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丝经济是架构在粉丝与明星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近两年,电影中的粉丝经济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自身拥有庞大粉丝群的跨界导演初次尝试便获得巨大成就。这种依靠粉丝力量成功的电影被称作"粉丝电影"。而"粉丝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有力的微博营销,本文将以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为例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粉丝电影微博营销的特点及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现象电影、粉丝电影逐步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二者所引领的粉丝文化也对我国电影生态的构建与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电影生态作为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丰富,且与粉丝文化(或者说是受众文化)联系密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视角,本文从电影生态的概念、构成等基本问题入手,从电影创作生态、电影市场生态、电影舆论生态等多个角度,对电影生态和粉丝文化的辩证关系予以探究,试图呈现两者间相互作用、不断融合的互动机制,进而对当前的电影生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电影的营销一方面指企业利用置入式广告、赞助等方式来展开的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是指电影自身的营销,本文只探讨基于影片自身的营销.粉丝电影的营销方式有开展整合营销、新媒体营销、互动营销等,与当前我国传媒发展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与注意力经济的获取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粉丝电影营销的研究背景、价值与营销方式、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建议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季陈翔 《传媒》2018,(5):47-48
2011年,小成本电影《孤岛惊魂》的走红拉开了我国"粉丝电影"的时代序幕,并在粉丝经济的持续加持下,于2015年迎来发展高峰,在电影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粉丝电影"既不是纯粹的电影概念,也并非单纯的产业概念,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粉丝经济时代,电影工业进行文化创意转型的产物,其诞生为电影产业的革新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从《孤岛惊魂》到《小时代》,再到《致青春》《后会无期》《煎饼侠》等,"粉丝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忽视文化现象.本质上来讲,"粉丝电影"的诞生和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受众形态变迁、大众文化转型、电影细分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是媒介社会学意义上的典型现象.因此,剖析"粉丝电影"媒介社会学特性,对把握其形成脉络、作用机制和发展方向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田华 《编辑之友》2012,(2):84-86
由于粉丝看偶像不看电影,能够在包团观影等活动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情感的宣泄,2011年“粉丝+明星+电影”的粉丝电影在国内迅速蹿红.但是粉丝电影为了满足粉丝的消费需求一味注重偶像在电影中的表现而忽视电影本身,这不仅进一步助长了粉丝的追星行为,也更削弱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王昕 《青年记者》2016,(3):66-67
“粉丝”是最为积极的一个群体,是积极受众的典范.正是由于这些特定的“粉丝型”积极受众的存在,我国众多影视企业开始专门为粉丝群体拍摄电影作品,使得新一类电影类型——“粉丝电影”得以诞生. “粉丝电影”的受众特点 根据学界对于“粉丝电影”的几点共识,可以将其概括为:依据名IP、明星主演或主创人员(包括导演和作者)的社会关注力,为其特定粉丝受众群拍摄的新型电影.这类电影受众细分程度高,先天具备“明星效应”,广受粉丝群体欢迎,票房不断刷新.近几年,我国电影市场推出的《小时代》《后会无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片都是“粉丝电影”的代表作,其受众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7.
廖会杰 《新闻世界》2012,(4):168-169
2011年,"粉丝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其大多质量低下,仅仅靠电影中明星的粉丝号召力来赚取票房,也受到各种质疑和批评。本文探究国产粉丝电影出现的原因以及遇到的问题,并与国外成功的粉丝电影类型比较,预测国产粉丝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视频文本是粉丝圈的符号游戏场,也是粉丝自恋情结的艺术表达.由于沉迷于对象崇拜,他们具有敏锐的嗅觉,适切的故事素材与已有的认知框架、情感态度发生碰撞,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粉丝通过对原视频符号的解构与重组进行二次创作,意义编码带有浓郁的粉丝意志,其自制视频流露出粉丝群集体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诉求.视频文本也是粉丝自我精神赋权的形式,从而构建出独特的粉丝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粉丝电影"作为一个较新的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同时也遭受不少质疑。这一现象与当下中国的文化氛围、电影产业发展、社会群体心理和媒介环境息息相关。"明星+粉丝+电影"这一运作模式成功的将粉丝通过电影这个文化产品变现,其中以《小时代》为代表的影片创造出影像狂欢,也不乏一些影片票房惨淡,这引起业内人士反思。本文着眼中国电影市场"粉丝电影"过热这一文化现象,立足传播学对"粉丝电影"进行剖析,并通过将其与传统电影和国外电影比较,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其利弊,在窥探"粉丝电影"前景的同时探索国产电影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几年许多作家、演员跨界导演影片、大量热门小说被翻拍成电影、邀请具有高人气的青年演员出演等,从剧本选角到制作宣传,可以说商业电影已经达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程度,在电影的工业时代背景下,一种专门为特定粉丝受众打造的电影——"粉丝电影"应运而生。粉丝电影大热现象与其背后粉丝受众群息息相关,他们不仅有对电影本身及相关周边的产品消费,更有着大量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的信息消费。  相似文献   

11.
粉丝经济在社会化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显露了新的发展契机。《大鱼·海棠》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借助粉丝自发性传播,以众筹、电影周边贩卖等方式实现了口碑与资金的双重效果。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传播主体、传播客体(粉丝)、社会化媒体三者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11,(6):17-17
点评: “粉丝电影”是近年来我国电影圈中的热词和新话题。它是一种新的类型片,主打粉丝群体,一般制作成本较低,简言之,即迎合某偶像“粉丝”而拍的电影,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粉丝电影”严格说来只是一个电影营销的概念。电影也是商品,有的卖故事,有的卖情怀,有的卖特技,“粉丝电影”卖的是偶像。虽然“粉丝电影”凭借人气偶像的出演,大多赚来了可观的票房收入,但并不意味着都能赢得好的口碑。当下的“粉丝  相似文献   

13.
当下粉丝实践早已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而破除传统"狂热无脑者"的刻板形象,逐渐向积极的意义生产与共享者角色转变.而粉丝在探寻"破圈"的行动中,延续了意义盗猎与情感性联盟特征,以进一步获得自我表达与价值输出的权力.本文以游戏IP电影《征途》为例,考察游戏粉在参与电影生产过程中的"破圈"行为.粉丝的积极参与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突破圈层且进行文化输出的新渠道,但由于商业电影,普通观众与游戏粉圈的意图与倾向差异,以及文化圈层的潜在等级性使得这次行动未能成功,粉圈"破圈"仍在征途.  相似文献   

14.
刘玉娇 《视听》2022,(3):144-146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情感消费、从众消费和狂热消费的特征,消费动机包括无条件支持、参与式造星、使用与满足的情感因素.但粉丝群体盲目、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对青少年消费观的形成和粉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规范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引导粉丝经济正向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偶像、粉丝多管...  相似文献   

15.
蒋诗堂 《传媒》2021,(19):66-67
"Sir电影"是一个以提供电影评论和影视推荐为主要内容的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以其独辟蹊径的内容选择方式和评论角度,通过吐槽的方式进行影评,给受众一种全新的认知和感受.这种全新的方式吸引了众多的阅读者,使其从众多微信影评类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2020年,据清博大数据和新榜对影评类微信公众号的数据统计,"Sir电影"在综合预估粉丝数、入榜微信月榜500强次数、超10万文章总数等指标中稳居榜首位置,极具代表性.在内容建设上,"Sir电影"通过反向评论勾起更多阅读者的好奇心,又通过制作精良的内容增强读者黏性,集合了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和特色,同时也摒弃了传统式影评,个性化的表达使其更容易被接受.创作目的明显、创作个性鲜明、创作理念清晰都是其在内容建设上的优势,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音乐进入电影艺术的创作之后,与电影艺术的其他元素形成了多种存在关系,并逐渐成为其创作的重要表现元素.本文将着重讨论音乐与电影的关系,对电影音乐如何参与影片创作、如何参与影片造型尤其是音乐造型的观念问题进行试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纪晓楠 《青年记者》2017,(29):69-70
从市场到消费,从创作到审美,中国电影商品化美学特征正在消费化的滚滚浪潮中经历着一次蜕变,着眼于“粉丝电影”“明星经济”的与日俱增,艺术创作的崇高性正面临着“世俗消费”的严峻挑战,然而对于近年我国喜剧电影人来说,大刀阔斧剔除“类型”中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之趋势逐渐升温,尤其从名利双收的《泰囧》开始,人物的思维方式、行为言语、价值导等都呈现出“滑稽”与“崇高”互融的“另类”表征,经典式英雄被逐渐消解,一个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草根形象如陌路侠客般为审美主体演绎着全新的个体价值与群体映射,并于自我矛盾的压迫、反思中重构着喜剧电影的秩序.  相似文献   

18.
江凌  宋婷婷  刘敏 《东南传播》2021,(12):101-105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粉丝群体在虚拟空间逐渐形成特有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关系,粉丝社群意见领袖开始出现并成为引导、煽动普通粉丝的重要力量,也因其部分过激言论对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成为整治"饭圈"乱象时的主要打击对象之一.文章以易烊千玺粉丝社群中的意见领袖在电影《少年的你》宣传推广过程中发布的动员性微博文本为研究对象,以费尔克拉夫提出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三重维度为理论框架,借助ROST内容挖掘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了粉丝社群中意见领袖动员普通粉丝时的话语策略,以期为文化工业市场引导粉丝理性客观表达意见、有效管理粉丝社群以及维护网络社会的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美国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4》最早上映的国家,零点首映场超300万人观影。然而,观看首映的观众并不全是粉丝。粉丝在"看首映"过程中,通过自我形象与粉丝形象的统一、划分群体边界,实现了对粉丝身份的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又经过消费、投射、怀旧、表演表现了粉丝身份。粉丝在"看首映"的过程中不断平衡着付出与回报,增强了粉丝主权意识。同时,"看首映"也成为了划分粉丝的新边界。  相似文献   

20.
刘沛芬 《视听》2022,(3):147-149
网络媒介与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下粉丝文化现象日益升温,作为本土粉丝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偶像粉丝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偶像粉丝领袖为考察窗口,通过线上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对这类粉丝个体的媒介生活与传播实践进行深描,试图祛魅本土粉丝文化.粉丝领袖的传播实践历程中呈现出引流工具、养成范本与自我平衡三种样态,"清醒地沉浸"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