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闽北是朱熹故里,又是朱子学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的朱子文化资源。特别是朱子文化所包含的忧患意识、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创新精神,曾对闽北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发掘这一珍贵的朱子文化资源,并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闽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是当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闽北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民俗文化开发的特殊性出发,针对闽北民俗文化的资源特征、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闽北民俗文化在旅游工艺品设计开发中利用的若干对策,以期对闽北区域旅游工艺品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为闽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取黄冈旅游商品资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旅游商品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农副土特产品的开发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提出了重点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大力发展农副土特产品和旅游工艺品,同时重视旅游商品资源的深加工和文化包装,加快黄冈地理标志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的过程等环节来探索旅游商品资源开发中的乡村旅游商品发展之路,为黄冈“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创建武夷山采喜纪念馆、举办朱子学术思想研讨会、组织朱子遗迹文化旅游考察活动、编纂出版书刊、协助成立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筹集聚金修复遗址、开展海峡两岸中华文化交流和联谊活动等七个方面.总结了十年来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在“研究朱熹历史遗产,振兴闽北文化经济”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出今后要进一步挖掘朱熹历史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为振兴闽北文化经济做出更大贡献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闽北的支柱产业之一,开发旅游新资源在闽北新一轮创业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当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结合闽北实际,就如何开发好武夷山旅游和闽北的农业旅游、森林旅游,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个人粗浅的建议,并就旅游扶贫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以表达为当地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之心。  相似文献   

6.
旅游文化资源是阿坝州具有优势的发展资源,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其保护和开发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互动逻辑,总结了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基本概况及开发现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因面临管理政策、产业结构、文化生态环境以及文化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运行机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推进文化产品创新;树立科学指导思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5·12大地震后对羌族地区恢复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析,指出了羌族地区恢复发展乡村旅游能有力地推进羌族灾区的恢复与重建。在民族文化逐渐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今天,乡村旅游可以对羌族传统文化起到抢救、恢复、保护和传承作用。因此羌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出乡村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开发模式,处理好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充分开发云南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形式、旅游资源开发状况、旅游与文化融合度的现状,在分析云南乡村旅游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专注人才培育、活化文化建设、增强品牌意识、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特有的古韵氛围成为乡村旅游市场中的一朵奇葩。但同时旅游业发展中的商业化及当地居民对现代文化生活的追求均给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正>《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一书全面讲述了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同时定义了一些具备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以供乡村旅游资源的开拓更具有指引性。本书首先对乡村旅游资源基本概念、特点进行了概括;接着讲述了中国各地区内不同类别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准则、方式以及意义等;最后讲述了如何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之后进行旅游设施的维护、旅游项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对乡村旅游与教育结合的新模式——研学旅行及其课程设计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以门头沟西达摩村为案例,基于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探索了研学旅行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的可行性。依据西达摩村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研学课程,并通过对课程需求、课程内容、实施策略的系统探讨,提出了西达摩村乡村研学旅行课程的新方案。该方案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还有助于发展旅游经济,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资源是靠文化来定义的,通过以德夯苗族文化村为例,指出了如何在文化的作用下,对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配置,使之转化成旅游资源在对乡村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般遵从迎合性、等次性、整合性等基本原则,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化作为一个地区土生土长的物质或非物质民间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具有重要价值。分析海南乡土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业中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从展示乡土文化精华,营造鲜明乡村印象;植入非物质文化,丰富乡村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高产品教育性,注重开发参与性和知识性旅游生态产品等方面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促进海南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乡村旅游的特征、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结合实例阐明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即为:农事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文化景观、农民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等。国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以休闲观光型和务农参与型为主,国内出现“农家乐”和“民俗村”等多种模式。揭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具有区域特色的开发模式。并以陕西省旬邑县为例,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及开发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文化为牵引整合新疆旅游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中的民族文化,以文化为牵引,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长盛不衰。本文通过一些国内外以文化为牵引成功开发旅游资源的案例,探讨了对新疆旅游资源进行文化整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以文化为牵引整合新疆旅游资源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乡村旅游在国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地处滇西的保山隆阳区在省内外乡村旅游大潮影响下,也走上了开发经营乡村旅游之路,其中以农家乐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发展较快,为农民脱贫致富开发了一条新途径。但隆阳区的乡村旅游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在规划、规模、经营及效能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隆阳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民族生态文化村旅游是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它的特点是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一种文化型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开发这类乡村旅游资源要做到旅游产业发展与当地村民致富相结合、传统民族文化创新与保护相结合。大糯黑旅游开发规划较好地体现了以上思想。  相似文献   

18.
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之现状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客家乡村旅游自身的独特条件给客家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开发客家乡村旅游资源对赣闽粤边客家地区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客家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这势必限制其自身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进程。本文尝试在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对赣闽粤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大城市已经以文化旅游为核心建立了有特色的旅游营销体系。拥有文化旅游资源的小城市也在这条道路上进行很多探索和尝试,但是,它们的文化旅游营销存在较多的问题,阻碍了旅游和地区经济的高效发展。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探讨江油市名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旅游营销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哈尔滨为主轴的旅游开发不只是旅游部门的工作,也不能仅以经济发展情况为唯一衡量其发展的标准。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下,要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综合城市与乡村的实际,以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更深层次上关注哈尔滨环城游开发中的环境管理和景观建设,这才是环城旅游带开发的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