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战略和宗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必要的。这有利于确保党的宗教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也有利于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抵制境内外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宗教具有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和宗教礼仪三个基本要素 ,而邪教不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 ,因而与宗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在同邪教的斗争中 ,一定要严格区分宗教与邪教的界限 ,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打击邪教势力。  相似文献   

3.
宗教极端的本质是反宗教,为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提供着"行动纲领"、"思想理论指导"和"精神寄托"。暴力恐怖分子所宣扬的宗教极端,是完全与宗教教义背道而驰的,已经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威胁因素。坚持依法治疆,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新社会治理,实现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正本清源,依法铲除宗教极端滋生的土壤和温床,严惩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犯罪行为;强化宗教事务治理的法治建设,加强中外联手打击宗教极端的合作,为国际合作打击"三股势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与法律服务;相关法律应明确宗教极端的概念和积极防范与严厉打击的具体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4.
要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必须认真研究我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这主要有: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把信教和不信教的人团结起来,把意志和力士集中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国家要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监督,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有利于宗教自身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包含在其中的宗教事务管理,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建设,应当进一步健全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相互衔接配套的宗教事务管理法治体系,坚持进一步健全宗教事务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从严追究宗教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民事或行政法律责任,坚持依法遏制国外宗教极端势力对我国的威胁,依法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6.
曹阳 《政治课教学》2002,(1):11-11,12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宗教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新时期解决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宗教方面的实际相结合所  相似文献   

7.
宗教极端是非宗教,其行为完全是与宗教教义背道而驰的,并且已经发展成为影响新疆社会安全、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最大威胁因素。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大局,实现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加强新疆法治建设,坚持正本清源,坚决依法铲除宗教极端滋生的土壤和温床,严惩披着宗教外衣实施暴力恐怖和民族分裂的犯罪行为。严峻的斗争现实迫切需要国家法律进一步明确宗教极端的概念和积极防范与严厉打击的具体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我国宗教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邪教组织非法活动猖獗,被废除的封建宗教残余死灰复燃,境外敌对势力用宗教进行政治渗透与和平演变等。为此,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及迷信之不同,完善宗教法规,健全基层组织,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不仅使合法宗教活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反邪教斗争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依法管理宗教,坚决反对邪教,是我们党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的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作为一个执政党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和文化传承,有其存在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和特殊性。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宗教问题,正确认识法律在宗教管理中的作用,依法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是一个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目的是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规范宗教活动,使宗教活动健康有序,避免混乱情况出现,制止、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充分发挥宗教这一精神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法律工具主义对于我国的法学理论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我国法律信仰的确立。国人要形成法律信仰,建立法治社会的理念基石,必须摒弃法律工具主义的束缚。  相似文献   

12.
民法与商法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法律,对人们的生活起着约束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法律研究领域中从来都是引人热议的话题。对于它们的关系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可以说人人都能说上几句。法律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被动做出改革进而适应这个社会,因而不同的法律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着不同的关系。本文就民法跟商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对民商法的立法模式展开了研究,为更多的人认识法律和我国的法律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法学基础教育侧重于将法学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知晓法学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等等。这种传统基础教学有利于学生短期内强行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功底,但是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学生跨入社会后的应变能力不强,作为法律教育的受众特征不明显,在应对社会问题方面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法律素养。基于此,在法学本科教育阶段,特别是行政法这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中,应改变传统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侧重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运用,真正实现法律教育作为社会精英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很长一段时间来,我国法学界不承认在我国法律规范体系中有公法和私法的划分,过多强调民事关系的国家意志性,忽视对公司和法人意志的尊重。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我们不得不修正原有的观点,承认公法与私法的。本主要从民法的平等、自愿、公平等基本原则的角度来讨论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合同法的归责原则体现了民法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一直以来合同法归责原则都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大众对此看法不一。本文对合同法归责原则的含义进行了相关的说明和解释,对严格责任作为归责原则的依据作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在对合同法归责原则的探讨中提出了几点有关完善合同法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刑罚中的报应主义思想源远流长,本文通过阐述报应主义的历史流变,分析报应主义流派的思想基础,以及当今世界刑罚中的报应主义思想,以增进对报应主义之理解。  相似文献   

17.
王思杰 《宜春学院学报》2012,(7):109-113,148
美国丰富完善的教育法建立起了强大而高效的教育体系,为美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石。"二战"以后,美国联邦政府以更为积极的姿态介入教育的管理,一批成文的教育基本法律包括《国防教育法》、《初等与中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相继出台实施。同时,诸多教育特别法补充与充实了美国教育体制。美国成熟的教育法可以为中国提供借鉴,包括教育立法的更加重视,多元教育体制的培养,教育公平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18.
Michael Weiss is a fellow at the Texas Public Policy Foundation and articles editor of theTexas Law Review. This essay was prepar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ory Birenbaum.  相似文献   

19.
20.
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相互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 ,也要遵循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也适用于教育领域 ,但这决不等同于“教育商品化”和“教育市场化”。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具有一定的兼容性。据此 ,可以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