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巴嫩连绵不断的内战已进入了第14个年头。昔日地中海边的“明珠”——贝鲁特市变成了一座恐怖的坟墓和瓦砾堆。十几万人死于战火,上百万人逃离家园。然而,战火中的黎巴嫩报刊却保持着令人惊奇的旺盛生命力。黎巴嫩享有“中东新闻中心”之称。现有400多种全国  相似文献   

2.
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土地不过10045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0万,然而却是一个是非之窝。教派林立,党派繁杂,共有100多个,可谓世界之最。枪弹横飞,汽车爆炸、绑架、暗杀事件,无止无休。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尝内忧外患,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在这片土地上的记者们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恐怕是鲜为人知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新闻业发达,消息灵通,一向是中东地区的新闻中心。贝鲁特电台、电视台用阿、  相似文献   

3.
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武装冲突从7月12日开始不断升级,以色列频繁对黎巴嫩南部和贝鲁特南郊等真主党控制地区进行空袭轰炸,导致了黎巴嫩安全状况急剧恶化.中国外交部考虑到在黎巴嫩中国人员的安全,决定撤离使馆、新华社以及中资机构人员.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著名诗人纪伯伦曾写道,“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你们的黎巴嫩是时日企图解开的政治死结;我的黎巴嫩则是巍峨高耸、直插蓝天的山岳。你们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我的黎巴嫩则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广场上玩球游戏的少年。”哈里里之死。打破了黎巴嫩表面的平静.使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正逐步解决的黎巴嫩难题愈发复杂。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黎巴嫩的新闻业自由主义政策的形成、发展历史。作者认为,黎巴嫩是具有顽强新闻自由传统的国家,虽然历经战乱,电视机的普及率和报纸的发行量,都在阿拉伯世界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黎巴嫩自从1975年发生内战以来,成为国际新闻界注意的焦点,对它的报道不计其数。今年1月6日,科威特《火炬报》周末版刊登的新闻特写《贝鲁特:每条街都有悲伤的故事》以其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而别具一格。这篇特写篇幅虽短,不过八百来字,却从几个侧面反映了黎巴嫩错综复杂的教派冲突与奇特的经济繁荣景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黎巴嫩的社会现实。这篇新闻特写构思巧妙。作者以烈士广场上枪战现场的描写开始,写出了黎巴嫩战乱景象与人民的思想感情,“这儿真成了烈士广场”。然后眼光一转,  相似文献   

7.
黎以边境     
因为亚洲足球赛,我去年才有机会来到饱经战火的黎巴嫩,认识一下弹痕累累的贝鲁特,近距离地窥视一回“战争”。 去黎巴嫩:最好带上防弹背心   拿到去黎巴嫩的签证,已经是国庆节之后了。差不多 20天前,就去办了,但没想到如此之难,来回折腾了好几次。办签证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么多年,就没有什么人去黎巴嫩。那儿的内战停火了,但黎以边境什么时候也没有消停过。   其实,还未启程,我们在北京就感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10月 7日,黎以边境发生了自 5月 23日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以来,最为严重的冲突和交火。黎巴嫩真主党游击…  相似文献   

8.
晨光 《传媒》2006,(4):27-27
<人民日报>3月17日4版一条短消息的标题如下: 李肇星会见联合国秘书长 黎巴嫩和叙利亚问题特使 这个标题的意思是:李肇星会见联合国关于黎巴嫩和叙利亚问题的特使.这个标题的文字没有错,但是这样移行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一般说来,如果是两行标题,读者在读完第一行时总习惯停顿一下再读第二行,因此标题移行断句时不能只考虑上行与下行的字数相等相称,而应考虑其内容的严谨.如果标题中的词语环环相扣、不易断开,那就不妨将其标成一行题.就在这个短消息下面还有一条短消息,其标题为:  相似文献   

9.
1993年度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近日在巴黎隆重揭晓。黎巴嫩作家阿明·马洛夫获此殊荣,获奖作品是《塔尼奥的峭壁》。巴洛夫1949年生于黎巴嫩,精通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1976年为躲避内战到法国避难并成为《年轻的非洲》杂志的编辑。他著有多部作品。《塔尼奥的峭壁》是一部编年史小说,讲述的是19世纪主人公在黎巴嫩的一个小山村和塞浦路斯的冒险经历。该书的英文版即  相似文献   

10.
穿过废墟     
徐斌 《新闻实践》2007,(3):F0003-F0003
由盖蒂图片社的美国籍摄影师斯宾塞·普拉特(Spencer Platt)拍摄的《黎巴嫩青年开车经过贝鲁特南部废墟》(见附图,以下简称《废墟》),被评为第5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年度最佳新闻照片。这幅照片拍摄于2006年8月15日,当天,黎巴嫩真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1日上午9时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北部上空一架军用直升飞机突然爆炸起火,飞机带着火光和黑烟,缓缓下降在附近的一个军用机场。这架飞机上乘坐着黎巴嫩总理卡拉米和内政部长阿卜杜勒,以及其他随行人员,共15人。据说,卡拉米总理的座椅后面有人事先安装了炸弹。“卡拉米总理遇难身亡”,噩耗传开,首都人惊呆了,北方和南方的人民惊呆了,黎巴嫩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我开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  相似文献   

12.
1、阿拉伯议会图书馆网络建立。2012年1月19日至20日,第一届阿拉伯议会图书馆地区会议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召开,来自阿尔及利亚、巴林、吉布提、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摩洛哥、阿曼、突尼斯和阿联酋这些国家议会的图书馆员和研究员出席会议。会上成立了阿拉伯议会图书馆网络。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带有浓厚修辞色彩的词组和短句.形式简单,表现力强;用词平易,能击发人联想、深思.这些都是成语本身具有的特色.因此,在报纸上的政论,通讯和杂文之中(或在标题制作上),常常用到它,成了我们宣传鼓动的强有力的语言手段之一.下面的例句,就正是借用成语,增加了评论的战斗性的."美国已经公开向黎巴嫩人民张牙舞爪了."夏蒙请求美英进行武装干涉,只是引狼入室,而决不能掩盖这种武装干涉的侵略性质."美国目前对黎巴嫩的浸略活动,已经到剑拢弩张的地步."美国及其追随者如果不肯悬崖勒马,那么等待着他  相似文献   

14.
第一现场     
黎巴嫩军警同袭击俄罗斯使馆的恐怖分子在贝鲁特街头枪战。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媒体对黎以冲突的报道中,文汇报的《黎巴嫩中国女子日记:黎巴嫩在哭泣》显得十分抢眼。它以一名普通的留守中国女性的视角、日记的样式来记录战争,这一新鲜的报道现象反映了博客对国际报道的影响,也将给传统媒体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任何一块土地上挖掘,你都会找到珍宝,不过你必须以农民的信心去挖掘。 ——[黎巴嫩]纪伯伦  相似文献   

17.
力拔出兮气盖世乃当年之威时不利兮可奈何是今日之叹请看——以色列前国防部长阿奈尔·沙龙,曾经是以色列政坛和中东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由于参与指挥了多次“胜利”的战役,更由于“成功”地策划和指挥了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力量赶了出去,而扬“名”于世,被某些人看成是“英雄”,称为常胜将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沙龙因黎巴嫩战争大扬其名,也由于黎巴嫩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而丢官。为图谋“东山再起”,他抓住美国《时代》用刊一篇针对他的文章,打起官司来。“不幸”的  相似文献   

18.
如今报刊上,造假或谓之为"摆拍""启发""加工"过的新闻图片日趋增多. 2006年8月7日,世界新闻摄影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路透社郑重宣布撤回先前发布的920多张新闻图片.为什么?因为一个名叫阿德南·哈吉的黎巴嫩自由摄影记者,向路透社提供的图片发表后遭人举报造假,并被证实.  相似文献   

19.
如今报刊上,造假或谓之为"摆拍""启发""加工"过的新闻图片日趋增多. 2006年8月7日,世界新闻摄影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路透社郑重宣布撤回先前发布的920多张新闻图片.为什么?因为一个名叫阿德南·哈吉的黎巴嫩自由摄影记者,向路透社提供的图片发表后遭人举报造假,并被证实.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与漫画家沈天呈一起访问了中东地区的两大报纸——黎巴嫩画报社和埃及金字塔报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