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婧  于洪涛 《山东教育》2012,(10):29-31
一、交流揭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师:我常常在想,生命到底是什么?(师板书"生命",留几秒钟的空白让学生沉思)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视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视频:海燕搏击浪涛、鲜花盛开、蝴蝶飞舞……)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是一种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理念下,为师,摒弃“功利”,学会期待,用真爱呵护学生的稚嫩、质朴;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老师的赏识中学会自我赏识,学会赏识他人。开发自我潜能,让生命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3.
张雪松 《文教资料》2013,(34):35-36
语文课,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处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误区中,忽略生命的价值和精神的建构。本文旨在倡导在高职语文课堂上,重视古人与今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命碰撞,让语文课堂成为人文精神培养和传承的文化现场,成为心灵交流、精神提升和观念创新的现场,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场。  相似文献   

4.
李素云 《科学教育》2007,13(2):11-12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初中《生命科学》正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围绕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生命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载体。作为生命科学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加以拓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为主要研究途径,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教学具有生命的体验性、教学的交往互动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学中,师生共同促成课本知识的生成,教师的生命态度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生命样态。有温度的语文老师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情怀去感发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改以来,我校构建并实施语文生命课堂,强调顺学而导,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老师们积极改革,勇于实践,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诗意的课堂中,教师才情涌动;自主的课堂上,学生踊跃积极;立体化的课堂里,多媒体的应用接连而起。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交流、论辩,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熠熠生辉。但随着课程改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富有知识传承之重任,更是教师、学生、作者生命交流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应进行的是个性化生命交流和体验的活动。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主体体验,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命交往的“磁场”。  相似文献   

8.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创造而进行的活动,是一项最能体现对人的生命关怀的事业。"因此,在教育与课程改革中加强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因为现时缺乏与初中生匹配的生命教育,一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往往因一件小事就自杀或损害别人的生命,还有一些威胁青少年人身安全,影响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问题,如打架  相似文献   

9.
生命体验:道德教育的意蕴所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体验是生命存在的直接形式。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实现道德内化,其根本原因是它忽视了学生心灵的体悟、情感的激发、生命之间的交流。只有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因此,在生命意识凸显的今天,道德教育应该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生命,在道德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中丰富生命,在真实的生命表达中展现生命,从而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与生命共生共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应该被看作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交流的情感熔铸和显现个体生命活力的场所。只有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源,才能逐步铸造学生主体人文精神内核,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我们应当重塑语文传统课堂,让课堂拥有生命的跃动、生命的呵护以及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新杰 《成才之路》2014,(16):49-49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主张亲自动手实践、阅读自学、合作交流等。而构建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形成互动的动态生成式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改教育实施与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下,生命化教育成为改革发展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思路的规划,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如何将生命化教育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对课文有更高层次的认知,这点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判断问题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各年级不同阶段的所用教材内容进行处境体验,在感受中教育和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对每个人唯一性和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宝贵的,只有正确认识生命,懂得尊重、敬畏及热爱生命,才能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大部分初中生面临着青春期问题的困扰,面临着成熟与青涩的对话,面对学习上、生活中很多压力,只有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才能更好地珍惜生活,热爱生活。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承担起生命意识教育的责任,结合所教学课本中的生命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欣赏生命,从而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幸福感受。  相似文献   

14.
刘艳 《成才之路》2011,(14):33-33
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运动,是师生自然生命和智慧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生命体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通灵感悟,用课文所蕴涵的丰富思想、美好情愫、智慧光芒、理想火花把学生生命的火炬点燃起来。  相似文献   

15.
这天学生做操的时候,一位老师揪住一位学生,将他拖出队列,劈头盖脸就掴起耳光来。老师的情绪为何如此激动,不知道是为什么,也听不见老师说什么,估计是这位小同学的表现没有其他同学好吧。我突然感到莫名的心痛。学生也罢,老师也罢,不都是相似的生命吗?生命为什么就不能善待生命呢?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生命意识及生命价值取向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进行实证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总体较好,大多数能够珍爱生命,重视生命责任,关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实现。但部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还存在不足,对自我生命的关注远远高于对他人生命的关注,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高于对生命社会价值的追求,有的还存在人性认知偏激、精神信仰迷失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应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的生活目标,积极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感。  相似文献   

17.
杨帆 《小学生》2010,(12):5-5
2010年5月的一天,沐浴着初夏温暖的阳光,满怀着景仰之情,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课。的我既是一位语支老师从容大气的大家风范和亲切而充满智慧的课堂征服了在场所有学生和老师。此时文教师,感慨于前辈简约自然的教学风格,又是一位学生,感动于一位老教师对学生的拳拳爱子之心。流淌着爱的课堂,才能让探寻生命真谛的脚步走得更深沉。  相似文献   

18.
巢华忠 《考试周刊》2013,(37):150-150
<正>生命化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命化的课堂应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是建立在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的课堂。一、生命化的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生命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1.新颖导入,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生命意识淡漠和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把阅读、写作和活动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三大阵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挫折教育、情感教育和责任教育等生命要素,让中职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在交流与实践中,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20.
一、由字到词,引出课题,以资料聚合思维与情感 课始,小巧青春的潘老师笑盈盈地从识字的话题引入,在出示毛笔书写的篆书“命”字后,要学生猜读。学生根据识字经验认出后,潘老师再要大家说出与“命”相关的词语,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生命、命运、命令、命中注定、命根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