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已经勇立新媒体潮头。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全面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生产模式。它们依靠强烈的互联网思维、海量的大数据和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重塑了新闻信息生产的模式。在新闻线索上向受众"索取",在新闻采写上坚持不用一个记者,在新闻编辑上力求千人千面,在新闻评论上完全由受众主导。它们全新的新闻生产模式可以说是技术带来的革命,并将继续前行,引领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实践。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新闻社群由于所处位置的差异,在寻求自身正当化、权威化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着彼此对立的话语体系,其中两个核心话语是"理想"和"新媒体"。这种话语策略表现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面对新闻业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心理。但两者的话语策略并非完全对峙的,例如澎湃新闻虽属新媒体阵营,却放弃对新媒体权力话语的建构,转而借用传统媒体的"理想"策略,试图通过对"新闻理想"的呼吁唤醒人们对理想主义的集体记忆,这种策略成为本文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今社会,新闻传播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媒体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闻传播行业需求,新媒体技术便应时而生,其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新媒体技术重在一个"新"字,本文详细介绍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应用以及新媒体技术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的利和弊,分析其之于当今社会媒体人群的现实体验,同时还对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未来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4.
反转新闻是伴随着新媒体发展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并且大多都是第一时间在网络平台上传播,引起全网的关注与讨论,舆论热度非常可观.本文以"长沙采耳大妈用采耳工具抠脚"这一不实报道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成因,以及对反转新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得益于媒介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媒介环境发生变化,新闻现场不是狭义地单指新闻五要素中的"where",而是作为一种空间,不仅包括新闻现场空间的实践活动,还包含现场空间的社会关系。传播权力的释放、话语权的增强和媒介技术的进步使新闻现场发生新的变化。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使得虚假信息泛滥,曲解新闻现场空间,新闻现场成为新媒体环境中最为稀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西方新闻自由观主要体现为喉舌论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对立,但是前者并没有完全否定后者的一些有益观点。西方自由新闻观中凭借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围绕人而不是物来传播新闻的优点是值得借鉴的。反观我国部分新媒体对"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事件的报道,主要存在三大问题:新闻报道主观化,新闻互动娱乐化,新闻评论趋同化,这些问题需要新闻人在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上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并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对政党施加影响。面对此种情况,作为党媒,在创新中必须唱好主旋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守新媒体阵地的舆论领袖地位,在与新媒体融合中,彰显党媒的权威性,始终站在新闻的制高点上。  相似文献   

8.
当下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由于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不断改变着传媒生态、传播模式和舆论格局,也对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立足于新媒体环境,探析我国高校在新闻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和剖析西方及其它新闻名校的经验,为我国高校新闻专业教育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够培养出优质的"新媒体"人才。  相似文献   

9.
王一岚 《传媒》2014,(5):42-43
正娱乐新闻在都市报里往往占据很大版面,主要原因是娱乐新闻是最抓人眼球、最吸引受众的新闻。相比较而言娱乐新闻虽然在党报上占据的版面显得很少,但也越来越受党报重视,往往成为党报改变刻板形象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如何做好娱乐新闻,如何坚持娱乐新闻的价值导向,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新闻的新态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娱乐新闻经历了摸索、模仿、创新的发展过程。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新闻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态势。娱乐新闻"无底线"。娱乐新闻报道明星的"八卦"早就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过去,广播电视是保证信息传递时效性的有效传统媒体。现阶段,科学技术的速度发展,"新媒体"一词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新媒体给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带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的出现可以使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更加便捷,使其时效性更加得到保障。同时,广播电视新闻通过科学合理的引进新媒体技术,结合新媒体的优点不断优化自身的新闻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手机、电脑等一些电子设备因其携带便利,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信息的方式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而成为获取新闻信息的新途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逐渐显示出其劣势,并逐渐被新媒体等传播方式所取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新"与"旧"的冲突与碰撞,不是淘汰与更换,更是双方相互吸取优势得到更好发展的契机。本文立足于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和其产生的原因,致力于寻求更优质的、能为大众所接受的优质新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变革。如今,新媒体等被广泛地运用,使新闻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媒体技术就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其对信息进行传播,拓展了新闻传播的途径,增强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技术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所以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本文从现代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剖析了现代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媒体带来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对策。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背景之下,只有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才能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势,融入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  相似文献   

13.
陈曼琼 《新闻通讯》2014,(11):11-13
澎湃新闻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先列,其发展的动因是对新媒体大局的顺势,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其在新媒体平台进行的创新和探索,发现澎湃新闻从环境监测、自我确认和人际交往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基于以上发现,对澎湃新闻的发展进行思考,认为其作为发布长篇、深度报道的"重媒介"与受众的"轻阅读"存在着矛盾,同时在内容与技术两个维度应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文锦 《东南传播》2014,(8):148-150
新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由于传播方式的空前繁荣而呈现出更复杂的面貌,特别是隐性失实报道,由于所含不实成分较为隐秘,识别和防范更加困难。对于正加快与新媒体融合的电视新闻媒体,在信源上,必须对"公民新闻"、网络调查甚至权威官微发布信息的真实性保持基本的戒备;同时,在自身新媒体业务拓展过程中,坚守住传统媒体严谨的"把关人"角色要求;从宏观层面,应重视把握新媒体格局下的新闻拟态环境,提升客观、平衡报道意识,避免陷入不实报道的漩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今的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中。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融入了新媒体技术。部分传统传媒环境的阵地,逐渐遭到新媒体蚕食。新媒体环境也不断地影响着报社新闻传播工作,并且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社新闻传播的功能也在不断改变。本篇文章就对新媒体环境报社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发展方向提出良好的策略,发挥其报社新闻传播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是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因此,寻找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出路与方向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困境;其次,针对上述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转型措施,以探求新闻专业主义良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科技》2008,(7):20-2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各种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多媒体音、视频和移动报道等方面的技术手段日益增加,国内各大新闻机构无不在为建立新的报道形式,发展网络和音、视频报道,开展新媒体业务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传统媒体记者编辑岗位趋向饱和,传统的新闻学教育逐渐显露出日益枯萎的颓势。而既有的新闻传播课程设置是否适应新媒体发展潮流,是否符合新媒体环境下催生的媒介化社会,成为事关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生死的关键问题之一。新媒体的概念是动态演进的,每一种新的媒介形式较之于前都可以称为"新"媒体,无非是一种介质,一个信息交互平台。但是在当下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核心,以多媒体和交互式为最显要特点的"新媒体"面前,从前所有的媒介形态都只能称为"旧媒体"或者俗称"传统媒体"。正是在这种全新媒体的语境下,似乎有一种反应过度的现象,即认为新闻传播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课程体系改革应当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闻社群中,"理想"和"新媒体"是两个主要的话语关系,"理想"是新闻社群中最重要的话语建构,"新媒体"则是中国新闻社群中新衍生出来的新闻社群架构。在中国新闻的发展过程中,两个话语建构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统一,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人的理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是中国新闻社群话语重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前,伴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的展开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作为大众接收信息、认识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其影响力有限,并从受众群体的角度来看,比较被动。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则主要是依托于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来打造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模式。同时,在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并在信息内容上有着更大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行业的发展。基于此,在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化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因此,本文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