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性化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基于人在宇宙中该有的地位和生命价值。这种教育侧重人的教化,主张发展人的心灵、唤醒人的生命意识,追求自我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人本意识,弘扬人文精神,以此来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萍 《职业圈》2007,(12):84
人性化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基于人在宇宙中该有的地位和生命价值.这种教育侧重人的教化,主张发展人的心灵、唤醒人的生命意识,追求自我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人本意识,弘扬人文精神,以此来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基础是人的生命,教育必须依据生命的特征来进行.然而,现代教育在对实用和功利的追求中淡化了生命教育的追求.探索高等教育生命缺失的原因,发展生命的内涵,促进教育的回归,以期对当今的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生命价值问题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迷茫,但有一个问题是共同的,那就是生涯发展问题。从现象学来说,孔子还原了生命现象的"实事":以身体的成器作为一个充分发展的人的开始,以超越身体的器作为生涯发展的结束。孔子的生涯发展教育中只有"一个世界",即此岸生活世界,生命为终极目的、终极价值。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今,积极弘扬孔子的生命信仰是解决现代人人生价值问题的理论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池田大作作为世界著名教育家,对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思考和总结,挖掘出了教育的向善性特质,认为只有善的教育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良好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为了生命的发展,要尊重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是儒家学说的基本精神。儒家尊重生命,认为人的生命具有道德性,可以超越生死,获得不朽。儒家生命观启发人们,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体验生命的学问,教人成为有体验、有情感、有意志、有价值感的完整的人,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是生命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蒋凯丽 《职业圈》2007,(2S):144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对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先人执着于“天人合一”的观念,他们确认自身与山水处于和谐的人生伙伴关系,进而将山水视为对象化的自身,山水与人有类似的感觉和情绪。当这种渊源深远的集体意识转入到艺术领域,音乐家首先发明“移情”山水之说,画家以“势”表现山水的生命态势,文学家以“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表述人与山水双向交流的关系。山水艺术的生命意识在绘画领域得到更生动更直观的表现,从荆浩到郭熙,画家们描绘山水鲜活的生命有非常自觉的意识,进入到山水“人化”的境界;继而至石涛,提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新命题,山水真正地成了画家的自身,画家生命意识与山水的生命态势有了主客一体契合无间的融合,于是中国山水艺术再次上升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最高审美境界,辉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9.
高小弘 《文化学刊》2011,(5):152-156
“第作为辽宁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于晓威的小说创作始终体现着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怀和理解。他的小说去除了凌驾于生命之上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政治意识的遮蔽,强化了生命存在中往往能出人意料改变生命轨迹的非理性和偶然因素,从而将生命的无限复杂性与可能性展露得淋漓尽致,还原了个体生命原始的丰富性,将生命存在的本真自在状态清晰的显露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生命本真状态的重视也促使于晓威的小说创作对人物内心进行深入的挖掘,其中“焦虑”成为人物情绪的一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塑造了王琦瑶这一具有个体意识的人物形象,并将其形象模糊与符号化,通过叙述其日常生活解构以往宏大历史叙事模式。在个体意识与社会历史关系的内在缠绕中,个体意识在历史中深化成长,看似边缘化的个体生命与意识,始终存在于社会历史体系中,在王琦瑶的个体意识发展演变中,可以窥见其潜在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1.
张世忠 《职业圈》2007,(2S):56-57
坚持以人为本,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育人意识;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推行“主体性教育”,强化服务意识;三是在教育效果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化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教育精神凝聚在大学"校训"里,目的是将其铸造于大学人的生命中,激励大家在尽善尽美的理想中奋进,直至生命终结。慎读、铭记这些"校训",传承大学教育的根本传统,将育人、博学、笃行、笃志作为大学教育的精神宗旨,使其成为每个大学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意识是人的自觉心理,自觉心理缺乏的人会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精神是一个人的最宝贵的品质,缺乏精神的人则如行尸走肉,培养学生高尚的意识和无畏的精神对于将来贡献社会成就平凡生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敏 《职业圈》2007,(2S):67-68
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迫使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挖掘个人潜能,增强自信心。文章对搏卡拉拓展训练在株洲中职进行体验式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姜相宝 《职业圈》2007,(6X):11-11,15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三种意识”的提出,内涵深刻,意味深长,催人警醒,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这“三种意识”对于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和提高人的国际理解意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新近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7.
孙鹤香 《职业圈》2007,(4X):118-119
我国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培养人的服从性和一致性,力求按照同一标准去培养人。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个人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缺乏自由。个性发展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发展,一个有创造力的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因此新时期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需文着重于为学生创造自由的个性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最关键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最关键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开拓新思维,占领新领域,贯彻四个基本点。即“认识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和心灵交流点”,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方法求实效。文章首先提出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然后简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最后笔者给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陆机生命意识中有两个矛盾:一个是乐生哀死与生死如一的矛盾上,另外一个矛盾体现在陆机追求对生的超越上,也就是儒家入世"三不朽"与道家出世隐居思想的矛盾。陆机的生命意识由乐生哀死改变到生死如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陆机的生命意识看似矛盾,实则是陆机在经历了那残酷的社会现实体味惨淡黯然的人生之后,穷极思变思想自然回归道家思想时必然会有的一种体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