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标准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比较严复的"信达雅"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试图从思维方式差异和理论基础厚薄等两方面分析造成中西方翻译标准差异的原因,以期为促进翻译理论研究和指导翻译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忠实"与"叛逆"两种翻译行为探讨译者地位的变化。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原作,又要忠实于译文读者,而译介学中的"创造性叛逆"则给了译者创造性和叛逆性的空间。文章使用的"叛逆性忠实"这一观点从动态和静态角度承认译者的叛逆性,承认译文中译者身影的客观存在,又承认忠实原则是贯彻翻译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翻译活动中不能忽略译者的地位,也不能夸大译者的地位。"叛逆性"归根结底是为了"忠实"原则。  相似文献   

3.
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面向译语的新途径,这一系统具有动态功能主义的特点,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强调把翻译活动置于整个多元文化大背景下,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本文以分析"多元系统理论"中的文化因素来探讨文学翻译以及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季羡林不是一个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观点并不系统,但其中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季羡林认为,翻译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并指出在翻译中必须注意"翻译生态的平衡"。这两个观点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文本经典理论的视角认为"信达雅"作为经典理论本身不具"经典性",而是它的"可阐释性"给它带来"经典化"过程,社会价值认定给它赋予了生命要素,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章还认为任何翻译理论都存在于一个动态的解构、重构、消解过程中,这也是翻译理论的社会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6.
尤金·奈达被誉为"西方翻译理论之父"。他提出的翻译信息论、"动态对等"论和读者反应论等翻译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通过对奈达主要翻译理论的介绍,试评奈达翻译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以求对译者合理应用其理论从事翻译研究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元系统理论中,赞助人这一文学外因素能够影响译者进行翻译策略的选择。《孙子兵法》的袁译与林译两译本产生时代背景相同,风格迥异,通过分析比较二者在术语翻译时的异同,即袁译重"接受性",林译重"充分性",反证了赞助人因素对译者选取翻译策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系统的、动态的新途径。多元系统理论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不足以解释中国近代翻译文学这一特例;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源于它只考虑了制约翻译策略选择的客观文化因素,而忽视了作为翻译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译入语读者接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方法上,翻译界一直存在着"直译"与"意译"之争。直到今日,理论界还各执一词。本文简要回顾了贯穿翻译史的直译意译之争,探讨了直译意译之争的根源,并力图超越直译意译之争,转向动态对等论。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根植于中国的翻译理论,它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解决了"何为译"、"如何译"、"为何译"等一系列问题。而《生活大爆炸》作为一部吸引了无数中国人眼球的情景喜剧,其成功的字幕翻译无疑为其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生态翻译学"如何译"的角度,即"三维"转换角度来分析《生活大爆炸》中的字幕翻译。  相似文献   

11.
在指出翻译中"遗传"与"变异"现象的辨证关系的同时,通过研究"定向变异"在文化因素、方言翻译以及"归化"与"异化"等方面的具体体现,进一步论证了翻译中"定向变异"操作的意义,即翻译是深层的文化对话,表面的"遗传"并不意味着翻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尝试用图里等学者提出的描写翻译学方法分析赵元任在翻译《一个女人的自传》时采取的"偏离充分性而取可接受性"翻译策略,指出赵元任译本并非是兴致所至的"胡译乱译",而是历史文化差异、翻译动机、文本用途等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严复的"信、达、雅"一直被奉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但他的翻译中出现了大量不"信"的翻译,这与其"信"的原则相背离。根据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严复"信"的标准是受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三大因素操控的,其翻译活动是在三大因素操控下对原文的改写。  相似文献   

14.
在简要分析异化与归化的基础上,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系统探讨适合汉英翻译教学及翻译初学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处理策略。一般而言,处理文化因素的策略是文化传真和变通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外语本科专业翻译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翻译专业能力。基于翻译教学"条件范畴因素"和"决定范畴因素",融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外语专业本科翻译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整合教学模式以翻译学习网站作为中枢组织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主次互补而又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翻译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翻译文学不仅仅是一项语言活动,它更是目标文化内更大的社会、文学、历史系统中运作的一个子系统。随着网络的风靡,翻译文学自然而然地与其联系了起来,因此,动态发展的翻译文学必须同网络这一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联系起来研究。网络时代的网络翻译文学本身所包含的种种因素与传统翻译文学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对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试以论证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产生了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翻译中的诸多因素,如译者的作用,接受者的角色以及原语文本的地位等都在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中出现了新的意义,这些理论参数为我们重新思考、评价严复的"把翻译当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冰释我们心中诸多的疑团。  相似文献   

18.
刘文 《考试周刊》2009,(20):37-38
语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单位,语篇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制约语篇翻译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文化因素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本文首先简单介绍语篇和语篇翻译,然后论证文化因素在语篇翻译中的重要性,并从实践的角度指出直译、意译、调试、加注可以较好地解决语篇翻译中文化信息的重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程跃 《文教资料》2011,(12):45-47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的角度来探讨文化意象的翻译及相关问题。文化意象是一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过程。如何处理文化意象中"形象和意义"的矛盾问题成为文化意象翻译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通过对《红楼梦》两个全译本(杨宪益夫妇版本和霍克斯版本)中文化意象翻译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揭示目的论在处理文化意象时的指导作用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文化意象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文化意象翻译中的"形象和意义"的矛盾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文学领域难得的瑰宝,翻译它的文章可谓层出不穷。文章借用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理论,从词义对等、节奏对等和功能对等的角度比较杨宪益和翟里斯两个译本的优劣,从而验证这个理论在翻译散文这种特殊文体上的适用性和在翻译批评领域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