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飞  田维钢  刘倩 《当代传播》2021,(4):108-110
近年来的"大国工程"纪录片,建构和传播了现代化的中国形象,担当着重要的国际传播功能.本文着眼"大国工程"纪录片与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深层勾连,以纪录片《大工告成》为个案,着重分析其叙事结构、视听表达等方面的艺术性创造,为纪录片参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曾光  高栩 《传媒》2021,(7):71-73
在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自身的发展情形以何种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向世界递交一张客观、中立的国家名片,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以市场上较受欢迎的纪录片《航拍中国》为例,并结合其他优秀国产纪录片作品,通过阐述此类作品在构建国家形象中的有效策略,提取其中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手法,促进纪录片在构建良好国家形象方面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3.
韦茹萍 《视听》2022,(4):136-138
随着影像技术和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历史题材历史纪录片作为架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成为承载中国历史文化、展现艺术美学和提升国家形象的主要载体.纪录片是跨越时间、空间的媒介形态,如一部影像史书,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使命.在当下多元化的世界历史文化格局中,纪录片《中国》扎根于本土历史文化,形成了新颖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力作《超级工程》系列,一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工程题材的纪录片由海外纪录片大鳄把持的尴尬局面.在数十年的兼收并蓄下,中国本土工程类科学纪录片终于在国际纪录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文章以央视《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2·中国桥》以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伟大工程巡礼·中国桥》三个表现"中国桥"题材的作品为例,分析中国本土工程类科学纪录片是如何在国际视野下吸收西方同类作品的精华、塑造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5.
高臻笛 《视听》2016,(1):67-68
作为一部以饮食文化为主线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而且,《舌尖上的中国》以普通国人饮食文化的叙事内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获得成功,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对隐藏在视觉背后的叙事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归纳出《舌尖上的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旨在思考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启示。  相似文献   

6.
蔡旻俊 《新闻世界》2013,(8):269-270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画面呈现方式的关键环节,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我国又重磅打造了工程类纪录片《超级工程》。它不仅有炫目的视觉效果,其叙事结构更使绚丽的画面具有了思想灵魂。本文以纪录片《超级工程》为例,分析我国纪录片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是一种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和传播载体,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能够起到文化外交的积极作用.以央视制作的航拍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为例,分别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策略三个方面,分析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8.
聂丹  周丽 《今传媒》2016,(5):158-159
对外传播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对外传播,有效地打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围绕构成国家形象的要素,通过历史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这三个维度,分析新疆电视台在吉尔吉斯斯坦播出的纪录片《走遍中国》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对其他国家认知和态度的重要了解途径。而纪录片作为一种"非虚构"的媒介形式,具有对一个国家的各方各面进行较为完整的呈现与记录的功能。本文选取纪录片《人生一串》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辅之以同类纪录片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其如何将仪式传播以及集体文化记忆融入其中引发观众的共鸣,同时分析该纪录片通过这些手段建构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张蕾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12-214
中国政治经济地位迅速提高的同时,国家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2012年5月14日至22日,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具有外宣功能的纪录片完成了首轮谢幕.本文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及对比分析方法,从传播范围和被接受程度分析该片的传播效果,并和国家形象片对比,总结出我国在对象国媒体议程设置影响下,应积极制定国家形象影像化和文化传播战略,通过多媒体和新媒体将我国国家形象植入大众生活和文化的传播中,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塑造一个真实健康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李心洁 《东南传播》2021,(12):116-118
纪录片仪式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起着凝聚社会集体、传承历史记忆、增进民族团结、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仪式功能.从历史重现、记忆再现、符号表现、情感凝聚四个方面分析纪录片《大国仪仗》中的仪式传播,能够清晰看出,在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仪仗兵在执行各项仪式任务时所进行的仪式传播,在构建"仪式场景",强化观众意义认同感,塑造国家形象,构建抒发爱国情怀的绝佳场域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一直是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国制作了诸多关于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此类纪录片带有着强烈的预设前提下的"他者"意味,多数呈现出的是一个"妖魔化"的中国形象,而韩国KBS制作的2015特辑《超级中国》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形象,本文以贯有的外国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为铺垫,通过分析《超级中国》的中国形象探索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的塑造、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13.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文本《藏北人家》《西藏一年》以及《第三极》的分析,考察西藏纪录片影像中占主导地位的表征范式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符号是如何通过动态的视觉影像的"认知提示",书写藏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建构出西藏的民族形象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乡村题材纪录片对于激活乡村文化、唤醒乡村记忆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村落》作为一部乡村主旋律纪录片,借助独特的视觉符号和微观的叙事结构,再现了具有浓厚历史底蕴、人文色彩的古村落文化,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这也使纪录片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部针对中国最具野心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纪录片。但无论是解说词还是镜头运用都客观而中立。它努力打破"宣传伟大经济建设"的框架,尽可能客观地记录中国的进程"我们一定不能做成宣传片,这个路我们当时就把它堵死了,"回忆起制作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初衷,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想了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去年4月,《超级工程》正式立项。历时一年多的拍摄和剪辑,这部针对中国各类超级工程的纪录片最近出炉。拍摄对象包括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乡村题材纪录片对于激活乡村文化、唤醒乡村记忆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村落》作为一部乡村主旋律纪录片,借助独特的视觉符号和微观的叙事结构,再现了具有浓厚历史底蕴、人文色彩的古村落文化,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这也使纪录片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与全世界做生意》纪实拍摄三十四个中国与全世界之间的商业故事,荣获四川电视节"金熊猫·社会类纪录片大奖"。纪录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与全世界做生意》以平民化视角展现中国人对财富和梦想的理解及追求,弥补经济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的缺失,同时呈现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商业智慧和民族精神。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与全世界做生意》中由商品、贸易、商人等元素折射出的国家形象做出新诠释。  相似文献   

18.
龚莎 《出版广角》2016,(13):60-62
电视纪录片发展到今天,栏目化运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讲述》《中国记忆》《口述》作为在电视媒介中影响最大的三档口述体纪录片,其背后的媒介分别是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独立的影视传媒公司,媒介属性的不同也赋予了这三档栏目纪录片以不同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日本NHK电视台播放时间固定的国际时事类纪录片节目《DOCUMENTARY WAVE》最为关注的国家即为中国。通过内容分析,其涉华纪录片涉及领域最多的为经济和社会,其次为政治与环境。相关涉华纪录片在题材上大量关注了负面内容,叙事立场上看似中立,其实存在着政治倾向。经济领域方面反映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中国资本及人员流动等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日益提高的国家形象。而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则片面讲述了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社会问题多发及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形象。政治方面选择性地反映了中国基层选举、思想界、网民的网络表达等方面多种矛盾与对立并存的形象。《DOCUMENTARY WAVE》对中国形象的选择性反映与中国与日本的国家力量转换及日本媒体新闻价值观均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是新时代外宣的重要课题,业界和学界对此已经展开积极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本文结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海丝国家《视听福建》纪录片展播项目"的对外传播实践,就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策略进行探讨,从实践中总结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突出普世性和地域特色、传播渠道的精心选择与融媒组合、海外传播的效果评估等具有实操性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