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三足鼎立的格局中,中国的抗日文学最为薄弱.尽管有着种种的原因,但中国的文学不能愧对这场战争,中国的作家应当写出无愧于这场战争的大作品.这是历史、现实和文学自身的要求,更是文学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的价值蕴含与灵魂所在。故,战争文本承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记忆”,而战争文学对于“人性”有着立体的透视与深度刻写,战争主题则内含着“和平”的诉求与“启蒙”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学术支撑,在世界战争文学的背案上,对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展开理性透视与学理分析,在全面论述战争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阐释了战争文学内蕴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为抵御外族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悲壮而惨烈的战争。时为陪都的重庆。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为人类和平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在今日,抗战文化成为重庆独特而极具旅游价值的资源。本文拟用SWOT分析法,探讨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机遇与挑战,以“抗战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将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积极的抗战精神作为展示自己、走向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以便为开发和利用其蹩源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人类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死亡人数6000万人,军费消耗13000万美元,物资损失42700万美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但世界人民通过这场正义与反动,前进与倒退、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也赢得人类历史的和平、进步与发展.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空前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战,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并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人类有幸,能用语言记下自己的精神历程。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表征和体现,它一直身负着来自自然与社会的沉重镣铐,不屈不挠地跳着自由之舞。文化精神是文学的资源,亦是文学的负重,戴着镣铐跳舞尽管不如轻歌曼舞那么轻灵、舒展,但是追求美好自由人性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崇高而壮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战争好比一个巨大的显影器皿,在里面可以显现人类生存的一切,社会人性内容的全部,历史发展的里程。战争也是生活,而且是最令人心碎、最曲折动人、最神秘莫测的生活。因而战争为作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梦域,任凭自如挥洒的广阔的舞台。因此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国界,就会有战争,那么作为描写战争的文学就会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即使有一天战争在地球上消失,那么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回忆,仍然会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所以战争是继爱情、死亡之后的文学创作的又一个永恒的母题。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在中西文化大撞击、大交流的历史文化背影下产生并发展的,每一个现代作家在艺术创造上都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影响和挑战:一是外来的文化思潮、文学艺术的巨大冲击,二是中国文化、文学艺术的深厚历史联系。如何正确解决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但就战争起源来说,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从法西斯国家方面讲,这场战争自始至终是非正义的和掠夺性的。下面就二战发生的根本原因从三个方面谈谈。第一,这是帝国主义固有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米·肖洛霍夫及其作品不论在苏联,还是在世界各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肖洛霍夫六十余年的文学创作活动,贡献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反映了苏联国内战争和反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的历史。他为苏联文学和世界文学增添了内容浩瀚的巨著,为苏联文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最初的文化形态,曾经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十世纪整个西方的文学艺术界都在经历一个潮流,即神话的复兴与回归。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明、文化和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希腊神话故事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神话思维对于现代文学的意义两个方面来透析希腊神话对现代的影响,能够给我们带来某些启发,同时为二十世纪神话的复兴和回归提供某种解释。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谓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大劫难。美国是最后一个卷入这场战争的资本主义大国,而且美国卷入战争是由于来自亚洲的日本不宣而战率先偷袭了珍珠港这一事件,迫使美国向这个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天宣战,可以说是被动介入战争。但毫无疑问的是,由于实力雄厚的美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作战,战争的天平很快就向盟国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的历史上,爱与恨、生与死,似乎是一个永恒的个人话题。在国家层面,战争与和平似乎也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历史上,欧洲是近代两次世界大战的源头,也是对战争的惨烈感受最深刻的地区之一,因而这里有着丰富的战争文化反思。对一战,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春秋无义战”,只是新老强权之间一场“竞于力气”的战争;对二战,由于法西斯主义的极端反人类性质,便有了一种大是大非的分野,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战后思索。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是与对文明、文化和人性的深层思索相联系的。以德国法西斯主义为例,从表层看,它以种族优越感为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烟云在地球上空散去已整整50年了.这场战争既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场空前浩劫,同时它的胜利又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战争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仍对今天的世界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出发,引导当代的青少年学生深入学习这段历史,将关系到他们认识了解今天的世界,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和探索21世纪人类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摆在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其严肃而又重大的问题.我以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这段历史的教学中加强历史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4.
战争小说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记忆、人文关怀、和平愿望等历史传播责任,与情感认同、心灵见证及价值判断等个人理性诉求。井伏鳟二战争小说作为日本战时文学和战后文学结合体的代表,从《花之城》到《遥拜队长》再到《黑雨》,看似在渴望和平、谴责战争,实则假借人道主义的立场,为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宣抚"、为日本战败不断诉苦、为遭遇原爆的日本民族呼喊,经历了"共建(大东亚共荣)——(战争)毁坏——(原爆)毁坏与(家园)共建"这样的毁坏与反毁坏、撕裂与反撕裂的价值判断过程,表达了对日本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的渴望和诉求。正确认识到井伏鳟二战争小说的这种精神诉求,有利于撕掉日本战争小说"受害论"的虚假面目,有利于挖掘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全面理性地认识日本战争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风干与滋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当今的美国文学中,《麦田里的守望者》对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战后物质生产发展得很快,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产阶级的人数也激增,但其人民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空虚。  相似文献   

16.
战争从一开始就作为人类的衍生物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人类最原始的口头文学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战争的。本文通过部分文学名著对战争的描写,简要分析了世界历史上和近现代战争的起源、性质及其目的,并试图从人性、民族性格、文化等方面对战争进行新的诠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林芙美子是日本文坛存在争议较多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战争观在战时和战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二战期间她屈从于军国主义国家机器的淫威,为侵华战争摇旗呐喊;战后则选择彻底"失忆",摇身一变成为战后反战文学的代表作家。通过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战争书写,可以了解作家当时对于战争的基本看法,从而较完整地把握林芙美子的战争记忆的变化轨迹。而复杂的生活经历及当时的客观局势则决定了林芙美子的战争书写必然带有暧昧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古代的体育,在我国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它丰富的内容,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看,体育的产生、演变和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仅有社会的需要,而且和社会上的其他活动有着广泛的联系,是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19.
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有文学评论家、文学鉴赏家、文学考据家、文学理论察、文学思想家之分。最为难得是文学思想家。所谓文学思想謇.就是在文学思想领域里能够“从思想方法开始进行变革”的人。刘再复先生则属于文学思想家。他始终是以自由思想家的身份从事着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在他的文学思想中贯串着一条由启蒙到苷世的主线。20世纪80年代。刘再复是以一位启蒙思想战士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的。来到海外以后。他不仅没有停止自己的思想。而且向着更高的境界升华,从启蒙升华为普世。所谓普世.就是以世界的眼光,探索人类文化的深屡共性,打通中外文化的气脉,探究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走出狭隘的“民族经验”。走向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他对高行健的《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一系列作品的评论.就是见证.也表现了他作为文学思想家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文学的形式上随着历史的嬗变也发生着一些变化。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思潮在内容思想上延续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底层关注精神。本文主要针对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资源两者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探究,以加深对"底层文学"研究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