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媒体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个方面实现了从突围到跨越: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成为提升新媒体传播力的新标配、政策导引+舆论引导实现了新媒体引导力的双向提升、全媒体传播格局助力主流媒体影响力提升、技术赋能下国家数字化治理质效倒逼新媒体公信力提升.然而,面对"四力"突围中媒介技术、短视频、媒体融合、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空间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问题,"十四五"时期应着力于构建情感与信息传播的共同体、丰富短视频的内容生态、实现优质内容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媒体融合注重存量和质化改革、加快建构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的内容风控和预警机制、推动网络治理向数字网络治理转型,为"十四五"时期新媒体"四力"的跨越提供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印尧  陈华 《东南传播》2021,(9):123-126
媒介技术融合的演进使得"媒体"一词的概念日益宽泛,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促进了用户与媒体传播的对等平衡性.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了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连接逻辑,洞察用户情绪、建构用户场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性思维方式.从用户定位到社群场景建构的演绎成为互联网思维下提升传播效果的最有效路径,传播技术的演进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的连接将人们在网络空间重新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空间交流存在的时空距离以及身份差异带来的群体区隔.移动App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分享动机的数据分析,建构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的全新社群模式.本文基于对网易云音乐App的媒介经营管理和社群营造体系的分析,探讨新媒体传播对网络社群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3.
李元栋  匡艳丽 《传媒》2021,(3):59-61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党媒深耕时政传播已成为媒体融合转型的新路径."侠客岛"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依托品牌、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强创新实践,逐步构建自有的时政传播话语体系,成为党媒转型的成功范例.本文从内容定位、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话语权构建四个方面入手,总结"侠客岛"时政传播的基本特色,以期能够为党媒及纸媒的融合转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邱翔 《中国广播》2015,(3):16-18
本文以"媒体场景"理论为切入点,解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媒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通过抓住新媒体、拥抱新媒体、融入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来重新构建广播的媒体场景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同时也从本位坚守、强化伴随性和内容产品及平台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广播的传统优势来寻求新价值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田竹  王夏 《采.写.编》2016,(1):351-352
新媒体视阈下为"90后"高职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但是由于"90后"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导致他们在就业中存在着焦虑、自负等一些心理问题,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增强就业教育,以促使"90后"高职学生能顺利择业就业.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视阈下"90后"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现状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为"90后"高职学生构建就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再论"第五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人们关于第五媒体的认识误区,指出真正的"第五媒体"还没有出现,这种新媒体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甚至在概念上如何描述,目前还处于比较模糊的争议阶段.该文运用"人性化趋势"和"补偿性媒介"理论分析了太众媒介的发展规律,指出第五媒体的出现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传播偏向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影响,运用西方传播学理论,从媒介方式与思想的时空特点、媒介事件与传播策略及其功能反转等角度讨论了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缺乏深度思考"和"快闪"的当代大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新媒体传播技术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丽莎 《东南传播》2011,(5):110-113
微博等媒介新锐的强势来袭,社交网站的频频发力,受众透过自媒体开始由幕后走向台前,展示着不可低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揭示了Web2.0时代,受众由"被"营销转为"和"营销的新趋势.本文借助"长尾理论"分析了奥巴马通过"follow新媒体",增大传播"长尾"的竞选策略.结合对2010微博营销典型案例的分析及相关数据引证,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新媒体及其深度融合给整个知识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正面临着传统服务业务量不断下滑,而数字信息服务方面却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尴尬局面。以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为指导,提出新时期图书馆场景的构建策略,从而为解决当前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指明路径。[方法/过程] 依照"媒介情境理论"提出的"媒介是构成场景的核心要素,媒介的演进改变了场景中信息的流动方式,从而导致人们行为的转变"的基本原理,以"满足欲望""响应需求"以及"创造价值"为原则,从"媒介扩展""空间构建""角色转换""业务重组"以及"技术改进"5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结果/结论] 图书馆应扩展各类媒介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不断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重新规划实体图书馆的空间格局,并重视虚拟图书馆空间的建设;主动转变馆员的角色,并密切关注读者角色的变化;整合原有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改善服务方式和方法;通过技术改进,给予读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合力营造"虚实一体""泛在智能""注重交流""人机一体"的新媒体时代的图书馆新场景。  相似文献   

10.
刘凡嘉 《传媒》2021,(18):60-62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与平台加持下的传统健康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对象等方面出现重大转型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移动化、社群化健康传播成为时代主流,美柚APP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致力于女性健康传播的美柚APP,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围绕"她经济"构建特色传播体系,不仅全面践行了自身的品牌理念,而且拓展了健康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为国内健康传播类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11.
符绍强  陈淼 《传媒》2021,(5):62-64
以"丁香医生"为例对健康类新媒体平台的营销模式进行个案研究,可发现其营销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是以人为核心、以优质内容为内驱动力的整合营销传播,通过健全机制保障内容质量,以生产新内容增加用户关注,以反认知传播实现借势营销,利用新媒体矩阵构建传播体系.健康类新媒体平台还应注重传播与互动的关系以及专业与市场逻辑、身体与心理健康、内容专业与娱乐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姬德强 《编辑之友》2021,(11):16-21,33
全球传播的平台化正在引发广泛的"超文化回声室"效应.传统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由于明显的技术盲区,无法有效解读这一技术与资本共同驱动的数字断连现象.因此,文章借助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数字平台给跨文化传播带来的生产性、部落化等结构性影响.以"超文化回声室"为语境,文章讨论了中国的国际传播如何超越文化本质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和技术中立主义,关注数字平台的商业基因与不做保证的公共性、渠道功能与生产本质、文化的脱域和超域,以及如何实现国际传播的降维与跨文化传播的增维、从大众传播到共创传播、从技术的中立性到技术的生产性等一系列理念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提升促使人类不断更新传播讯息的技术手段,如今基于互联网络的第四媒介与以移动网络为主的第五媒介已然成为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新媒体为旅游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契机,在依靠资源优势进行旅游发展的道路已经逐渐被依靠形象进行品牌构建的道路所取代之时,新媒体凭借其优势以更快更新颖的方式传播旅游信息,因此,旅游地作为具象的区域系统,为谋求长远发展理应抓住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以打造优化自身形象。本文在研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以下研讨:1.阐述新媒体概念并归纳新媒体自身特征;2.以"虚拟环境"理论为背景,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传播概念为基础,分析进行旅游地形象传播的必要性;3.基于5W模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了传播学分析,阐述了应用新媒体进行旅游地形象传播的必要性以及借助新媒体传播旅游信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来自新媒体的冲击.而新媒体的媒介技术快速更新,不断改变着新闻传播格局与媒介生态环境,传播的信息和选择呈现爆炸式增长.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话语霸权的瓦解和传播等级体系的解体来阐述传统媒体的解构,从聚合信息、分散信息和即时信息三个方面对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新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连接并逐步形成网络体系的传播结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必将走向融合发展之路,共同朝着智能媒体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5.
王梅 《传媒》2021,(21):82-84
融媒时代的品牌传播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何实现内源性媒介和外源性媒介的深度整合,以及外源性媒介之间的合理结合,为消费者创设具有同一性、互动性、场景性的品牌传播空间,已经成为当前品牌传播效果达成与否的关键.《云南映象》的品牌传播从内容、渠道、平台等维度入手,积极构建了自己的融媒介品牌传播机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在融媒介品牌传播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出现了媒体核心业务弱化的"空壳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原创内容减少、向"互联网复印机"趋势发展、优秀内容人才匮乏.为应对种种问题,发挥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在权威性与公信力、舆论引导、档案保存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文章以《陕西科技大学报》的办报实践为例,提出打造以深度报道和新闻言论为核心的优质内容,办以专刊专版为亮点的精品报纸,搭建以校报编辑部为新闻中心的全媒体报道平台,拓宽以校报为品牌的媒介传播渠道的高校校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陶炜 《东南传播》2021,(10):6-9
自提出以来,新媒体就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持续关注.研究以知网CSSCI数据库1998-2021年新媒体研究论文为样本,通过CiteSpace对该领域进行共现和共引等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新媒体研究历经了"缓慢发展""繁荣爆发"和"细化领域"三个历史时期,每个阶段的热点随不断迭代的新媒体形态、技术及政策环境等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互联网、媒介融合、网络舆论,大学生思政教育等是国内新媒体研究的关注重点;人工智能、青年亚文化、自传播、网络直播、新媒体健康传播等正成为未来新媒体研究的前沿.研究结果展示出中国新媒体研究的既有理论建树和前沿动态,并对该领域宏观知识域图谱呈现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8.
林子青 《传媒》2021,(6):41-42
融媒体的建设发展需要适应互联网技术,创新移动终端需求,搭建高效传播途径.云南"七彩云"平台围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效相融,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本土特色的媒介品牌.本文以"七彩云"融媒体平台为例,分析其发展理念和构建体系,思考未来县级融媒体平台建设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沈秋月 《今传媒》2024,(2):15-18
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显著、传播范围广泛的特点,给健康传播带来了机遇,如何利用新媒体优化健康传播效果日益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媒介可供性是一种全新的媒介研究视角,本文对媒介可供性视角下社交媒体健康传播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进行了概述,并基于媒介可供性框架,即生产可供性、移动可供性、社交可供性,梳理了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微信健康传播的创新型实践,并从实践中抽丝剥茧,发现了微信的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社交媒体的健康传播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邹蓉 《东南传播》2021,(11):62-64
本文以笔者参与"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活动为例,深入分析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身处在一个全域、全时、全民传播的媒体传播新语境当中,如何通过创新叙事方式、调整报道定位、加强多媒体融合、构建高效传播矩阵等叙事策略和传播路径上的新探索,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影响力、发挥主流媒介的传播效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新闻传播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