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滥觞--唐代敦煌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唐代的五部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静能诗>、<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为例,具体从创作流派、创作题材、创作艺术、创作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敦煌话本作为通俗小说之源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五贯>是依据小说<错斩崔宁>改编而来的一部传奇名作.从小说到传奇主要人物身世和经历的改变,可以透视不同作家对商贾阶层或同情或鄙视的不同看法,以及传奇与话本的不同价值,即它记录了一代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续金瓶梅>中刻画的应伯爵形象和<金瓶梅>中塑造的应伯爵形象都是成功的,二者有承袭和发展关系,在把握劝善惩恶因果报应的主旨上都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张洁的<方舟>、铁凝的<对面>、陈染的<私人生活>、卫慧的<愈夜愈美丽>是分属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几部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演变,可以找到新时期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水浒>中的李逵作为文学形象,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两个文学形象在各自的形成过程中应是互有借鉴的,这两个形象的成功,正说明他们有共同的现实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1950年出版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84年出版的<情人>和1991年出版的<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都描写了同一段情感故事中的同一个情人.但是,在三部作品中情人却出现了不同的形象和不同的种族身份.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其形象变化不定背后的种族因素.  相似文献   

7.
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人公,自然是吴承恩精神思想和心血的凝聚与外化.我们将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子和吴承恩<西游记>本子中的孙悟空形象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吴承恩对孙悟空形象的改造与重塑.这其中的创作动机,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的解释,即作者内心深处生活本能意识和死亡本能意识的激荡.而这一个人心理恰恰与当时的社会心理暗合.  相似文献   

8.
<魏公子列传>是<史记>中最生动、最感人的篇章之一,对后世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的不少诗歌作品中都可以见出这篇传记的影子.唐代诗人对<魏公子列传>的接受是从信陵君和客这两个方面进行的,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论述了唐代诗人对<魏公子列传>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9.
<拉祜族民间文学集成>收集了拉祜族大部分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其中神话传说<根古>生动地记录了拉祜族悠久而富于传奇的生活历程,是拉祜族迁移历史的形象概括.  相似文献   

10.
笔记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言微篇小说.唐代以后的笔记小说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平广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各具特色,体现了文言微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大陆法系国家法学教育强调掌握法律条文和注释,依据法律规范实现法律关系的调整。在法律行为出现——引发后果——利益衡平过程中,要求充分发挥法律的标准性和工具性作用,而在法律行为出现的前端,即行为主体为何选择该行为,却未被法学研究和教育中赋予相应的位置。在法学课程中运用经济实验,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体行为是如何选择特定法律行为,保证学生不仅掌握事后法律调节作用,更能明确法律条文对事前行为的影响,同时对立法的前瞻性和法律条文在实践中的指导性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裴休与佛教     
宰相裴休笃信佛教是史学界人人知晓的。但裴休与黄檗希运禅师、圭峰宗密禅师的殊胜机缘以及裴休在佛教史上的杰出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本文则力图作出系统回答 ,或许对禅门巨匠裴休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被贬滁州是宋仁宗平衡朝廷各种力量折衷处理的结果,欧阳修深知自己的处境和仁宗的用心。滁州的山水民风抚慰着欧阳修因被诬陷而受伤的心灵,也为他的诗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官员,他以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的执政风格将滁州治理得和谐安定。两年多的滁州生活,对欧阳修后期思想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欧阳修怀念滁州,滁州的山水人民也永远怀念和感谢欧阳修。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与司马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历史上,欧阳修是继承司马迁最有成就的文史大家。在人格精神方面,欧阳修继承了司马迁硬骨头精神,不屈不挠从事史书写作;在史书修撰上,继承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在文学思想方面,既继承发展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提出“穷而后工”理论,又深得司马迁文学创作的神韵。  相似文献   

15.
论刘秀     
刘秀率春陵兵参与推翻王莽政权并在昆阳之战中击溃莽军,取得全胜。他在刘Yan被杀后,冷静自若;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并乘势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建立东汉政权。他在巩固封建政权过程中,采用“柔道”政治,恢复发展生产,整伤风化,使社会安定,出现“中兴”盛世。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名的一代明君。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关心北宋边事,且积极建言。他把丰财积粟当作加强边防的前提,并通过选将练兵、调整御边之策达到消弭边患的目的。欧阳修对北宋边事的参与和关注,体现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与颍州隐士常秩之交往在宋代很受关注。长达二十年的交情,却因为后者的应诏进京而彼此失欢。常秩改易前节,欧阳修知人不明,皆因此事在宋代流传广泛而为人熟知。其实,欧常交往不应该仅仅看作二人私交,而是当时士风建设的组成部分。欧常之交往以失败告终,但宋代士风建设并没有失败。常秩被丑化,欧阳修知人之失被放大,恰是士风建设成功的反映,表明廉耻已经成为士林评价人物的基本标准。宋代士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国文化巨子欧阳修诞辰一千年。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杰出的文学家,而且在史学、经学、文学批评、金石学等诸多学科都有不凡建树,表现了多方面的学识和才华。尤其是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奠定了他划时代、开风气、雄踞一代文坛的领袖地位。现刊发《商洛日报》社高级编辑若白先生的一篇文章,就其文学成就和历史贡献,进行分析评述和新的理论概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欧阳修与颍州相关的三个问题:欧阳修五至颍州而非八次来颍;欧阳修因眼疾自请小郡颍州并非偶然,是颍州本身的声名魅力,吸引了包括欧阳修在内的北宋官员。欧阳修初至颍州的时间为皇祜元年(1049)三月十三日(农历)。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全集>共收入3254篇文章,其中日常应用文972篇,公文1056篇.学术界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欧阳修散文",若细细考究,多数都是公文.欧阳修公文写作规范、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欧阳修的公文改革及其公文写作的成就,有进一步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