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小朋友都出过水痘吧!出水痘可痒了,可是不能挠,否则容易留下疤痕。最近我也不幸被水痘病毒袭击了,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出水痘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我手脚有冻疮。记得上小学那阵子,每到冬天,手脚就肿胀得一塌糊涂,父母伤透了脑筋。刚—入冬,他们就强迫我戴上母亲做的大棉手套,可天性顽皮倔强的我,并不顺从他们,直至手冻得满是伤疤了,才肯将手套戴一戴。待慢慢长大,我才渐渐爱惜起自己的手来。有时到了秋末,就自己找双手套戴上,尽管如此,冻疮所留下的疤痕至今仍历历在目。每到冬天,我不愿和别的孩子玩耍,因为怕他们讥笑我,特别是那些女孩子,与她们玩,就需格外小心,一不留神她们就喊我:“小疤子……”几年后,我考上了高中,要去县城读书。那时,父母给姐姐买了双蓝色的手套,说是冬天结婚用的。我一想自己就要去县城读书了,也该有双像样的手套吧?于是我缠着母亲,非要一双同样的蓝手套不可,尽管母亲已为我准备了棉手套。  相似文献   

3.
祖国像是一位母亲,有母亲的地方,就是一个可爱的家,在这个美好而温馨的家中,时时春暖花开,处处鸟语花香.在家的保护下,我小心翼翼地走进了一个梦里. 低头沉思,中国——我慈爱的母亲,从前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曾经的中国是封建的、落后的、被人欺负的,那时的中国由一个延续了几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那时的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却没有能力保护好这些可爱的“孩子”.因此,便有了触目惊心的“火烧圆明园”,有了那令每一个华夏儿女义愤填膺的“南京大屠杀”,有了那丧权辱国却接连而至的不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4.
生水痘     
年三十那天,是我最倒霉的一天。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突然发现,我长在身上脸上的痘痘竟然是水痘。妈妈紧张地说:“快!进屋进屋!”爸爸更紧张:“快,躺到床上去,我小时候也长过水痘,可千万不能抓破。抓破了,一个小痘就会留下一个小坑……”“也不能吹风,不能洗澡……”我一听就给吓坏了,这水痘到底是什么呀?这么恐怖!我连忙跑到镜子前一照,我的妈呀!脸上有好几颗水痘,这些水痘圆圆的,大大的,尤其是脑门上那一颗,还长在正中呢,像个小小的灯泡。我又仔细地看了一下,这颗水痘是透明的,里面还有水,饱胀得好像随时都会破…  相似文献   

5.
鞋底有个洞     
儿时的我很调皮也很淘气,大树上,池塘边,秋千下……无处不留下我的足迹。当然,鞋底就经常被磨破,于是便向父母吵着嚷着要买新鞋。“家里哪有钱?再将就着穿几天吧!”父亲带着埋怨呵斥着。“孩子,你知道吗?一个懂得勤俭节约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等你上学以后,老师会表扬你的。”母亲  相似文献   

6.
与书为伴     
风,掀起一丝尘沙……窗外的雨还是那么大,好像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听到雨击打屋顶的声音。窗户在风雨的折磨下“吱呀”一声打开了,外面的世界顿时进入到屋内来。总是喜欢在“淅淅沥沥”的寂静中翻阅饱经岁月打磨的书籍。记不清是从何年何月起开始读书生涯的,只是隐约记得小时候依偎在母亲怀里,倾听可以让我快速进入睡眠状态的故事。母亲总说我那时对故事感兴趣得很,别家的孩子听了就过去了,我还念念不忘,以至于在月黑风高的夜晚突然想起某个故事的情节了,就缠着她问个不停。也许就是在那时,模糊地对书有了个印象。最初也不能说那是在读,…  相似文献   

7.
心念祖国: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在美国的这些年,我研发了五个创新药,这五个药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为它们的诞生奉献了无限努力,它们也为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无限荣光。一般来说,一类创新药全程研发的成功者找到一个高管的职务非常容易,然而我始终不能忘记祖国我的母亲;一个再高的职务,也不能留下一颗思念母亲的心。我清晰地记得,我离开祖国去美国杨伯翰大学读博是在1988年。那时,美国人见到我,总是带着质疑的语句:  相似文献   

8.
经常,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形:幼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要求我?”,母亲说“孩子,妈妈这样要求你是为你好!”孩子瞪大眼睛听着;少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喜欢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不满地撅着嘴巴离开了;青春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讨厌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愤愤地摔门而去或气急败坏地大声辩解,母亲或无奈或激动……总之,母亲的心是痛的!  相似文献   

9.
沉默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哑巴,是买来的媳妇。她没有娘家,一辈子没走过亲戚,更没出过远门。母亲在生下我之前,没有言语,没有表情,没有欢乐,也没有忧伤。她只是默默地干粗活儿,做可口的饭菜,烧热乎乎的炕。生下我们几个孩子之后,母亲有了表情,有了辛苦劳作后的笑颜,甚至有了咿咿呀呀含混不清的话语。小时候,村里的孩子常拍打着我的头,指着我的鼻子尖叫:“看啊,他是哑巴崽子,哑巴崽子!”他们从不和我玩,于是我只有整天趴在母亲的背上做梦,抑或在她劳作时在她矮小的身旁堆土。那时,我只知道母亲的怀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尽管那里永远悄无声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前两天,接到远在南方的朋友敏捷的电话,声音里透着万分的焦虑。她说:“你把荦荦弄到你那里去住几天吧,这孩子真把我急死了。”荦荦是敏捷的女儿,刚刚考到武汉的一所大学。我就住在武汉市,放假本来约她到我这里过,结果她说妈妈让她回家,就飞回去了一趟。难道出了什么事情?失恋,还是……“都不是。”敏捷好像有些犹疑,“是这样的,我和她爸爸——对不起啊,我连你也一直瞒着的——在7年前就离婚了。那时荦荦还很小,为了不伤害孩子,我们就没有告诉她真相,大家还是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我和她爸爸也都没有再找人,只是……”什么?离婚7年还瞒着孩子、…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师。我第一位老师是母亲。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学校是个好老师,也给了我最深的母爱。学龄前,我是在北京和爷爷生活的。那时爸爸妈妈还两地分居,没有房子。等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才来到妈妈的身边,上学也就在妈妈的学校。那时,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是妈妈手把手教我写:“横竖撇……写得好!”过了些时候,我高兴地喊:“妈妈,我的字进步了,可以临字贴了!”  相似文献   

12.
我想飞     
有一首小诗是这样写的:“蒲公英,老了,子女问/留下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了一把远飞的伞。”我被蒲公英妈妈感动了,她唤醒了我心灵深处那沉睡已久的渴望——飞!  相似文献   

13.
我的慈父     
人家都说严父、慈母。而在我家,却是严母、慈父。吃饭时,我爱吃的就多吃,不爱吃的就一口不吃。有时吃大米还浪费粮食。母亲见我“死性不改”,就动起手来,父亲可看不下去了,忙说:“孩子还小嘛,长大了不就知道了?别生气了……”那时我就在想,还是爸爸慈祥、可爱。  相似文献   

14.
《365则寓言》中有一则《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是曾子的妻子上街买东西,小儿子又哭又闹,做母亲的只好哄他说:“一会儿我给你杀猪吃。”小儿子就不哭了。当曾子的妻子回来时,看到曾子正准备杀猪,她就责怪说:“我是和儿子闹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要学父母的样子,你这样做不是欺骗孩子吗?将来怎么能教育好他呢?”说完,曾子便把猪杀了。做父亲的曾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有过亲身体会。那时我正上幼儿园,星期天,妈妈和爸爸正在家里剥玉米,让我做数学题。事先说好了,做完题就让我和小伙伴…  相似文献   

15.
“妈妈……妈妈……”火车已经开动了,任凭我怎样呼喊,火车还是开动了,带着我的母亲,带着她那颗中华儿女赤子之心,带着她那片爱祖国胜于爱骨肉的情,终于远去了。渐渐地,母亲的身影因为泪水的模糊而看不清了。那时的我或许只会叫“妈妈”,  相似文献   

16.
当雏鹰展翅飞翔,当小草破土而出,当小狗第一次“汪汪”,我便感受到人生的历程开始了……“呜———”———题记———题记(一)“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点评:歌词内容,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童年时的感受。]只享受了八年的母爱,命运便从此改变。有人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没妈的孩子早当家”。但我既没有像草,也没有当家。在童年的记忆中,没有母亲留下的记忆,所有的一切,都用孤寂来充实。正如开始的歌词,我便是小鸟。[评点:照应开头。][段批:写出自己童年时的感受,整个阶段用“小鸟”作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从小失…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65岁了,托老天爷的福,走得稳,吃得香,身体倍儿棒,就是睡眠有点问题,老爱做同样的一个梦——梦见自己跟着母亲和村里人藏在荆棘丛中,躲避日军追杀,常常半夜醒来一身冷汗,耳边回响着母亲的话:“孩子,当亡国奴真可怜啊!”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在我记忆中总是挥之不去。我出生在江西樟树,那是全国闻名的药材之乡,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但由于那时的生产力不发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我父亲在千里之外的上饶一家大药店当伙计,因此我是随母亲长大的。我外祖父是一个雕花泥水匠,他家是一个大家族,虽然不算富裕,也不是书香门第,但很尊重知识,注重家教。我印象中,每年过年团拜时,那些用功读书的舅舅们总是被挑出来站到祠堂中央受表扬,调皮捣蛋的则靠边站,作为唯一被允许参加团拜会的外姓人,我从中感受到了只有品行正、学问好才会受人尊重,激发了我读书求上进的志向。可惜,我没条件读书。6岁时,母亲觉得我慢慢长大了,应该带我到外面见见世面,于是将家安到了离父亲不远的贵溪。看到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我非常羡慕,就央求母亲送我去上学。母亲流着泪说:“孩子,你投错了胎啊!”直到1947年,我才回到樟树老家读上私塾。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苦过来的。我八九岁...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孩子们: 我是你们的母亲——地球,你们生活在我的怀抱里。曾几何时,我因为有你们这些富有活力的孩子而笑傲太阳系。寂寞的“金木水火土”们都羡慕我的富有、繁华和充满生机。可是,现在,你们这些孩子在做些什么?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污染环境……如今,我的身体已经被“忤逆”的你们折磨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健康,我也常常会因为承受不住病痛的折磨而乱发脾气。  相似文献   

19.
奉献     
提到奉献,人们立刻会想到一个人———母亲。对了,母亲似乎已成为了“奉献”的“形象大使”。的确,母亲时刻都在奉献。抱着婴儿,煮着牛奶,洗着衣物,母亲用沾满肥皂沫的手抹着头上的汗水说:“现在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我们好好享受……”孩子渐渐长大了,要上幼儿园,母亲心系着孩子,买菜做饭,还要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她忙得昏天暗地,忘记了日月星辰。“不要紧,他上学就好了,我就能歇一歇了……”母亲说这话时,她不知道皱纹已悄然爬上了她的眼角。孩子终于开始读书了,母亲陷入了更大的忙碌之中……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  相似文献   

20.
镜头一母子游世界公园。孩子指一建筑物:“真棒!……”母亲:“那得有知识才能设计得出来,你行吗?”孩子游兴大减。镜头二孩子在听录音机,高兴地对母亲说:“妈,您听,唱得多好?”母亲:“你就知道追星,功课做了吗?”镜头三一家人看电视,火箭起飞。孩子:“我将来要当宇航员!”父亲:“你那学习成绩,也就配蹬三轮!”孩子大扫兴。孩子(自言自语):您瞧见没有,我无论说什么,我爸妈都能拉到学习上去,我算服了!用这种方法启发人学习,就是成年人也会厌烦的,何况孩子?这是最笨拙的家庭教育方法。实际上是在培育孩子的逆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