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韬奋同志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最后他成为共产主义者。韬奋不幸过早地去世了。他参加革命工作,实际上是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到他去世为止的短短十三年中,他坐了一年监牢,经历了三次流亡。在这期间,他为中国人民做了三件好事:第一,创办《生活》周刊和合作社式的生活书店,以及由生活书店出版的许多进步刊  相似文献   

2.
不朽的韬奋     
一九八一年,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接触了韬奋,并奉命与另一位同志编写了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从此,韬奋和他创办的生活书店成了我心中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1985 王晓晴.护送韬奋先生赴沪就医.人民政协寸及,1985一02一15 俞月亭.出版事业与社会信用—学习韬奋创办出版事业的经验.编辑之友,1985(2) 章玉梅.韬奋与《大众生活》.新闻传播,1985(2) 李文.韬奋用人二三事.人才天地,1985(2) 雷群明.韬奋同志与生活书店的编审工作.出版史料,  相似文献   

4.
社会信用对于出版事业的重要意义韬奋主编的报刊和他主持的生活书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信用。韬奋常常怀着激动的心情来描述广大读者对他的刊物和书店的关心支持和亲密无间的关系。三十年代的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男女,不但把韬奋和他主编的报刊看成“良师益友”,对于他们的教育、意见和建议,言听计从,有些人甚至把生活书店的每一个职员都看作“圣人”(见《韬奋文集》第三卷485页)。有的读者因为夫人要生产,托他们代为物色好的产科医院;有的读者因为吃官司,托他们代为介绍可靠的律师;有的女青年把对母亲都不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24日是邹韬奋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报刊主编。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业绩卓著,品格高尚,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为我国进步文化和新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韬奋先生创办《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都是白手起家、从零做起的。他说:“要把单张的《生活》周刊改成本子,要有钱;开展事业要有钱;增加同事以分任过忙的工  相似文献   

6.
潜离重庆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变本加厉地追害共产党和爱国民主人士,疯狂地破坏进步文化事业。韬奋在重庆先后接到来自昆明、成都、桂林、曲江、贵阳等地的电报,说当地的生活书店分店被国民党政府无理封禁了。对此,韬奋再也按捺不下心头的怒火,决定离开迷雾笼罩下的重庆。这时。他接到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定于2月24日报到的通知。2月23日黄  相似文献   

7.
徐伯昕同志是江苏省武进县人。1926年,他协助邹韬奋同志承办《生活》周刊,宣传进步思想,树立尽心竭力为读者服务的精神。1932年,他们一起创办生活书店。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生活书店成为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思想的革命书店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爱护和支持。生活书店对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派独裁专制卖国投降政策,唤起民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邹韬奋是生活书店的灵魂,徐伯  相似文献   

8.
活动会议     
陈挥 《出版参考》2010,(4):22-23
同病痛作顽强斗争 1943年2月,韬奋从华中抗日根据地回到了上海。他再次来到法租界辣斐德路东升里1号,找到了陈其襄。陈其襄和张锡荣、张又新等生活书店的同事,根据党的指示,作了周密的考虑和布置,决定要不惜代价,使韬奋在绝对安全、绝对不能暴露的条件下,得到最好最及时的治疗。当时韬奋夫人沈粹缜还在内地,他们就找到了韬奋的二妹恩俊。恩俊是一位医药化验师,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也认识不少医生。经过商量后,他们决定先请曾耀仲医生为韬奋检查。曾耀仲约请了医务界的几个朋友给韬奋会诊,一致认为是癌症,必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韬奋作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出版家,对编辑部、生活书店的组织管理,也充分显示出他的特殊才能。他在《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一书里,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生活书店的管理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新闻出版事业的管理,依然有它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他说:“我想到先后全体同人惨淡经营艰苦辛勤培植起来的生活书店,积十五年的经验,在事业的管理和职业的修养上,确实有它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从实践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史料》2006,(4):12-17
抗日战争期间,在邹韬奋先生亲自关心下,生活书店创办了《店务通讯》,这是一份很宝贵的出版史料。现在经韬奋纪念馆搜集整理后即将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本文原系生活书店《店务通讯》排印本的出版前言,本刊发表时加了标题,并稍有删节。同时,还刊出韬奋关于《店务通讯》一封很有意义的信———致各分支店经理的信,也是由韬奋纪念馆提供的,谨表谢意。———编者  相似文献   

11.
3.办一份真正“人民的报纸” 韬奋一生总共创办并直接主持过五刊一报一书店,分别是《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原为《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生活日报》和生活书店.《生活》周刊发行量15万份,《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20万份,《全民抗战》三日刊发行量30万份,都创造了同时期全国杂志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日报》创造了当时香港报业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书店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年度出版图书品种一度居全国出版业第一,鼎盛时期拥有遍布全国的56家分支店.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韬奋一直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积极推广主流的大众文化.他坚决反对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是邹韬奋同志为生活书店全体同人写的,先刊登在生活书店总管理处编印的《店务通讯》上,1940年11月汇辑成单行本出版,供广大读者阅读。韬奋在这书的前言中说:“我想到由先后全体同人所惨淡经营辛勤培植起来的生活书店,积十五年的经验,在事业的管理和职业的修养上确有它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从实践中发展出来的,也许可供社会上其他机关以及一般服务社会的青年参考,所以略加选辑,编成这本书。”这本书初版距离现在已有40多年了,但是今天读起来还是那么亲切,  相似文献   

13.
正九一八事变使邹韬奋受到强烈的刺激,他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靠近了党。《生活》周刊从此办得有声有色,发行数量达到十多万份。韬奋的言论在青年中产生极大的影响。1932年7月,他又创办《生活》分店。出版大量进步的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书籍,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内重要的进步文化阵地,许多共产党员为这个书店工作。夏衍曾说:"邹韬奋的转变,完全是胡愈之的功劳。韬奋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一项受欢迎的工作为读者办理邮购服务,是我国进步出版事业的一个优良传统。韬奋先生1930年9月就在《生活》周刊社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为读者代购代寄图书报刊等。韬奋先生后来说“它可算是生活书店的胚胎”。1932年7月,生活书店成立以后,一直设有办理邮购服务的部门,非常重视邮购工作,对为读者服务和生活书店自身的发展壮大,起了相当大  相似文献   

15.
韬奋创办由党领导的生活书店,在内部管理上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是每月召开一次茶话会。这个茶话会,由韬奋亲自主持,在他出国考察和被反动派逮捕入狱时由总经理徐伯昕或总务部主任艾寒松主持。 这个茶话会的目的:是贯彻韬奋对全体职工提出的“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做好出版工作。发扬民主,促使职工关心店务,发挥主人翁地位。向职工报告生活书店重要期刊和图书出版发行情况,如新发刊的《新生》、《大众生活》、《文学》、《译文》、《世界知识》、《妇女生活》等,如有影响的出版物《世界文库》、《青年自学丛书》、《世界学术名著译丛》、《中国的一日》和《生活日记》等等。沟通上下精神,介绍新来的同事和大家见面等,也常请著名人士来作报告,以增进职工对政治形势的了解和增进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书店是解放前重要的进步文化机构。1932年7月,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社基础上成立"生活出版合作社",对外称"生活书店"。当时正值国土沦丧、民生凋敝、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生活书店以邹韬奋为旗手,始终高扬爱国救亡的大旗,以笔为枪,战而不屈,坚持人民立场、代表群众呼声,先后出版发行了一千多种进步社科和文艺书籍,创办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期间,凡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呆过,而又跟书刊打过交道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的吧?这三个单位,后来合并成“三联书店”。从1932年邹韬奋同志创办生活书店以来,已经整整五十周年了。这三家书店在抗日战争前,就致力于革命出版活动。抗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论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韬奋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首先做的事便是编《教育与职业》月刊,译著“职业教育丛书”,很早接触了职业道德的教育问题。后来,他主持生活书店,主编《生活》等报刊,也常常就职业道德发表文章。在重庆时,因为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分支店的增加,他为书店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写了许多“谈话”,就书店事业的管理与职业修养方面的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意见。这些谈话以后整理成书,名为《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其中对于职业道德也有着很好的见解。可以说,韬奋对职业道德的关心与重视是始终一贯的,他关于职业道德的许多论述,不仅在当时切中肯綮,就是在今天仍有着相当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生活》周刊剖析韬奋的广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运锋 《新闻大学》2000,2(3):107-109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由中华职教社创办于上海。在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战士、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接办之前,该刊每期只印两千份左右,且大多赠给职教社社员。自1926年10月24日第2卷第1期起改由韬奋主编后,该刊销量迅速上升,至“九·一八”事变前,已增加到12万份;“九·一八”事变后,更增到15万5千份,创当时全国杂志发行量纪录。探究韬奋办刊成功的原因,许多文章已指出这与韬奋与时俱进的思想、与他在事业中的创造精神及当时整个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此外,如果从报刊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对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生活》周刊而言,韬奋在广告经营上的成功也是该刊获得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韬奋所  相似文献   

20.
第五章 懂管理 3.学习是进步的源泉 韬奋要求员工特别注意学习和提高.他在生活书店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上写道:“本店同仁向来有一个良好习惯,就是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我们‘工作第一’,不但不反对学习,而且要提倡学习.尤其我们都是青年工作者,青年工作者要常在进步的征途上向前迈进,因为我们要使青年工作者能由学识经验的增加而渐渐加重他们的责任,非要在学习中求进步不可.学习是进步的源泉,进步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这两方面应成相辅而不应该相妨碍的.” (邹嘉骊.忆韬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455.)韬奋几乎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明员工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