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集群供应链是产业集群背景下新兴的供应链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作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资料,是影响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的发展,对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了集群供应链中横向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和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企业特质。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受共享成本、共享风险、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量,激励系数和惩罚系数7个企业特质的影响;降低共享成本和风险,提高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共享量,引进激励和惩罚机制能够提升集群供应链中企业选择进行知识共享的意愿。  相似文献   

2.
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培养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于信息管理,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存在两种战略模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陷入误区,对策为营造崭新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组织方式转变为网状结构、设立知识主管和知识管理部门、加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3.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制度保障,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行为的引导、激励和约束,进而维护知识活动各方的利益平衡、促进知识活动效益的最优化。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组织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受到知识治理的影响。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多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和因素有限,结论不稳定。另外,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最后,从研究方法上,知识治理是组织层面的变量,个体知识共享是个体层面的变量,现有文献较少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来整合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剖析知识治理机制对个人层次知识共享的影响,因而研究结论有待验证。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探索性地引入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来分析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关系。依据已有的文献成果,本文提出以下8个假设:(1)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支持感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组织支持感中介了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8)组织支持感中介了非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中国华北地区140家企业621名员工为被试对象,其中男性占53.62%,本科以上员工占89.05%,工龄在5年以上的员工占76.97%,基层和一线工人占87.76%。对于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中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参考了Cao等(2012)对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量表,组织支持感使用Eisenberger编制的问卷,知识共享行为采用Yi开发了一套有效可靠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所有变量在本文样本中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都达到标准。在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基础上,本文利用跨层次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知识管理领域中,员工组织支持感是链接组织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桥梁。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活动一方面通过正式的知识治理对于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更重要是要通过对于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来间接的作用员工知识共享行为。(2)组织知识活动对于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是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过程复杂。组织层面的正式知识治理通过三条途径作用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直接作用、通过非正式知识治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非正式知识治理是间接的通过组织支持感的单途径来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进一步打开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黑箱",丰富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此外,本文结论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有效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二是要重视对员工组织支持感的提升。本文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样本收集的数据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第二,对于知识治理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中介变量、作用路径和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上三点问题将是今后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楠  陈详详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71-1078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组织中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能有效反映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的认知差距、环境及其是否得到有效协调,从而修正成员间的认知和行为,达到网络组织知识共享的目标.现有的知识共享效率评价体系多采用结果型指标,而且基本上针对单一组织内部知识共享而设计的.在明确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及效率评价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可以根据成员间的认知差距、共享环境和协调行为3个维度对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进行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6.
知识流失风险普遍存在于企业间知识共享中。以企业的风险态度为视角,将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分为互惠主义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利用动态博弈论分析了知识共享双方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探讨了知识共享双方的风险态度对双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以及促进双方最终均选择互惠主义行为的措施,最后用一个算例对结论加以说明。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双方的风险态度对双方的知识共享行为有影响;为选择合适的知识共享对象,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及其他企业的风险态度;为促进知识共享双方最终均选择互惠主义行为,企业应适度提高向机会主义行为方索要的赔偿金。  相似文献   

7.
王要武  蔡德章 《预测》2008,27(2):32-37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研究的关键环节,成员以成员目标优化为条件参与知识共享。成员的合作能力、合作关系、合作行为对知识共享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结合成员因素的影响特征分析建立组织成员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并以课题组的知识共享为例,研究合作能力、合作关系、合作行为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是企业提高动态能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而知识共享则是协同知识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成败的关键。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协同知识创新中知识共享的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结合协同管理理论和知识治理理论分析、探讨了知识共享的过程及其治理机制,进而构建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知识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论的知识联盟合作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技术复杂性的不断升级,很少有企业能够单纯通过自身拥有的知识实现创新.在这样一种外界环境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联盟的方式实现创新.但多方面数据显示,通过知识共享实现合作创新的联盟机制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出知识共享合作创新的薄弱环节,建立博弈模型,并针对模型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产品研发的发展趋势,设计链的知识共享是其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基于博弈理论研究设计链知识共享混合战略博弈,分析混合战略均衡时设计链企业的期望效用,指出设计链企业知识共享的期望效用取决于两个方面,即知识共享活动所带来的最大收益以及合作企业知识共享意愿(概率)。最后,分析了设计链知识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