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徐新平  肖俊 《当代传播》2008,(2):110-112
消息写作中该不该用形容词,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否认论者认为,使用形容词有悖于客观报道原则,妨碍新闻真实性.肯定论者认为,使用形容词能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那么,消息写作中究竟要不要用形容词,使用到何种程度才是最好的.笔者联系中外消息写作的实际,就此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写新闻: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闻写作存在着不注重动词的运用甚至依赖形容词以求生动的现象,笔认为,这是对动词和形容词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没有深刻理解的结果,因此,对两类词汇的性质作一对比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形容词和副词主要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说明动作、状态所涉及的范围、时间、程度、频率等情况的。与名词和动词不同,它们与事物之间更多的是一种评价或判断性关系,而不是指示或象征性关系。消息的主要任务是报道(而不是评判)新近发生的事实。因此,在消息写作中,应该慎用形容词和副词。  相似文献   

4.
知识林     
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新闻记者喘息的机会。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消息的写作弱化,消息的主体地位在削弱。主要表现为:重通讯轻消息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写消息的人越来越少;消息的整体质量差,远远比不上通讯和新闻专稿,见诸于广播电视大量的是内容平淡、手法陈旧的平庸之作,精品佳作少,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为什么消息的写作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消息没有份量”。不如通讯和新闻专稿有份量,有影响,有的认为“写消息没有水平”,容易写得很,不能反映水平,有失自己的身份。二是作风上存在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细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一个好的细节能抓住人或事物最具个性和代表性的细微之处。调动读者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引起共鸣。在新闻写作中,细节描写通常作为通讯写作的特有手段,用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近来。细节描写在消息写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许多记者在写作消息时“引进”细节描写手法.使消息具有了更强的可信性和可读性。但无论是在通讯还是在消息中,细节都被认为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抢了主体新闻的风头。  相似文献   

7.
会议报道一向是新闻报道中的难点,会议消息的写作也一向是消息写作中的“硬骨头”。这一方面是因为会议报道一直在新闻报道中占重大比重,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报道方式的呆板和陈旧令读者和作者同样头疼。我认为,要写出新鲜而又有特色的会议消息,首先应该做到两点,即“钻进去”和“跳出来”。  相似文献   

8.
消息是新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体裁。可在实践中却被普遍轻视,认为它文字短小,“没有分量”,因而不肯花气力去钻研。(一) 新闻分量的轻重,价值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篇幅的长短。只要事实新,价值大,讲时效,无论是通讯还是消息,都能吸引受众。何况消息短小,信息密集,读来花时间少,只要写得生动活泼。更受读者欢迎。要把消息写好,不是一件易事,因其短小、信息密集,要比其它新闻体裁更难写。但当前消息写作中的通病,主要是一些A、B、C性质的问题没能处理好,而造成质量粗劣。一是时间性不强。许多消息的时间性很差。有的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报道中,消息使用频率最高,它是新闻媒介传播各种信息、进行舆论宣传的一种基本形式。消息写作也被视为新闻报道中“常规武器”。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不少人把消息看作是“小儿科”,致使消息难在报纸上唱主角。近年来。尽管不少报纸做了一些“主攻消息”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消息至今在新闻报道中仍然是个弱项。我们认为,目前在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0.
消息写作中,有的学者认为在通常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太细的细节;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在有的情况下,消息的写作需要有细节,而且是必须的,只是,这个细节与  相似文献   

11.
消息,作为新闻主要体裁之一,在最迅速地传播新闻上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翻开企业报纸,有相当数量的消息枯燥、平淡。这样的消息很难受到读者的青睐。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本来是在企业报纸中唱主角的消息反到成了弱项。那么,这弱项怎么才能强起来呢?笔者认为,那就是在消息的采访和写作中多开几条思维通道.在情感上更接近读者,在方式上更接近社会,真正让消息这简洁明快的新闻体裁在企业报纸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们文化水平和欣赏水准的提高,长期以来新闻写作称之为"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固定格式已不适应现实受众的需要。一些记者热衷于写文采飞扬的散文式新闻,形容词在消息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在消息中怎么写好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有的同行说得好:细节犹如珍珠,镶嵌到消息里能产生光泽、动感、形象,有利于克服新闻写作一般化、概念化的毛病,使消息更有说服力、感染力。那么,在消息中该怎么写好细节呢? 回答这个问题,从消息写作的经验中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 其一,根据消息这一体裁的特点和写作规律来处理,写细节要做到精当又简洁。消息写作要求简洁,写细节也必须精当。因此,在消息中写细节不能  相似文献   

15.
郭玲春散文风格消息写作技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息是新闻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它以短,平,快见长,特别适合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长期以来,消息写作沿用传统的“倒金字塔”结构,可读性差。如何改进新闻的写作手法,使其更加贴近受众,吸引受众,新华社记郭玲春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她一改传统的消息写作模式,开创了一条以散风格为主线的消息写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于为苍 《新闻界》2005,(1):110-111
消息中的细节是指那些来源于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新闻典型意义的细小情节,记者常常通过对细小情节的特写性描绘,使新闻对象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最佳的新闻写作包括一整套技巧,它们使事实、概念、思想、感情的发布变得平易流畅,水到渠成。”消息写作使用目击式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消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提升消息的新闻价值,凸显消息的主题内涵,同时也折射记者的新闻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7.
消息具有简洁、迅速、及时的特征,是新闻报道中的“常规武器”,是报纸宣传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听闻文体。消息写作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报纸的质量。 只有消息出精品,才能保证报纸的质量,维护其在版面上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才能让消息出精品呢?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案头,放着一封读黄来信,上面写道:“‘编辑同志,不少老师给我们上新闻课时,都讲到写消息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认为这是消息写作的‘金科玉律’.但我们平时写消息时,‘倒金字塔’结构却采用得很少,为此我感到很困惑,是‘倒金字塔’结构不适合军报的新闻文体呢,还是消息写作有更好的结构斤式?希望您能给予回答。”’接到这封读者来信后,我也困惑了一段时间。不可否认,‘“倒金字塔”结构确实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很好的结构方式,它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最有趣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能紧紧抓住读者,吸引读者把文章看下…  相似文献   

19.
去掉形容词会使新闻更具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东 《记者摇篮》2005,(11):49-51
大家都知道,形容词是一种修饰语.可以起到美化的效果,那么在新闻写作中将形容词去掉,还谈何美感?谈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新闻方面的专家学者怎么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广播消息是一种以有声语言和其他音响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广播新闻体裁。广播消息和报刊消息一样都要写成文字稿,但由于广播消息与报刊消息所使用的传播工具不同,因而有不同时写作要求。广播新闻是“说”的新闻,因而要尽可能按照“听觉规律”的要求办事,它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必须适合于听众通过听觉来接受信息的传播特性。导语直入,简明扼要,不绕弯子,不卖关子广播消息的导语在写作上类似报纸消息的标题,既不过于抽象,又不过于具体,而是虚实结合。报纸消息的导语前,一般都有生标题、副标题、引题等。这些标题是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