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技术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点,而奋战在生产建设一线的工程师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杰出工程师奖,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设立并承办。"杰出工程师奖"奖励对象是,在全国范围内生产建设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下为部分获奖者风采。  相似文献   

2.
《中国职工教育》2013,(17):8+15
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实践,是提高职工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中华全国总工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于去年3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技术进步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的长足进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型人才。目前,正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以制造业数位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一大批技术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对于创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广大职工围绕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积极参与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焕发了创造活力,释放了创新潜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持续开展,广大职工踊跃参与创新发明,又  相似文献   

5.
<正>在2010年1月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因"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自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以来,浪潮集团不断结出创新硕果,企业效益不断攀升。"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究竟对浪潮集团的发展引起了怎样的效应?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刊对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与方案部总经理公维峰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中央所做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决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不仅需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还需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倾听和研究企业对专门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呼声。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重视技术创新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在我国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从高新技术企业入手,对高新技术企业所需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和培养模式进行专题研究,对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三十年来的"资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不仅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建设也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技术创新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加生态环境系统运转的生态资本.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指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创新能力薄弱。”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是个新问题,因此,试就如何开展技术创新和如何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方面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重大战略。创新的基础在企业,珠三角地区要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高端层次。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目的是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形成一个区域的整体创新环境。国家创新体系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大学在国家自主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都把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把科技创新投资视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均超前部署和重点发展战略技术产业。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在自主技术创新上表现出强大实力以及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主要是因为创新型国家政府掌握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方式与特征,明确了大学与企业的相互关系,并提供了政策支持。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发挥自主技术创新上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在自主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面临着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技术转化利用率低、创新人才匮乏、创新文化不足等问题。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要坚持精英教育的原则,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基础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营造自由创新的学术文化,带动国家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转移,提升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探讨了技术创新的模式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机构和我国现阶段可采用的技术创新模式,作认为,根据创新源与创新体的关系不同,技术创新有自主型创新、合作型创新、转移型创新三种基本模式。这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对技术创新体素质要求、创新成功率和效益、对中介服务体系的依赖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拟进行技术创新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力以及技术本身的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一个国家要根据其科技体制,经济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始终是高校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面对和研究的课题。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发展科技文化、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为适应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新形势要求,我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并对我校核地学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本质内涵。传统文化对创新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低碳经济创新品质,有助于形成融洽的低碳经济创新环境,并且其中蕴含许多有益于低碳经济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低碳经济境域下创新必须立足于国情.走适合我国国人思维模式、符合民族创新特色的低碳经济创新之路;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须与时俱进,与实现低碳经济创新相结合,只有这样传统文化和低碳经济创新才能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大学,建设创新型大学必须要创建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氛围的大学创新文化。而创新文化建设在推进中又出现了诸多制约因素,只有消除其不利因素,才能实现大学文化的创新。本文从创新办学理念、构建与时俱进的校园创新文化环境、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改革现行评价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科研奖励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明确"好奇"和"批判"是构成知识创新两大基本要素的前提下,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本质要求,指出当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审视、完善和发展,因此,"批判"精神与能力的培育,就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成因,提出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必须加强的5项对策,以进一步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本世纪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又是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者,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素质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科学素质现状难以胜任创新型国家建设主力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径,提升高校教师的科学素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19.
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创设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秋季,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首创"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其目的是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的教育领导者。"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在培养目标、过程设计、课程组合和评价考核等方面都有创新之举,这对我国如何实施教育博士培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才是科技活动的主体。随着新技术革命深入发展,科技人才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彰显。中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如何转变成为人才强国仍是一个亟待突破的命题。浙江省要想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来省创新创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一套优化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机制。当前,浙江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上,走出了一条路子,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发浙江人才创新创业机制,就必须准确把握政府的职能定位,优化管理体制,注重对科技人员的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竞争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