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是从人类存在的第—步起就开始追求的一个生命起点,同时,作为人类历史生命发展的最终理想,它又具有最后终点的意义。人类的生活,人类从动物界的脱离,是从超越自然环境的束缚,把自己本身当作自由的主体加以解放的行动开始的。”([日本]柳田谦十朗《自由的哲学》)是的,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着一种自由的生命,只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自由”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说常新的话题,可以这样说,人类以追求自由作为自己生命的起点。又以实现自由作为自己生命的终点。所以,有人说,…  相似文献   

2.
李煜词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他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是把帝王的王位作为唯一,他把生命的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生命的真纯而不是帝王的决断和冷酷。他的词追求真情实感的自由挥洒,善用想象,化虚为实,善用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外在自然、内在深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课堂秩序是指课堂上体现师生行为规定性的状态和规则,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因为课堂秩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同时,课堂秩序也能集中体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和教师的教学思想。当人们把教育过程作为“理解生命内涵,发现生命意义,倾听生命律动,促进生命发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追求时,构建民主课堂秩序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语)”。而要构建真正的民主课堂秩序,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作为女性、作为“人”的本质需要的执著追求和对生命、人生的感悟、体验与思考,始终贯穿于易安咏花作品中。本文结合易安个性体验、生存状态、时代特征等因素,从律动的生命与体验生命激情、生命的哀叹与感知生命存在、生命的忧患与追求生命价值三方面来探讨其咏花词中广泛存在与逐步深化的生命意识。易安咏花词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唤回了女性的生命,不愧为“花中第一流”。  相似文献   

5.
潘玉 《广西教育》2014,(17):56-57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华莱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生命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关于生命内容的相关教育,它围绕关爱生命而展开,教育人们尊重个体生命,并且逐步引导人们完善生命理念,追求生命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从狭义来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生命信仰,从而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6.
雷蒙·威廉斯是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他的文化研究提出了“共同文化”思想,这一思想对利维斯主义文化传统做了扬弃,把生命平等作为前提,将“共同文化”建立在文化自由选择基础上,充满了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追求及浓厚的人文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7.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及涵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无疑,自其产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使命。然而,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的野心日益膨胀,科学技术作为满足人们欲望的工具和手段而被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面对物欲横流与科技理性充斥于其中的时代,作为需求全面发展的人面对单纯的物质繁荣带来的虚假的幸福时,人的精神被异化,人类失去了依靠,生命的价值被现实追求所淹没,人不可避免地沦为“单面人”而丧失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工具理性思想在教育领域中主要体现为:把教学视为一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词史上“苏辛”并称,主要是源于他们共同扩大了词的题材,深化提高了词的内蕴,尤其在追求阳刚之美的词风这一点上,他们更是一脉相承。同时,人们也常以苏“旷”辛“豪”来评论其词风及思想性格的差异。然而,细心的读者不难从二者对陶潜的认识、学习中发现,苏轼的旷达实际上是一种并不厌世的透彻的悲观,辛弃疾豪放的背后则隐藏着深刻的无聊,只不过此无聊是一种伟大的不满足,它催促人从事不断地创造。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理论。从价值观方面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人从多个层面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自己的历史价值追求;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自己的精神价值追求;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社会价值追求。在过去的8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其价值追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李新乡一抽象1.抽象的意义抽象这个词的原意是指分离、排除或抽出。很多人把凡是不能为人们的感觉器官所直接把握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抽象”;有的则把抽象作为孤立、片面、思想内容贫乏空洞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1.
詹万生 《中国德育》2004,(10):75-75,80
翻开尚晓梅的书稿,“让生命灵动”五个字映入眼帘。我立刻被这本书的主题词或者说是核心概念吸引住了。“让生命灵动”,多么鲜活的、富于灵性的、充满活力的、蕴含丰富情感的、具有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理想,“让生命灵动”是一个青年教师从心底涌动、喷薄出来的对教育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的灵性之光;作为教育理念,“让生命灵动”  相似文献   

12.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长的宗教,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美学思想反映了传统化的民族特色,对现代人追求美学的生活极具时代的实践意义,道教美学的“善-美”、“生-美”、“真-美”,最后归宿于“至道-至美”,以及大道可以修为,人生之美可以寻觅的“有为”思想,对现代人回归大自然,寻求精神生命肉体生命的高度和谐统一,体味真实、鲜活、生机勃勃的生命存在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对生命价值的探索,追求“丰富的、满溢的生命”,是巴金人物创作的主旨,且经历了从杜大心等虚幻的“充实生命”─—觉慧们“充实生命”─—汪大宣们“萎顿生命”的探索历程。江文宣们是出走的觉慧的化身,他们的生命是觉慧们生命的延伸。造成“充实生命”萎缩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经济的重压、思想的停滞。引起作家创作嬗变的是文艺思想的转变、生活实践的启迪、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它启迪人们:冲出家庭的觉慧们只有融入时代大潮,才能使生命永远“丰富”、“满溢”。  相似文献   

14.
刘克庄是“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具有比较丰富的词学思想。他的词学思想主要包含对“本色”词的肯定、对“雅正”词品的追求以及倡导“别有诗余继变风”的革新主张三个方面。这些思想既灌注于他的创作实践,也蕴蓄于他的词学论述,体现了刘克庄与时俱进的词学观,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庄子把常人所说的有一般效用之物,称作“小用”;把引人进入大道、保人享尽天年等具有非常使用价值的东西,称作“大用”。庄子的学说不能帮助世人争权夺利,求名求荣,却能助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庄子毕生所倡导的就是要人们追求这种“大用”。庄子在乱世暴政的特定社会条件下提出了无用之用思想。“无用”,指无用于暴政。“之用”,指保全自身。通过“不材”、“中道”、“与时俱化”,为人们设想了一套处乱世的方法。它体现了庄子对人生命存在的热爱和关注,深藏着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愤世精神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无用之用是应付暴君乱世的权宜之计,切不可不分时代地随便搬用。  相似文献   

16.
面对缺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去追求完美。然而,并不是事事总能遂人愿。尽管人们殚精竭虑地去粉饰涂抹那些种种的不尽如人意,但缺陷自身顽强的“生命意志”却证明了它恰恰作为客观世界一部分的不可或缺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原创阶段,也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动荡不安的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找拯救社会人心的良方。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从人的自然生命出发,走上了生命关怀的道路。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把维护自然生命,实现生命的自然本性作为最高追求,提出善待生命、关爱万物的宇宙情怀和守护纯真人性,提升精神境界的安身立命之道,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18.
唐五代词对佛教思想的接受,主要集中在“无常”、“苦”、“空”和“业报轮回”的思想及对于“净土”归宿的追求上。通过对“文人曲子词”和“民间曲子词”的分析,探讨佛教思想在唐五代词中的具体表现,并总结出当时的词人在佛教接受中的几类现象。  相似文献   

19.
“觉悟”是一词对每一个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深究“觉悟”本质涵义的人却寥寥无几,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以“口头禅”的形式对“觉悟”一词加以引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觉悟概念的模糊把握,导致人们经常把与觉悟密切相关的几个范畴误认为就是觉悟,从而不顾人的觉悟规律,抹杀人的认识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踏入“误区”,久久不见成效!本试图从“觉悟”的原始含义入手,通过对觉悟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分析阐述,准确诠明觉悟的概念及其内在规律性,使政治工作更加明确觉悟的概念,觉悟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及提高觉悟的途径,从而使政治工作更有成效,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高度往往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度,也决定学生未来的高度。近几年来,宁晋县教育局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把握教育发展脉络,把建设有思想、有责任、有追求、有品位的教师队伍作为最基础的工作,敢于突破传统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