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2.
胡阳 《记者摇篮》2007,(1):17-18
近年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烽烟四起,所有媒体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独家的、有特色的新闻。其中抓好灾害性新闻(亦可称之为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媒体时事新闻之间竞争的筹码之一。新闻实践表明,在灾害性突发新闻面前谁的报道客观、准确、丰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谁就有可能牢牢地吸引读者。所谓灾害性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害、灾难事件的报道。这些新闻事件主要可分为“天灾”和“人祸”两大类,比如洪涝灾害、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山体滑坡、坠机事件、车祸矿难、瘟疫流行、屋倒楼塌等等。西方新闻界有一种说法,把灾害性事件称为记者的节日。因为它们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娱乐作为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在大众传媒兴起后,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娱乐新闻指的是新闻在内容方面报道关于娱乐界的消息,而所谓娱乐新闻泛滥指的是新闻在内容上大肆报道,在形式上,采用渲染煽情甚至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吸引受众眼球,满足其好奇心,甚至窥视癖。在媒介产业化运  相似文献   

4.
所谓电视新闻的细节,指的是在电视新闻现场中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的,能够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所谓电视新闻的细节,指的是在电视新闻现场中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的,能够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如果说,现场画面使电视新闻变得血肉饱满的话,那么细节便为电视画面增添了灵气,使之更具有新闻传播的魅力。我们如何捕捉细节,才能起到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效果呢?一、抓取最能揭示主题思想的细节本质的东西往往被无数琐碎的细节所掩盖,生活中的细节是自然地呈现出来的。对…  相似文献   

5.
汪勇 《视听纵横》2004,(6):61-62
电视新闻的细节指的是在新闻现场中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的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如果说,有了现场画面,电视新闻变得血肉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电视新闻对细节运用得好,能小中见大,见微知  相似文献   

6.
论利害新闻     
所谓利害新闻,是指能满足受众趋利避害本性需求,与他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一类新闻。利害新闻是相对于满足受众好奇心理和消道需要的一般新闻提出来的。可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最有特色的事实或点评组成。导语能够起到告知新闻核心信息、吸引受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纪实新闻,通常也称特稿或大特写,是近三四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新闻文体。它介于新闻与文学、报纸与杂志之间,融新闻、故事、传奇为一体,是离广大受众很近,并对受众能形成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一种新闻传媒工具。纪实新闻这株新闻百花园中的新秀,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不断地引起媒体和受众的关注。那么,纪实新闻独特的魅力是怎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枯燥乏味,受众不喜欢,一直是闲扰着新闻界的难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应该是受众最关注和感兴趣的。因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本身同每一个受众的衣、食、住、行、文化生活等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这种经济活动反映的经济新闻,可以使受众足不出门而知天下经济活动。正如著名学者萨空了所说:“世界上新闻报道最为人类所注意的,第一是经济新闻,注意的人也最多。”(转引自李万银《漫谈经济新闻受众的心理特性》)这就是说,经济新闻对受众有着固有的、潜在的魅力。这股子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其他内容的新闻很难相匹的。可见,问题的症结并不是象有的同志所说的“经济新闻本身存在着枯燥乏味的问题”。但是,经济新闻这种固有的、潜任的魅力,犹如璞  相似文献   

10.
接近 接近 再接近——从新闻本地化谈新闻的接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新闻报道能否被受众注意和重视,新闻事实与受众是否接近是一个关键因素。所谓接近性,是指新闻事实在地理或心理等方面与接受者的关联程度,其关联程度愈高,读者越关心注意,新闻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相似文献   

11.
让故事走进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性新闻”是时下流行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它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所谓故事性新闻,就是在遵循新闻写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故事的创作技巧用于新闻的写作,使新闻作品具有通俗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严密的结构、鲜活的描写等故事性特点。本文试图对故事性新闻的优缺点以及写作技巧,作一些肤浅的探讨。故事性新闻的魅力故事性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使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新闻素材,变得更有人情味;避免了说教式的报道方式,使受众在阅读或收看收听新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审美的快感。具体说来,故事性新闻有以…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1994,(1)
巧用背景出新意所谓新闻背景,是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人们一般认为,新闻背景本身不是新闻,它是为使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而作的某种解释,因而在运用新闻背景时一定...  相似文献   

13.
广告如何充分利用受众“眼球”?从广告媒介自身属性人手思考.不失为方法之一。根据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强弱,广告媒介可分为主动媒介和被动媒介。所谓主动媒介,是指媒介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非常强,能够把其承载的广告讯息主动地推(push)给消费者,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接受,如电视、广播等受众完全可以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此类媒介所传达的讯息.在不自觉中受到广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只要内容精彩,就一定能吸引受众吗?不一定。俗话说“秧好谷一半,题好文一半”,没有好的标题去吸引人、打动人。再好的内容也可能与受众失之交臂。“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很多缺乏可读性的新闻。就是“死”在了标题上。文贵出新.标题作为一篇文章的文眼,它不仅是对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升,还要有足够的魅力去抓住读者的眼睛、听众的耳朵。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度第49届“荷赛”奖业已揭晓.获奖的图片沿袭了西方新闻摄影严肃、沉重、震撼的一贯风格,大部分的新闻图片都是“黑镜头”。所谓“黑镜头”,是指新闻摄影作品中这样一类照片,它们“形象逼真,细节充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震撼力。看过照片的人会产生敏感、脆弱、压抑、忧郁、恐惧、恶心等消极心理情绪。具有负面心理属性,引发受众消极情绪情感体验,是这类照片的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言不仅要使识字的人能看得懂,而且要使不识字的人能听得懂。这样才能赢得受众,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所谓通俗,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适合群众的水平和需要,容易使群众理解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语言通俗化的涵义,就是指新闻的采编者从广大新闻受众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努力使新闻  相似文献   

17.
典型宣传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宣传 中,我们《稻花香里》栏目对农村优 秀基层党组织和农村优秀党员有选择 地进行了重点宣传,取得了较好的宣 传效果。我认为在“三个代表”宣传 中,典型的选择很重要,主要应注意 以下四个特性及它们的辩证统一。 一、典型的新闻性与导向性 新闻典型的新闻性,主要指典型 能向受众提供较丰富的新闻信息量和 较高的新闻价值,进而能够引起大多 数受众的关注,在受众中能产生较强 的影响。新闻典型的导向性,是指典 型能围绕社会一定时期的政治、经 济、文化建设的目标,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闻理论把新闻价值归纳为: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五个因素。对于一家地方电视新闻媒体的受众来说,电视新闻吸引人的魅力除了新鲜、重要、显著、趣味外,接近性是一个特别突出的因素。地方电视新闻媒体在发布  相似文献   

19.
让新闻耐读     
所谓“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受得住、禁得起”。耐读,即指新闻的信息含量丰富,吸引受众的兴奋点多,得以让人集中注意力细致地看下去。 报纸只有增强报道的耐读性,受众停留在报纸上的时间才多,对媒体的关注度、忠诚度才会提高,也才能适应报业竞争。因此,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即如何让新闻报道耐读?  相似文献   

20.
美国<生活>杂志在1978年复刊阋中这样写道:"图片的魅力就在于使人惊奇,使人受到教育,使人快乐,感动、久久难忘……必须是人们看到的、美丽的、能够吸引人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图片既能激活版面,抓住读者眼球,又是一个独立的新闻品种,它不仅能给受众现场感和视觉上的冲击,而且使报纸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