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方法:1.本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的学期成绩评价;2.采用百分制结构评定法,以学期为一次考核单位,分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二大块。具体指标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水平要求而设计。其各类值设定见上表;3.构建Excel操作平台,把学生相应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0,(5):71-72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程程标准》(2017年版))把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方法作为教学内容首次在《课标》中被提出,为使《课标》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落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并针对3个维度将教学内容表述为"某某动作(技术)的技术方法、练习方法与运用方法",使"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理念得到了更进一步具体化,在实际教学中更具有可操作化。  相似文献   

4.
解读《体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判断出体育课程有两个属性,即健康性和技能性,但仅此而己,究竟哪一个属性是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呢?换言之,是在健康性基础上统一技能性,还是在技能性基础上统一健康性?不得而知。本来以为:《体育课程标准》既然以三维健康观(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5.
刘涛 《体育教学》2011,31(3):58-60
一、我国与美国加州体育课程标准运动技能目标的比较 1.我国体育课程标准运动技能目标及具体内容 2001和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一共包括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一、高中模块教学“312”评价设计的基本理念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与《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浙江省纲要》)中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的单元构建理念及动作技能发展规律,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特点,从学会、勤练、常赛3个过程挖掘评价元素,构建技术与体能、个人与集体、过程与结果等方面的融合,通过模块选项学习达到以下3个目标:提升学生选项学习的内驱力,激发选项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合作探究学练的能力,明确基于体育情境的不同练习方法的设计;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练的次数,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分数值。  相似文献   

7.
浅论技能学习、新学习理论与快乐体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立 《体育教学》2002,(1):11-12
技能是指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在国家新颁布的《体育(1-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运动技能学习被确认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在这个领域中,《标准》把运动技能学习分成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技能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把"基础性"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四大特性之首。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剖析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以教育部制定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就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求在新课标实氍下构建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正确认识《课标》设置的学习目标,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具体的学习目  相似文献   

11.
何波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4):13-15,18
“人文奥运”是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理念为基础,其内涵是追求科学精神、自由尊严、道义良知的人道精神,公正平等、民主法制的理性精神。然而当代奥运会表现出种种“奥运异化”现象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宗旨,其根源是对商业价值过度追逐。当代奥运会须采取某些积极的策略,以实现人文奥运和奥运商业化运作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子竞技》2009,(Z1):62-68
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年竞事谁之最?这是一个非常俗套的话题,这是一个每年都要去作的总结,不过对于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高端"行业里唯一的一本"高端"平媒来说,这样的选题不得不为之。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坎坷多磨的年份,对于电子竞技来说同样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话题。如今严冬已至,希望这精心挑选的"最"系列能在这寒风刺骨的冬日里为大家添上一丝温暖的节(?)气息,在轻松或是笑过之后,也能勾起那些过往让你温馨或是激动的美好回忆。每一年要有每一年的经验,每一个时期要有每一个时期的总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我们才能有更加长足的发展。中国电子竞技第一人Sky今年的亚军拿了个遍,在即将迈入他的本命年的这一年里可谓霉运连连,倒是他的同族队友Infi指挥着千万箭塔攻城拔寨,新人皇继位俨然呼之欲出;瓜比今年可算是情场赛场双丰收,不仅拿到了久违的WCG冠军,曾在各种场合与瓜比秀百般恩爱的女友PPG也得到了兽王家人的认可和照顾,看来这对有情人离成眷属的距离也许已经不再遥远;Hafu给新兴的WoW竞技场带来了又一阵春风,作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女性电子竞技选手,她拿到的冠军数目让那些强手如云的欧洲宅男们相形见绌;反观国内,wNv的俯卧撑似...  相似文献   

13.
“体、用”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也是太极拳完整性的一个体现,当今太极拳教学推广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与这两方面的偏废有关,即当今偏重“体”的练习,缺少“用”的实践和体验。建议今后的教学、推广中应注意“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4.
论排球运动中的“节奏制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雄 《体育科研》2004,25(6):44-46
通过对排球运动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尤其从攻防双方节奏的角度,提出中国及亚洲排球应倡导"二传快、第三次击球更快"的技战术的应用,以"节奏制胜"来对抗欧美球队的"体能制胜",确立"节奏制胜"在排球运动发展、创新中的主导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5.
“野”本义“郊外”,指远离文明的空间,但随着“文”的僵化,古代文人以“野”的质朴平淡对抗“礼”对人性的制约,“野”由文明的对立物转变为文明的反叛者,而在现代文明中,“野”又成为现代人的乌托邦,以自在、神秘、生动的特性受到青睐。“野”的文化内涵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文明异化的轨迹,同时也表现出人类对审美文化、审美人生的一贯需求。  相似文献   

16.
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后,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各系在总结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将"双证书"培养制度化,逐步营造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推动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概述抗倭名将俞大猷及其经典名著《剑经》,论述了《剑经》在中华武术史上的作用,并总结了它的哲学思想及其应用,为现代的搏击格斗运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成功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可喜之路 ,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具有成功感 ,并从体育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进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技术动作的分析,说明神经系统调控下的“松紧转换”是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质量优劣的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机制和人体机能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基本阐述,认为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锻炼是提高和增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非典”疫情的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和自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非典”时期在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的同时,应加强个人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