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艺劳育是新时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增强职业教育“整体”适应性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艺劳育具有不同的价值意蕴,包括有助于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个体)、现代职业教育(介体)以及技能型社会(客体)的高质量发展。利用TOE框架审视新时代职业院校技艺劳育的实施过程,发现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技艺劳育内容设计的“悬浮”、技艺劳育组织供给的“失序”以及技艺劳育文化引领的“弱化”等问题。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推进职业院校技艺劳育迫切需要做到完善“技术”布局与创新,助推技艺劳育整合性发展;完善“组织”规划与经营,助力技艺劳育适应性发展;完善“环境”制度与体系,助推技艺劳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政 《职教通讯》2023,(5):10-16
技能型社会中的技能具有实践的意涵。构建技能型社会,需要全社会重视从经验中生发认识、重视一线生产和服务的经验学习价值,把大众从对学历的崇拜中解放出来,寻回中华文化中的实践精髓。技能寓居于人的认知和行动之中,受外界环境,尤其是技术手段、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存在和使用方式,也制约着个体学习技能的动机。数字化社会、老龄化社会、二元化社会对技能的存在和使用产生了不同维度的影响。在技能型社会中,促进个体技能形成应关注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技能形成的非制度化和去中心化特点;二是技能形成中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三是超越技能形成的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产业、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教育类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承担起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促进就业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具体到从社会、企业、个体三个层面观照其所产生的价值,产教融合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开发能力、回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助于构建起面向人人的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可助力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针对当前产教融合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方面尚存的一些问题,在实践路径层面,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技能型社会制度体系,增强产教融合对技能提升供给的支撑性,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技能型社会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多样性、分散性以及复杂性的特征。从人类、人权、人性、人情的角度看,社区对弱势群体教育关怀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国家和社会现实的需要,是社会民主平等进步的需要,是激发本人觉醒的内在需要,是构筑社会关爱环境的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关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总策略,以文化、机制、实践三个纬度立体展开为对策,辩证地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精神与行动、思想与技能、长效与速效、整体与个体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情”是世俗语汇,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概念,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联接方式.人情构成了日常礼俗的精神基础,礼俗社会围绕着人情展开,人情成为了一种社会聚合的文化表象.人们在家庭与社会群体中处处以“人情“的方式建立互动关系.人情在日常礼俗中有日常性人情与仪式性人情的区别,在传统人情往来中有优先、互惠、贮备与增值、动态均衡,以及流转的原则.在当今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代,人情在日常礼俗中出现断裂与畸变.相互关怀的温暖人情日益稀缺,而以金钱与利益为导向的“人情”却正在腐败着社会,失去了传统的文化聚合的表征意义.如何保持传统人情固有的优良善性,发挥它促进社会团结的特定功能,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6.
生活世界与技能型社会建设存在密切关联,技能型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技能形成体系的制度化构建,同时与技能文化和技能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相关,是对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阐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文化进化、社会进步与个性发展三维度价值取向,应促进我国技能文化的构建、社会进步和技能强国、个体技能的全面提升;提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逻辑向度是文化、社会与个性的共进路径,一是强化技能文化价值观认同与构建逻辑,二是完善技能能形成制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并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三是关注技能型社会公民的生存与发展,培育生活技能与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7.
技能型社会是大众通过技能媒介建立联系并主动开展技能学习、使用、传播等一系列行为的社会常态。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是技能型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四部分环环相扣、互为补充,发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协同效应。作为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历史必然和顺应发展的全新命题,技能型社会同职业教育具有天然耦合性,它既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综合体现,也是凝聚职教战线合力的重要抓手。构建技能型社会要坚持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职教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具体路径包括加强环境培植,维系技能型社会稳定状态;加强体系建设,服务技能型社会人才培养;加强资源倾斜,保障技能型社会群体权益。  相似文献   

8.
技能是个体生存发展和经济社会迭代升级的最重要所在。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技能供给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特别重要,也是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的重要载体和体现,更是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主要途径。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与培训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不对称,呼吁更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机构开发、个体热爱是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四个重要维度。本文将立足于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对四个维度的建设提出针对性路径,以期对技能型社会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都市艺术存在着相互关联的三种景观,但它满足的多是人的虚假需要,其目的不在培养“有欣赏能力的大众”,而在大众“能够接受”.都市文化和艺术的价值特征使都市审美文化在不断冲突中丰富多彩,同对也越来越远离超越性和“终极关怀”,因此,必须建构正常的都市文化艺术活动价值体系,使之形成一种历史理性、人文关怀与审美关怀三者之间的张力结构,以有利于中国的现代性和个体建构。  相似文献   

10.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推动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技能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未来愿景,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围绕技能型社会建设这一问题域,形成四大核心问题,即技能积累问题、技能更新问题、技能保护问题和技能评价问题。行业、企业在解决上述核心问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关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成效。分析美国、德国、中国等几个代表性国家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可以发现,各国在解决技能积累、技能更新、技能保护、技能评价问题上存在重要差异,对于明确新时期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方向具有重要启示。为帮助我国更快地建成技能型社会,面向未来,需要重构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在技能积累方面,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开展有组织的技能创新活动。在技能更新方面,制定技能型人才阶段式培养计划,充分开发行业企业技能培训功能。在技能保护方面,处理好技术进步与技能发展之间的关系,发挥相互之间的互补作用。在技能评价方面,完善科学可操作的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加强技能评价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技能型社会是我国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战略,高职院校是技能型社会构建的重要实施单元,具有缓解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动技能文化培育与传播、促进劳动者终身技能成长等应然功能。然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差、技能培训的供给偏弱、技能文化效能的效应不强、劳动力终身技能培养不足等问题阻碍了高职院校融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为此,高职院校应以推进产教融合为契机调整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以激发内生动力为切入点提升培训供给能力,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推进技能文化氛围的形成与传播,以模式创新优化终身技能培训的供给。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过程中,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重新确定“技能+管理+素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出适应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是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而保障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则是构建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校企利益最大化、企业重视程度、职业院校参与动力和社会环境等要素,以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和可比性为原则,设计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技能型“网红”的出现是对抗人的异化与新工作美学的建立、主体身份构建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娱乐化满足以及工作经济收益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技能型“网红”现象的存在,对于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促进产品迭代更新、推动泛在性技能学习、促进技能群体成长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在技能型“网红”的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人设效应脆弱、资本异化下价值观偏差、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新的风险因素挑战。技能型“网红”未来的发展策略应是:监督和引导相结合,实现工匠文化价值引领;通过内容生产增维创新,打造持续吸引力;转变传播策略和方式,打造个人技能品牌;发挥职业院校作用,建立网红人才挖掘、培养及保障机制,从而实现从“技能网红”到“技能长红”。  相似文献   

15.
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技能”实有必要澄清。技能型社会所强调的技能并非普遍意义上的技能,而是有明确的范围指向,从技能的身心属性来说主要是操作技能,在技能的活动属性上指向社会一线生产和服务活动。技能人才所需要的智力技能不能脱离操作技能而存在,其智力活动指向具体的操作实践。从技术和技能关系的历史梳理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技能具备了更多的技术理论属性,而技术理论的教育必须经由学校组织实施,因而现代社会的“技能”离不开职业教育。针对目前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紧迫问题,职业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强化高技能人才供给,保障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低技能群体的技能形成,提升劳动致富能力;重视零工就业模式,深挖平台经济技能增长点;推动技能培养渗透中小学,破除体脑分化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6.
加强技能型乡村建设是缓解乡村技能短缺困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在于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良文化支持、技能人才保障、技术技能支撑,助推乡村文化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然而,受乡村技能环境建设“失位”、乡村技能资源供需“失衡”、乡村技能治理体系“失能”等因素的影响,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度不强。鉴于此,可从完善乡村技能环境建设、优化乡村技能资源配置、打造乡村技能主体共治格局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建构技能型社会的理论基础,即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投资型国家理论,促进经济增长需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消极福利制度转向积极救助则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诠释了技能型社会的涵义,它是一种倡导促进技能知识积累和技能习得的社会发展理念,通过技能形成制度集合覆盖全体劳动力、贯穿全生命周期、囊括全产业链。界定了技能型社会的功能,它能够促进一个经济体实现技能均衡模式转变,形成贫困治理的自动稳定器。论述了技能型社会的核心制度,即基于“三全”特征,设计学历框架与资历框架接续的“两历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18.
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培养人才。面对“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建设要求,首先,要厘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基于素质教育导向,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就业岗位导向,培育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基于职业生涯导向,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其次,要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突出能力本位、强化精神培育、注重终身学习、坚持面向人人。最后,要确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即大力落实1+X证书制度,坚持育训并举;强化校企协同,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高度重视文化育人,构建崇尚技能的校园文化环境;深入推进普职融通,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加快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服务好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源性力量,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超越性、人本性与转基因为学习范式的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导致从知识本位到技能本位范式的必然转向。鉴于教育改革历程中知识与技能之争影响深远,文章从认识论立场出发,辨析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形成关于知识奠基的技能层次理解,进而明确技能本位学习范式之定位,即以技能学习为主线带动知识学习与态度价值塑造,以促进个体核心素养发展;从方法论视角勾勒技能本位学习范式的实践进路,即通过构建终生学习生态、研制技能组谱、设计个性化体验学习活动、打造开放学习空间、建立技能微认证体系等促进个体技能养成,以期回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认识论革命与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职应对技能型社会建设,应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和新学情的新动力源,遵循动力进步逻辑,将产业技能形成理论平移至民办职业院校,开展“技能社会公民养成”“认知协调”“项目牵引”“数字技能”四个维度的技能形成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