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众文化手段进行孔子符号化的视觉形象消费,在传受关系上发生了变化,由“要我认同”变成“我要认同”,受众的认知经验凌驾于传统符号意义的内涵,孔子的精神化因素,统一归纳在消费的符号生产机制之中,消费时代带来了符号化的视觉转向,视觉形象的生产与消费也由单一转向多元,由集体被动转向了个体主动。  相似文献   

2.
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是人之为人的本有之义,且人们对符号价值的迷恋与狂热,有着"品牌联想"的深层次心理机制,所以在当下消费社会的现实语境中,把符号消费作为确认自我归属,表达自我意义与价值的参照系统,是普通大众在商品泛符号化之消费社会情境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31-37
国家形象构建的"他者"视域研究是媒介国家形象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今年韩国KBS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国内外引起热议,缘此,以二轴符号系统理论为参照,对该片进行"他者"视域下国家形象叙事的符号化生产研究,通过对微观层面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以及宏观层面的故事化叙事符号的考证,分析其符号系统横向的抽象组合与纵向聚合的联想性指涉意义,同时还通过相关"视野"参照,进一步追问"他者"视域生成的归因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大众消费呈现多种消费模式,符号消费作为核心概念,越发对更多领域产生更广泛影响力。涉及信息符号传播领域的新闻生产受到的影响日益凸显——符号消费作用下的自媒体新闻生产呈现符号化传播趋势。文章试从符号消费视角管窥自媒体新闻生产的符号化肌理,探析符号消费对自媒体新闻生产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日本商业传播中的“中国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传播中的“国家符号化”现象。正如中国的商业传播常常以他国形象为宣传点一样,在日本茶饮料的商业传播中,也把“中国”作为主要的卖点,大量使用“中国,’作为暗示性的符号,号召日本人民消费特定的产品。本文通过对日本广告中的“符号化的中国”的研究,探讨了日本商业传播中的符号操作手法,并在DIMT模式内,阐述了符号真实与传播q-的真实偏离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亿本 《传媒》2011,(3):61-63
美国旧金山林登实验室(Linden Research)公司发行的网络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玩家可以在这里自己创造或者购买物品,拥有物品的所有权和销售权。"第二人生"向用户支付"周薪",供他们投资、交易。此款网络游戏具有符号消费特征,体现消费社会理念对整个社会生活的符号化控制,使得网民对于相关精神体验的需求得以满足。  相似文献   

7.
王媛 《今传媒》2012,(2):148-149
时下,同性恋对于大众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群体一直都在,从隐蔽到现在的被关注。本文首先对同性恋进行了界定,其次运用标签理论讨论了同性恋媒介形象的形成,最后对媒介构建的同性恋形象进行罗列总结。  相似文献   

8.
王媛 《报刊之友》2012,(2):148-149
时下,同性恋对于大众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群体一直都在,从隐蔽到现在的被关注。本文首先对同性恋进行了界定,其次运用标签理论讨论了同性恋媒介形象的形成,最后对媒介构建的同性恋形象进行罗列总结。  相似文献   

9.
陈丹 《传媒》2014,(8):43-45
正儿童形象是电视媒体众多人物形象中非常独特且常常被研究者忽略的一类。随着消费时代和电视娱乐化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中对儿童形象的刻画也已经烙上了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印记。电视媒体中儿童形象作为符号的表象意义承载意义的电视媒体符号。对于符号和意义的关系即符号总显示着某种意义,总与意义形影相随。正如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所言:"无论人们怎样称谓符号,符  相似文献   

10.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品牌符号化是品牌竞争的大势所趋。而名人作为特殊的符号,在品牌符号化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名人符号的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选择名人符号为品牌代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与产品和公司形象和风格保持一致;与品牌生命周期保持一致性;注意目标受众的接受程度;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消费过程中,资本市场正在利用新媒体引领消费,商品在意识形态侵染下逐渐符号化;网络自制节目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使得受众从节目中获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节目文本构建的符号意义的需求。笔者从符号消费的视角,结合《火星情报局》的文本,解析出网络自制节目是通过符号系统构建与受众产生互动,进而引起受众的符号消费的。  相似文献   

12.
汪罗 《东南传播》2015,(8):53-55
同性恋的"出柜"问题是社会现代性中区别于异性恋观念主导、家本位伦理道德的一个显像的社会议题。过往研究大都偏向实证,分析同性恋群体的媒介接触、集体认同、道德观念、文化偏见等;还有些研究则着重阐释同性恋群体的不同媒介形象。本文拟以新闻生产的研究视角为基础,结合"库克出柜"的媒介报道框架来试图阐释"出柜"如何被媒介赋予意义。文章认为,媒介建构着同性恋看与被看的媒介现实、同性恋者自身由想象到行动的转变及诠释该群体的现实生存图景。在媒介积极赋予"出柜"以意义的背后,更是有一系列的话语隐喻。  相似文献   

13.
象征性的符号化消费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消费社会与大众传媒的普及而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符号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进行商品推销,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创造出虚假需求,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符号化消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警示世人。  相似文献   

14.
黄艳秀 《新闻世界》2012,(6):257-258
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典型的品牌消费行为,其符号价值备受大众关注。本文着眼于中国奢侈品消费这种典型的品牌消费行为,剖析其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及其在消费符号化语境下的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随着媒介渗透作用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商业广告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她们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不断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以满足自我。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上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不断强化,处在"看"与"被看"双重身份下,她们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而陷入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漩涡。本文以"观展/表演典范"为理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当下媒体影像神话下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进行剖析,对研究传媒与消费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骆容 《新闻传播》2009,(10):48-48
《消费社会》认为消费世界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作为明星的媒体工作人员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本文试图通过明星主持人的符号化解读,阐释其所指意义给受众带来的特殊消费方式,进而揭示明星制效应的某种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佳蔚 《现代传播》2023,(2):144-150
短视频的媒介特质使人的媒介化生存呈现出愈加明显的符号化特征,巨量的用户正以符号化生产、符号化消费的方式融入并构成符号化生存的景观。短视频传播过程的实质是视觉说服过程,同时也是视觉符号的策略化呈现过程,即在表层形成视觉识别,在深层形成概念识别,并通过符号的译解过程,形成符号叙事机制、符号代言机制、符号衍生机制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把握表现力、叙事性、风格化、代入感、话语权等符号化路径,有助于增强短视频视觉说服的符号辨识度、提升感染力可读性、塑造独特的符号质感、优化受众的审美体验、强化对符号的解释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王莉 《今传媒》2012,(9):76-77
星巴克作为世界性成功咖啡品牌已在中国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品牌效益,并且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其视为"小资"、"优雅生活"的标志之一。究其根本是在消费时代的背景下的消费符号作用的显现,本文从星巴克的诞生发展及其在美国本土的运作出发,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进入消费社会,商业产品也携带外来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象征意义,从波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及罗兰.巴特的大众神话理论解读星巴克的消费符号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这种消费社会中,广告已经成为消费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形态。在广告中,大量的女性形象不仅作为黄金符号被使用着,同时也以一种社会承认形态,或借助社会承认影响着女性消费者的身份认同与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女性消费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主力军,甚至主导着消费潮流。因此,研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形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消费的符号属性与房地产广告符号系统的运行机制 现代社会,消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产品物质层面的功能和效用,商品的符号化意义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重视.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除了要满足其基本的物质性要求之外,还想获得更多的精神层面和心理上的满足,充分彰显消费者的身份地位、个性品味和生活价值等方面的意义,进而得到礼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