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海 《小学生》2008,(4):42-42
一位探险家在撒哈拉大沙漠中发现了一个小村庄,令他奇怪的是在此之前从没有任何人说起过这个地方,而村民对沙漠之外的世界也一无所知。他就问村民为什么不走出沙漠看一看,村民的回答是:走不出去!原来自从他们的祖先定居此地之后,每隔几年就会有人试图走出沙漠,但不管朝哪一个方向行进,结果都一样:绕一个大圈子之后  相似文献   

2.
老鼠神功     
老鼠城里的每一只小老鼠在他们出生刚满三天的时候,爸爸和妈妈都要告诉他们:大森林那边的猫咪城是你们绝对不可以去的地方。可是探险家里奇今天就是要到猫咪城去。他一点都不害怕,因为他是探险家啊!  相似文献   

3.
罗滨 《中国考试》2006,(12):0-52,56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一颗明珠,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被吸引来到这儿。但是这里曾经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里的人尝试过很多次没有一个走出大漠,因为无论朝哪个方向走,最后都是转回了回来。一个叫肯·莱文的人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从村子一直向北走去,三天半就走了出来。为了找出比赛尔人走不出沙漠的原因,肯·莱文收起了指南针等设备,雇了一个比赛尔人带路,自己跟着走,结果他们在第十一天又回到了比赛尔,原来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大漠里没有参照物,仅凭着感觉往前走,结果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  相似文献   

4.
脚印     
一位旅行者,曾雄心壮志地做了一个决定——开越野车独自一人穿越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只可惜他的越野车开了一天之后突然抛锚了。旅行者在大漠中着急地来回踱步,他试了所有可能的方法让车启动,但似乎都是徒劳。但旅行者不想等死,他背上轻便的背包,带了两天的食物出发了。脚印代替了车胎印,慢慢地延伸,如同射线不会有尽头。旅行者走了一个下午,向后望了望,紧锁的双眉松开来了。"只是一个下午就走了这么多,哈,看来走出这里也不难!现在我在沙漠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征服     
我曾听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大意是说某国的一位女探险家独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穿越,当她走出沙漠时却在沙漠前跪下;静默很久,记者问她征服了沙漠为何跪下,她的回答竟是:“我不认为自己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从这通过。”听后我的心一颤,征服?人类!勿轻言征服!“征服”这个字经常能在各报刊上看到,比如说某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新闻媒体就大开口似的说:“人类又一次征服了自然,这可是一大壮举……”由此可见,大多数的人是很信奉征服的。记者称女探险家征服了沙漠这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征服者到底征服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在一块绿洲旁。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是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为了证实无法走出大漠的说法的真伪,他做了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朋友     
从前,有两个情同手足、生死与共的朋友,尽管生活潦倒、居无定所,可是他们总能相互扶持,不分彼此。就连上帝也不相信人世间会有这样牢不可破的友谊,便设下圈套来考验他们。有一次,这两个人要穿过一片沙漠,但在他们还没有走出沙漠的时候,已经水尽粮绝,陷入了死亡的边缘。这时上帝指引他们说:“前方有一棵果树,上面长了两个苹果,吃了小的只解燃眉之急,只有吃了大的才可以给你足够的力量走出沙漠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石头汤     
正当三个士兵非常饿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子。“请给我们一些吃的,好吗?”他们问。但是这里的村民不喜欢陌生人。“走开,我们没有吃的!”村民们这样回答。他们非常饿,突然其中一个士兵想出来一个办法。他说:“既然这些人没有吃的,那我们就来做一锅石头汤吧!”“石头汤?你们怎么做石头汤?”人们都很吃惊。  相似文献   

9.
留下=得到     
留下一个笑容,你会得到快乐;留下一些脚印,你会得到回忆;留下你随意的一瞥,你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当别人悲伤时,留下你的安慰;当别人成功时,留下你的赞扬……在你的生命中,留下的东西越多,得到的就越多。记得曾经看过一则报道:一位探险家在沙漠中行走,水壶里的水早已喝光,当他看到地上有前者留下的满满一瓶水时,异常兴奋,但他只喝了一点,就把它放回原处,走出沙漠后,他告诉朋友,他把那瓶水留给了后人。探险家没有把珍贵的水占为己有,而是把它留给了后人,他留下的是救命水,获得的是快乐。人不仅会留下美好,同样也会留下遗憾,遗憾会让人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10.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从来没有人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会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验证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出发向北走,结果只用了三天半时间就走出了大漠。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他到底是怎么走的。他们出…  相似文献   

11.
一位曾经采访过爱斯基摩人的作家,向人们讲述了他在那里的见闻:"永远不要问爱斯基摩人的年龄多大.如果问的话,他会对你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再追问,他们就会说‘不到一天大!'爱斯基摩人相信,晚上入睡时,他们就死了,第二天清晨醒来时,他们就又复活了,获得了新生.因此,没有一个爱斯基摩人能活过‘一天'!"  相似文献   

12.
王学华 《高中生》2014,(7):14-15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相似文献   

13.
有位探险家,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迷失了方向。在一个无月的深夜里,他突然变得非常绝望。没有月亮,周围一片黑暗。怎么赶路,怎么走出黑暗呢?正在这时,他看见了一点微弱的火星儿。那是人间的救命星辰,是有人烟的方向啊!实际上那火星儿不过是很远的地方一位老婆婆擦火柴的亮光。也正是这么一点亮光,给了他新的希望,使他坚定地向着那一束微小的亮光走去,最终回到了人群。  相似文献   

14.
<正>【押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当有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的时候,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审读这个材料的关键点是女探险家的"一言一行"。"一言"是她所说的一句话,"一行"就是她"跪"的动作,这里就包含着"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人,他想创造一个世界纪录。于是,他带上一些干粮和水,只身走进沙漠。他要穿越这片没有人烟的沙漠,因为他知道,这片沙漠还没有谁只身穿越过。只要只身穿越过这片沙漠,他就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就会名扬天下,就会有人崇拜他,就会有人给他财富。在沙漠里,他艰难地行走着。一想到创造世界纪录后的荣华富贵,他就精神焕发,兴高采烈。十天过后,他还没有走出那片沙漠,所带的干粮和水已经吃完喝尽。他绝望了。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有什么荣华富贵了。他后悔了,早知沙漠如此地难以穿越,他就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于是,他无精打采地坐了下来,等待死…  相似文献   

16.
选准方向     
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它紧贴一块仅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要走出这块沙漠,只需大约昼夜的时间。为贫瘠的生活条件所迫,村民们曾一次次试图离开那里,但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他们却又都一次次返回了原地。192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肯·莱文,带着极大的困惑来到了这里。他收起了指南针等设备,雇用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想看看他们究竟为什么走不出沙漠。他们准备了足够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一前一后上路了。10天后,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早晨,他们面前出现了熟悉的那小快绿洲,他们竟又回到了比…  相似文献   

17.
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个小村庄叫比赛尔,它紧贴一块仅有1.5平方千米的绿洲旁,要走出这块沙漠,大约只需三昼夜的时间。为艰苦的生活条件所迫,村民们曾一次次试图离开那里,但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他们却又都一次次地返回了原地。  相似文献   

18.
范晓萱     
范晓萱和男友周俊伟是怎么认识的呢?因为周俊伟是 BMG 的歌手,有一次,在一个母亲节的演唱会后台,公司一个叫阿Ben 的同事,就为他们介绍:“萱萱这个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新人叫 Iawence。”这样就认识见过一面了。后来有一次我们有一个朋友,约了一大班人出来一起去吃饭、喝东西,这是第二次见面。之后就成为朋友,常常会通电话聊天,后来就愈来愈好,慢慢就变成现在这样。晓萱说:“到现在都觉得很奇怪,我没有感觉被追。我有跟他说不如从头再来一次好不好,因为太自然就变成这样子,我完全没有机会收花,好心动,还可以说我今天没有空,如果有这些就更好了。”男友有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晓萱说:“我想是他整个人,他没有什么特别,应该是他的个性。我欣赏他很自然不做作,很执着,他听音乐听得很多、很好、人很单纯、很善良、这样吧!”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青年,他很有理想,但是一遇到困难,他就有了畏难的情绪。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当时,智者正在自己的苹果园里采摘苹果,听罢青年的诉说,智者没有给他什么更好的建议,而是让他帮自己将高挂在树梢的一颗又红又大的苹果摘下来,这个青年的个子并不算低,尽管他很努力,但还是无法摘到那颗硕大的苹果,他有些失望,面露难色。智者看到了这一切,对青年说:“年轻人,你为什么不跳起来试一试呢?青年听了智者的话,他跳了一次,没有摘到,跳了第二次,依然没有摘到苹果。第三次,他稍微休息了一下,顺便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然后,他突然奋力一跳,…  相似文献   

20.
比赛尔是西属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想看看到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