封建文学史书写对古代闺阁文学的歧视和排斥;论证了晚清末年秋瑾的出现,以其历代才女所罕见的豪放雄健的诗词,宣告了一部中国传统女子文学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通过《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看传统中国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从中窥探古代男性对女性的观点,再对比现代男性对女性的观点,来发现现代女性在观念、地位、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习俗,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时,男要结发加冠、女要别簪束发取字,表示成年。字,可以说是名的延伸、补充,往往寄寓着家人或本人的希望。名与字的关系非常复杂,不过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规律,最常见的一般表现为:语意相同,语意相反和语意相关。  相似文献   

4.
古代女子的拜礼以“肃拜”为正。唐代女子“肃拜”的拜仪分为两种 :一种是席地而坐时女子所行“肃拜”礼的拜仪 ,即两膝跪地 ,两手掌至地 ,腰与地平行 ,头略低 ;这种拜仪适合于妇女初见公公和婆婆、宫人对于国君和皇后 (或皇太后 )以及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场合。另一种是坐用床榻以后女子所行“肃拜”礼的拜仪 ,即“稍作鞠躬虚坐之状” ;这种拜仪一般适合于大多数场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女子体育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女子体育发展和衰败情况的论述与分析,阐明了中国古代女子体育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妇女在当时社会上所处的地位高低和所能享受到的权利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以艺术化的手法塑造了一批极具感染力的妒妇形象,她们的故事展示出古代女子温婉贤淑的另一面,同时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女性在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生存状况及其情感需求。打破读者的固有印象的同时,提供给读者另一种视角来了解古代女性的情感生活,引人注目。本文以这些妒妇为研究对象,从其言行举止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史上,"女才"问题伴随着女权意识的涨落。从性别批评角度透视,作为女性人权意识的表达之一,对"女才"的张扬中有对"女子无才是德"的逆反,也透露出女性自我生命的觉悟与呐喊,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历史的进步,但与此同时,这种呐喊毕竟是在强势的男性中心社会语境中发出的,客观上它又很难彻底避拒权力话语的渗透,对此不可不辨析。审视古代中国社会的"女才"问题,能为今天我们研究彼时女性意识及其文学表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式女子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女子教育思想,这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从"新贤妻良母"到"女国民"再到"独立自主的人格"这一系列思想的演变分析近代女性主题意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古代女子体育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也决不会不烙上民族文化特征的印痕。笔者从古代妇女文化的特征剖析入手,提出中国古代女子体育具有封闭性、自娱性、轻柔性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清末女子教育制度化的发展历程,认为在各种思想和热潮的推动下,中国的女子教育逐渐从家庭过渡到学校。癸卯学制的颁布使得"母教"思想得以发展,地方绅士和官吏的积极办学对制度的催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为培养女子学校师资又创办女子师范教育。一系列的措施加速妇女走向社会,也提高了女性地位。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和奥运会自身价值观的演化,深刻影响着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中女性项目的变化反映了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进程。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过程和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对女性体育参与的影响两个维度,探讨了奥运会女性项目的演进过程。得出以下结论:奥运会女子项目的设置反映了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对女性体育的推动作用;奥运会所追求的男女平等不能仅以女子项目的增加为标准,性别公正是逻辑起点;在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与日渐功利化的奥林匹克影响下,奥运会对性别平等的探索会更加曲折。  相似文献   

12.
《說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它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学的成果,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古文和古音、训诂的重要桥梁。文章从"衣"部字的解说体例、语义分类、编排情况等方面对"衣"部116个字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从《诗经》、汉乐府看西周、汉代人的婚姻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研究西周时期婚姻家庭问题的资料,同样汉乐府也是我们研究汉代人婚姻观的重要依据。本文从《诗经》、汉乐府所提供的史料为线索,从恋爱自由度、女子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和离异现象三个方面将两个时期的人们的婚姻观念做一对比。这对于我国古代婚姻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晚清民国时期,为了将女性纳入现代体育的体系内,女子体育的倡导者们通过对女性身体的重塑构筑时人独特的女子体育观,从而开启近代女子体育的启蒙。在批判种种有关女性身体的旧俗和观念的同时,他们从两个维度对女性身体进行重塑:首先,在外患频仍、时人普遍具有国家危亡的忧患意识下,将女子体育与挽救民族危亡紧密联系,从而赋予女性身体以强种救国的使命;其次,借用西方传入的健康知识,对女子体育进行“健康美”的宣传,从而对女性身体进行新的审美构建。近代女子体育观对女性身体的重塑在促进女性身体解放的同时,也推动男女平权的发展和女性人格上的独立。  相似文献   

15.
北朝时期女子的家庭地位随着一生角色的转换和生活空间的位移,发生着转折和变迁。在室女的家庭地位在法定身份上保持长幼有序;在自我决策权上胡、汉女子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受教育权和财产继承权。出嫁女的家庭地位是夫妻平起平坐;主要由母亲承担对子女的教诫权;妇女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北朝女子家庭地位较高的原因有:受少数民族传统风尚的影响;妇女在家庭劳动与社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儒家礼教的影响尚未深入。  相似文献   

16.
我在接触古代部分女子体育史料的过程中,对两项女子体育活动的开展情祝有一些粗浅的见解。尽管它关系到的只是女子体育活动的一个很小的局部,并不能藉以了解整个妇女体育,然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为了促进体育史研究的发展,本人便不揣浅陋,陈述出来,以就教于识者。一、秋千活动的全面兴盛可能是在唐代天宝以后  相似文献   

17.
释"妃"     
分析了"妃"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从女,从巳"的会意字."妃"的形体义为有生育能力的成年女性.<说文>"从女,己声"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18.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唐代女子参与的主要体育活动(球类、百戏、户外休闲、游戏娱乐等)进行梳理,探析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征,及对唐代女性的影响。认为,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极大的促进了唐代女子体育的兴盛。唐代女性体育活动繁盛,呈现出多元化兴起的局面,其所创造出的丰富体育文化硕果,是唐时期妇女长期从事体育实践智慧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因此,对唐代女子体育探究,有助于对我国体育史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出版于1909-1910年的上海《图画日报》系首次采用每日新闻画的独特报导方式,然该画报却出现多幅称呼“女界”(应即华人妇女等)的女子运动图像出现。笔者欲透过此图像去探讨,频现于华人新闻画事件与公共空间里的上海女界多样化活动,进而理解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式女性活动寓意图像等,更形成本研究目的与旨趣。《图画日报》与当时上海颇多洋报或华报最大不同,在于呈现诸多以上海女界为主题式报导,另一面却揭示了上海华人妇女参与近现代运动的发展进程。其以图配文的方式让读者浅显易懂,且呈现时事新闻多样化,易贴近社会与时代。笔者企图透过该画报图像的人物、技法、文字之意等,配合时代背景、文化与社会等,让女界运动图像脱离历史研究的左证角色,成证史之要,亦成主角。研究结果显示:(1)该画报里的寓意画呈现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反动与内敛建言方式;欲塑女界实应行中、西合体之奥义。(2)画报中的女界运动图像常以团体出现,呈现组织后的内涵。(3)1909-1910年上海女界图像史料,展现经过教育下的形像,呈现女界风尚之变迁。(4)《图画日报》透过图像欲传达对上海妇女的“女界”认同应具备:解缠足、受教育、接触运动的妇女、透过运动而体会户外活动优点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女子马球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追溯中国古代女子马球运动风行的盛况,分析古代女子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女子参与体育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