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对“爱”这种永恒的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本节课通过对以“爱”为题材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演唱的过程中,感悟歌曲的主题,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美与爱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懂得爱与被爱是并存的,要用一颗感恩的去心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即时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本次习作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是学生对学校创设的“春雨爱心帮扶基金”的首次捐助活动的记录与感悟。  相似文献   

3.
以下两篇文章是习作中的教学内容: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并通过观察记录下父母的反应,从而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伍红春 《课外阅读》2011,(8):102-102
教师爱生,老生常谈。教师爱生,理所当然,不少的文章和书籍,乃至不少人物的先进事迹都是“爱生”的最好阐述,把“爱生”的主题推向了极致。当然,也出现了“爱”与“严”的讨论,“宽严相济”,“严是爱,松是害”等“如何爱”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证明。但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老师施以“博爱”或“软硬兼施”或“严就是爱”过,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折中,往往效果不佳。究竟如何“爱生”看来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以文本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教学,一足以儿童的即时性生活为中心随机地进行教学。一直以来,它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鄙夷:教材习作以编排的科学化、训练的序列化,自诩为“大作文”,是习作教学的“正宗”;而体现儿童生活的即时性习作,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随机性,被贬为“小作文”或“小练笔”,成为教材习作的附属或点缀,可是这些“即时性习作”以开放性、动感性、丰富性,适应着儿童内在的需要,显现出与教材习作旗鼓相当的态势。这两种倾向,正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如何走向融合,习作教学方式如何与儿童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7.
吴淑桦 《江西教育》2024,(19):25-27
在“大单元”的视域下,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教材为中心,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规划学生的习作学习;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与分享;应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习作“记一次游戏”为例,对如何在“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提到“教育爱”,我们立刻会联想到教师对幼儿“像妈妈一样的关怀”,和蔼可亲地对待幼儿。其实,教育意义上的爱不等同于一般的情感呵护,教育爱在本质上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幼儿以母爱为起点的“投入式理解”。  相似文献   

9.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马悠然 《红领巾》2008,(7):70-71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搜索身边的时尚词语。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大大的“爱”字。自从5·12地震发生以来,我的心中就时刻流淌着这个温暖的字眼。“爱”让全中国人民心手相连,“爱”让受灾的同胞有了生活的信心。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字呀!  相似文献   

11.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画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一、描绘词义,拓展想象课文中的一些中心词语,往往起着统领句、段乃至全篇思想内容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抓住这样的词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教师首先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个词的含义,然…  相似文献   

12.
陈君莹 《河北教育》2005,(24):40-40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存在于我们对学生爱的表达和传递之中,让爱跟“心”一起走,就是要让爱产生力量,让爱震撼心灵。教师应通过自己爱的行为,将爱浸入学生的心田,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孙乃猛 《教学随笔》2007,(5):27-27,26
“写真性作文”就是还学生真实的作文,就像美术中“写真画”一样,用真实的文字,描绘真实的生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它倡导轻松、和谐、自由、宽松、没有距离的氛围,让学生带着一颗平常心来习作,使学生能说真话、吐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14.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为学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积淀厚实的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6.
邢瑞霞 《新作文》2004,(9):14-15
我校上学期高二年级语期中试题的作话题是“爱”,试卷阅完后,我对全高二年级的360份语试卷进行了评析,作成绩很不理想。按理说,“爱”这个话题对高二学生来说是再好写不过的了。即使生活圈子很小的学生,他的生活中肯定少不了爱:父母之爱、手足之爱、师生之爱;爱国、爱生活、爱自然……但凡可以称为“爱”的情感。但凡和“爱”字相关的经历和事物,都在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本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统领全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安排结构,详尽而有条理地展示出大海由清晨到上午、到傍晚及入夜各个时段的变化过程。让读者感受到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到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背景资料: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去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情感缺失”,他们缺少同情,不会感动。为了让孩子“懂得爱”,从爱父母开始,学会爱,感受爱,并将这种爱洒向需要它的地方。设计《爱的变奏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希望在“爱”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用爱心去回报爱他们的人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温床,培养学生以校为家,以班为家的思想,培养学生"班荣我荣,我爱我班"的观念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理念。我憧憬让班级成为一个和谐温馨的家,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爱的怀抱里学习、生活、创造,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的庇护下健康地成长。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近二十年班主任工作中,我体味到它的艰辛,但同时也收获了这项工作的快乐。“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