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占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乐教”是其教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千多年来,孔子“乐教”思想不仅主宰了中国整个封建时期的音乐思想,对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的“乐教”思想 孔子的“乐教”思想并未形成专门论著,只散见于《论语》等孔子学生编纂的论著之中,但从其中可以看出孔子乐教思想的  相似文献   

2.
孔子美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美育思想是中国古代丰厚文化的积淀 ,蕴含着美与善的统一、完美人格的培养、诗教与乐教的渗透等美育理论。以美导善的思想是医治当今德育苍白的良药。  相似文献   

3.
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认为乐教的实质主要是为了行其仁道。其作用可概括为;融合人的感情,以辅助礼的贯彻;启发诱导人的善良思想,以淳厚民俗、敦厚民间道德教化;良好的乐教可以陶冶人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今天在倡导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情况下,研究孔子的乐教思想仍不乏启示;即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求德、向善、创美。  相似文献   

4.
孔子与师旷是同时代人,师旷继承了春秋乐教思想,从政治统治角度提出了乐可亡国说,并对乐可省风、乐通天道的思想作了传奇的实践,促进了省风说的传播.孔子在继承春秋礼乐思想的基础上,将乐教引下神坛,对乐教中的神巫成分有所扬弃,注重乐教对人性、人格的完善,发展了春秋乐教思想.  相似文献   

5.
张晶 《考试周刊》2010,(26):23-25
本文作者从我国艺术课程改革实践者的角度,结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乐教思想,认为孔子的乐教思想中的关于歌唱、音乐情感教育等理念对于当今艺术教育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乐教思想作为其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音乐社会功能及教化功能的重要途径。孔子乐教理论虽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然其乐教理论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仍有着较为积极的方面。本文通过五个方面阐述孔子主要的乐教思想,希望对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荀子在先秦诸子中最注重乐教问题,其<乐论>篇对孔子以来的儒家乐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和深刻的理论概括.他继承了孔子以"礼"约"仁"的思想,立足于"性恶论",强调礼乐对人的性情的规范、塑造和陶冶、净化作用,对于乐教与个体人格修养的关系作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和更为具体深入的论述.荀子的乐教思想主旨是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荀子在先秦诸子中最注重乐教问题,其《乐论》篇对孔子以来的儒家乐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和深刻的理论概括。他继承了孔子以“礼”约“仁”的思想,立足于“性恶论”,强调礼乐对人的性情的规范、塑造和陶冶、净化作用,对于乐教与个体人格修养的关系作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和更为具体深入的论述。荀子的乐教思想主旨是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儒家乐教的教化功能,以及孔子诗乐一体的思想,探讨了春秋以前乐教极盛的原因及乐教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儒家乐教的教化功能,以及孔子诗乐一体的思想,探讨了春秋以前乐教极盛的原因及乐教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红色歌谣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歌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与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红色歌谣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巨大作用,高校是红色歌谣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红色歌谣在高校共公音乐教学中提升音乐审美的同时贯穿着革命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校音乐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资源,是对大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的审美提升与功能整合,其宗旨只能是以人为本及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思想值得借鉴,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理念及途径有益于当代且启示未来。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其音乐情感、启发其音乐理解,不仅是课程得以成功的保证,而且是落实音乐教育宗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曾指出:感情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孔子也教导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恰当地运用情感教学去感染学生,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德育是灵魂。课堂教学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声乐》课程在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方面有着自身独特而明显的优势。高校声乐教师应运用道德内化理论,进一步提高育人意识、加强师德修养,充分发挥课程优势,以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孟子对孔门诗教意义的生发,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诗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孔子至孟子时,《诗》正经历着由与乐舞结合走向分离的过程。把这一背景纳入考量范围就会发现,在《诗》学巨变过程中,孟子在《诗》的政教意义的最终赋予上具有其他诸子难以企及的贡献。孔子之时,诗乐舞尚未分离,《诗》教即是乐教,换而言之,孔子并没有赋予《诗》之文本以独立的政治教化意义;而《诗》三百脱离乐舞之后、其独立教化意义的赋予则多赖孟子之力。而这正是孟子于《诗》教发展的最大贡献,汉人解《诗》无不脱离乐舞而单从《诗》之文本入手,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汉代诗学的经学化进程正是赖此而开;汉代乃至后世的《诗》的经学化阐释路径,也主要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相似文献   

16.
孔子十分重视乐教,且往往礼乐并举,视礼乐为一完整的文化生命。主张藉礼乐之教化而挺立道德人格的自我,并且以礼乐教化为其为政理想的手段。乐以治心而成德;乐以通出而友人;乐以致俭而厚德;乐以政教而化俗。在其“仁学”体系中,孔子乐教具有“内圣外王”的指向。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音乐审美教育理念既是工具性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是目的性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二者共同作用并至少体现出如下两个向度:一,在人格美育上,审美主体与道德主体有别而统一的"尽善尽美";二,在行为美育上,审美主体内在与外在完美结合的"文质彬彬".  相似文献   

18.
儒家教育思想中应该汲取的精华包括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教育;教育过程重视人心疏导;教学经验与方法多种多样。在汲取儒家教育思想精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剔除其糟粕:严格的等级制度,排斥竞争与挑战;"官本位"思想,缺乏民主的精神;远离自然科学,缺少独立思考精神;不尊重人性,缺少人文关怀的情感;市民文化薄弱,缺乏和谐中道思维。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门艺术。美好的音乐能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的感情,美化人们的精神境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如若低级庸俗的靡靡之音,则能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所以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合作是一种精神,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与人合作交往的氛围,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样必然会影响其今后的人生。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了阐述。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群体间分工协作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还应当时刻把握以学生为主体这根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