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岐山方言在集中体现陕西关中方言特点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不同特点,在语音系统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岐山方言语音中两字组连读共产生了36种连读调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徐州方言语音变化中连读变调为研究对象,介绍徐州方言中连读变调的特点,举例分析徐州方言中连读变调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徐州方言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实例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扼要介绍了陕西澄城县方言的内部差异,较为详细地描写了澄城方言的声韵调、主要语音特点及其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初步展现了澄城方言语音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4.
藁城方言的语音系统和北京话差别不大,尤其是韵母系统与北京话大致相同,但声母、声调、连读变调方面特点比较明显。弄清藁城方言的这些语音特点对于当地的普通话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5,(3):28-30
南宫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其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区石济片邢衡小片,文章以南宫方言的语音系统为调查对象,归纳了南宫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同时对其语音特点和连读变调、儿化韵、分音等音变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6.
清苑方言的连读变调在语音层面上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最为明显的特点是重轻型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其变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发音便利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遵义方言的语音特点和新老差异.包括音系特点;文白异读;连读变调;新老差异.  相似文献   

8.
日照方言划归山东方言东区的东潍片。其四个调类的调值是:阴平214,阳平53,上声55,去声31。本文主要探讨了日照方言中两字组、三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以期表现日照市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9.
昆山方言的连读变调.情况复杂却存在某种规律。经过整理、简化。作了较为明析的表述。将昆山、上海、苏州三地方占的连读变调进行比较,发现在语音发展中,连读变调的调型也有新老之分:老的调型昆山保留最多;其次是老派上海方言;再次是苏州方言;发展最快的是新派上海方言。  相似文献   

10.
会宁话属中原官话陇中片,单读平声不分阴阳,连读部分地区分阴阳。本文描写了甘肃会宁方言的语音特点,详尽地分析了古平声和古入声在甘肃会宁方言中的演变,初步探讨了其演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陕西关中西府太白、岐山两县交界的几个乡镇有子变韵母。关中西府子变韵的类型属于长音型兼拼合型。子变韵是名词的一种语法标志。岐山的拼合型数量比太白多,表明子变韵的发展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岐山嫂子面”是从周代传承至今的“关中第一美食”,具有悠久历史。但受关中方言影响和对该面食文化内涵缺乏理解,故普遍把该面食误写成“臊”或“哨”子面,以误传讹,导致饮食市场的混乱。从字的音义和民间对该面食的美妙传说故事考证,应该是“岐山嫂子面”。它不仅体现了周代淳朴、厚重的民风民情,更传承弘扬了周代礼仪中的亲情文化与“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蜀道”不应单指连接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川陕道路,还应包括自陇(甘肃)入川的陇蜀道路,唯有如此,“蜀道”才属完整概念。甘肃陇南地区是陇蜀道必经的核心区域。陇右天水经祁山道、卤城可抵汉中至川蜀,也可抵武都,再经文县(阴平道)入川蜀。无论秦汉时期、三国时期,还是宋金时期,祁山道都为陕甘川三省经济、文化、军事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交通条件;而卤城也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盐业资源成为祁山道上一座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4.
闽方言是广东三大方言之一。总体而言,粤语作为强势方言,对闽、客方言有较明显的影响。但在局部地区,闽、客方言对粤语亦不乏反作用力。运用大量方言材料,结合历史人资料,试图初步揭示闽语在广东特定的环境中对粤语的反作用力,分三部分:一、广东闽方言的分布;二、粤方言语音中的闽语成分:三、粤方言词汇、语法中的闽语成分。  相似文献   

15.
龙岩方言是闽南话的次方言。在闽南话各方音片中龙岩方言最基本特征在于它存古成分较多,且与客家话彼此交融影响。通过宋代以来的方言研究及固始方言的实例获得证明,龙岩方言中保留着特有的上古汉语语音的音系和词汇,以及与客家方言若干相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萨丕尔《语言论》三部语言学名著中的方言理论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方言与语言的区别;方言的分区问题;语言差异(或分歧)问题;方言的传播;方言的复杂性;方言地理学问题。最终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三部书中的大部分方言理论在今天的方言甚至整个语言研究中还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二是三部书中的方言理论有继承但更多的是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斯可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70-72,97
永兴方言是湘语特征突出,同时兼具部分郴州话特点,并且带有少数赣方言色彩的混合型方言,以城关方言为代表,在声韵调及其声韵拼合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燕说》是清末学者史梦兰的一部方言著作,记录了当时唐山的一些方言词。《燕说》记录的方言词有些沿用到现在,有些消失了。通过分析在唐山消失了的方言词,可以发现《燕说》记录的方言词不完全准确,清代唐山方言和山东方言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仙游话、福州话和厦门话词语进行全面考察。提出仙游话有别于福州话和厦门话的三类特色词概况:一、反映仙游特有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词语;二、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形同义异”的特色词:三、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义同形异”的特色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认为古闽越语词语的遗留是未能考本字和来源特色词存在的可能原因,宋代以来自成一体的政治经济生活是多数特色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东北话更适合用来开玩笑、调侃,所以其被广泛应用于喜剧色彩浓烈的小品、二人转、方言电视剧中。因此,东北腔也具有了修辞效果,那么,本文从东北方言依存的地域文化、心理学的刻板效应、东北方言的本体特征来探究东北腔的修辞效果的成因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