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妙用叠词     
《家教世界》2012,(7):49
我国古代有个大诗人叫李清照,她写的一首词叫《声声慢》,开头是这样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话被誉为叠词使用的经典。叠词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词语现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文章因为使用了叠词,更显得逼真,词语的含义也变得丰富。错用叠词找耳光从前,有一个财主家的管家,为了卖弄自己的学问,总爱说叠词。  相似文献   

2.
叠词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像"静悄悄""笑盈盈""马马虎虎"之类的叠词。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重叠而构成的词,古人叫“叠字”,我们现在称之为“叠词”。一些普通的单音节字,一经诗人巧妙地运用,仿佛点石为金,让语言产生了新的活力。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篇中使用叠词的就有200篇,后来的《古诗十九首》在叠词运用上堪称典范,唐宋诗词中也有很多用叠词的经典诗篇。  相似文献   

4.
妙用叠词     
《家教世界》2012,(4):49
我国古代有个大诗人叫李清照,她写的一首词叫《声声慢》,开头是这样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话被誉为叠词使用的经典。叠词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词语现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文章因为使用了叠词,更显得逼真,词语的含义也变得丰富。  相似文献   

5.
冶慧颖 《培训与研究》2009,26(6):130-132
叠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具有绘声绘形,朗朗上口的特点。本文运用翻译理论、语言学、词汇学、文体学知识探讨了叠词英译的方法,即如何准确表达汉语叠词的语义,尽量再现汉语叠词在形式上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叠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具有绘声绘形,朗朗上口的特点。本文运用翻译理论、语言学、词汇学、文体学知识探讨了叠词英译的方法,即如何准确表达汉语叠词的语义,尽量再现汉语叠词在形式上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卓欣莲 《海外英语》2011,(12):237-238
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叠词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运用广泛。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该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赵奎生 《现代语文》2003,(12):46-46
叠词是将某个词语重叠起来使用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叠词有部分叠词、全用叠词、连续叠词和间隔叠词四种。运用叠词,可拓展意境,以造语奇隽而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加强语气,增添声韵美。明末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十岁时常秉烛夜读。一次,江苏布政使陈云浦归省夜宿顾宪成家乡,闻顾夜读,次日召见,出句令对,顾即对之。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后书于东林书院。联语勉人潜心读书,关切时事。上下联各十一字,“声声”、“事事”构成部分叠词,强调读书用心,胸怀天下。广东端午节的习俗是赛龙舟并演戏。清末某年端午节…  相似文献   

9.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格,能带来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叠词形式多样、功能不一,在传达情感、强调意义和创造意境等方面颇具功效,其使用可促进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在结构工整严谨、对字词精炼传神、美学效果要求较高的汉语古诗词中,叠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聚焦汉语古诗词中叠词的常见类型、特殊功能,关注其英译的策略原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东北方言中叠词样式丰富,使用频率极高,叠词研究对于传播东北文化,展现东北方言独特魅力。我们以《东北方言大词典》为材料,列举了东北方言中叠词较多的词类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中的叠词有状形、状声、状色等作用。诗中叠字位置比较灵活,可位于句首、句中、句尾。叠字之运用贵在富有新意。古典诗词中使用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有着独特的声韵美,能使韵致、神情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汉语与韩语词汇中的同音叠词为研究对象,以《延世韩国语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全部叠词为基础,对韩中两国的同音叠词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中韩同音叠词在结构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希望能够成为日后中韩叠词教育的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13.
英语表达中,作者有时为了强调某一部分,加深读者的印象,追求生动有力又富于音韵的表达效果,常常采用叠词(doublet)这一修辞手段.下面拟就笔者所见叠词现象作一浅析。一、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构成叠词如 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toil and moil(劳累苦活)setbacks and reverses(挫折倒退)  相似文献   

14.
<正> 朱自清是一位喜欢用叠词的作家,在短短的、仅一千三百字左右的《荷塘月色》里就用了二十六个叠词。若然以两个字叠成一个词的标准计算,那么在《荷》文中叠词就占了整篇词数的百分之三十五,足见比例之高。 在二十六个叠词里,有名词重叠的,如“日日”。有量词重叠,如“粒粒”。有形容词重叠,如“弯  相似文献   

15.
小学各册语文课本中,各种形式的叠词大量出现,让小学生认识和学会使用叠词,对提高读写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在教学和讨论叠词时,必须把叠词和叠字区分开来。先比较下面各组例词: ①人人天天处处朵朵点点家家户户层层叠叠一间一间一缕一缕②说说读读看看讨论讨论商量商量③轻轻远远呆呆隐隐约约迷迷糊糊④妈妈姐姐星星泡泡⑤偏偏稍稍刚刚渐渐⑥熊熊粼粼谆谆孜孜⑦淙淙沙沙嘟嘟喔喔喔例①至例③是叠词。例①是名词、数量词重叠,例②是动词重叠,例③是形容词重叠。例④至例⑦是叠字,它们分别是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叠词韵律紧凑,在文中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故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汉语为此,英语亦然.但是由于中英文间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通过对两种语言的特点、用法进行比较,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中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战晓峰 《考试周刊》2013,(36):19-22
叠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学者的关注,在国际语言学界,叠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领域,对它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国内对汉语叠词的研究则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不仅起步很晚,而且主要集中于叠词的收集整理,从语言学方面对其进行的理论性研究还很不够。现部分学者开始从事汉英叠词的比较研究,但由于受到汉语叠词研究水平的制约,这类研究大多处于文本分析或者译文比较的层面,没有突破。近年来,语言类型学这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传入了中国,它是跨语言比较、分析语言共同特征、进行语言类型划分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借助语言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对汉英叠词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帮助理清汉语叠词存在的名称不当、内涵混乱、分类不科学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典型汉英叠词的共同特征为其划分出更有益于指导翻译实践的类别,以期填补国内汉英叠词研究的空白,同时为汉英叠词的互译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指导,推动汉英叠词的翻译实践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十种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运用这十种方法,可以较生动准确地翻译汉语叠词.  相似文献   

19.
黄素 《海外英语》2020,(6):26-27
叠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其音、形、义使文学作品绘声绘色,朗朗上口.《西厢记》中有大量叠词.这些叠词韵律优美,句式整齐,成就了《西厢记》清新俊雅、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该文主要从叠词的类型和翻译手段入手,简谈叠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课文时,我们经常接触到这样一些词语。如,红艳艳、黑乎乎、嫩鲜鲜等,这些词语不仅读上去朗朗上口,而且富于浓郁的感情色彩。这类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构成形式是:ABB,一般作为形容词。我们把这类词语称为叠词。叠词有以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