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别角色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别,不仅影响到个体的成长,也关系到民族人格特征和素质的发展。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性别角色发生了严重偏移,与性别一致的传统类型男性化和女性化大量减少,而男性正性特质和女性正性特质都弱的未分化类型则急剧增加。男性正性特质和女性正性特质都高的双性化是我国性别角色的理想类型,男性化特质则在双性化特质中起主导作用。在针对偏移现状及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引领对策:(1)在性别角色的认识和宣传上需大力纠偏;(2)大力进行未分化的预防教育和干预教育;(3)全面开展理想化类别的双性化特质塑造教育;(4)加强体育活动,增强男性特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玲  王雄雄 《高等理科教育》2005,29(5):23-27,64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与SCL-90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的四所不同类型的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双性化者心理健康最佳,其次为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结论:两维性别图式有其合理性,但传统的性别图式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双性化人格以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水平而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正性和负性特质将性别角色类型划分为正性的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类型和负性的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类型,运用心理测量法探查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性别观念对性别角色的定义以生理差异为基础,认为典型化的性别角色更加适合个体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男性化与女性化位于性别角色的两端,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是对立的。性别角色双性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定义和认识。近年来对于男女性别角色双性化的研究表明,双性化的个体在心理发展,社会适应方面更具优势。性别角色双性化这个主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赣南师范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的466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双性化占34.9%:未分化占32.0%;女性化占17.3%;男性化占15.9%;大学生男性特质与职业成熟度呈显著相关.女性特质与职业成熟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未分化个体的职业成熟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种性别角色类型,其他类型两两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比较CSRI-50、BSRI以及CSRI三个性别角色量表中的词汇,发现男性化词汇体现出中西方在男性特质要求上的共性,而BSRI的男性化量表包含的体现强烈个人主义特质的词汇,中国的两个量表却没有,这反映出两种文化背景下男性性别角色观的差异;女性化词汇方面,三个量表均反映出大学生对女性特质的观点趋于一致与传统.但与 BSRI 比较,“勤俭心细”维度体现出东方文化对女性的不同期待;与10年前的CSRI相比,CSRI-50缺少了“守本分的”“安分的”“娴淑的”等特质,体现了社会进步对女性束缚的减少.而CSRI-50的中性化量表增加了“谦虚、孝顺”的特质,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回归;另外,BSRI和CSRI中某些男性化和女性化词汇被归为中性化.总之,我国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观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性别角色仍趋于认同;另一方面,两性性别角色界限淡化,性别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CSRI和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测查338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和职业倾向得分。用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差异。结果发现:男性在R、I类职业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在A、S、C类职业倾向得分显著低于女性;性别角色差异:在所有6类职业倾向得分上。双性化者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者,男...  相似文献   

8.
"阴盛阳衰"现象作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种现象受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家庭教育方式、文化传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等因素影响。其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尤其值得关注。对301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性别角色观调查显示: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存在双性化倾向,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主要特质没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双性化性别角色观利于女生发展。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独有特质体现了性别刻板印象,说明教师的性别角色观也受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总的看,双性化是教师性别角色观的一个误区,也是"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192名非专业英语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情况,并考察性别角色和外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双性化和未分化的被试占主导,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性别角色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不同性别角色的被试在学习成绩上差异显著,表现在未分化类型被试成绩显著低于其他三类被试;女性特质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但对学习成绩的贡献有限。这说明学习成绩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复杂理论探讨研究结果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采用贝姆性别量表(BSRI),对浙江省745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分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性别角色各类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双性化的比例为75.5%,显著高于未分化、男性化和女性化。(2)男生性别角色类型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无显著差异。(3)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差异随年龄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女生更加男性化,朝向双性化发展;男生继续向男性化发展。基于此,应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双性化教育,大学生应接受抗压训练等教育。  相似文献   

11.
12.
13.
Although the participation by females in upper-level occupations and positions has expanded considerably in recent years, science is still considered a masculine career fiel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only the physical sciences in particular (not science in general) are clearly viewed as masculine academic area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erception by girls of the physical sciences as masculine is much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coed classes than in all-female classes. The results can best be explained by two factors: (1) the attitudes conveyed by teachers and by society may predispose students toward a greater acceptance of women in biology than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and (2) when girls perceive themselves as a deviant minority in physical science classes, their performance and preference for the physical sciences is reduced, perhaps because of competi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males. In all-female classes, however, girls are not a deviant minority, and therefore they are able to perform and develop preferences without inhibition.  相似文献   

14.
15.
Sex-role ideology and the aspirations of high school gir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以开放式问卷为基础编制的中学生性别角色观量表,分为男性量表和女性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素分析得到男性量表八个维度:情感和爱心、能力、男性特质、领导、事业、女性特质、社交、占有;女性量表六个维度:事业、女性特质、社交、占有、男性特质、被动。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