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凌大 《新闻记者》2004,(3):54-54
某晚报2004年1月12日第22版题为《另辟蹊径》的文章中说:“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从此他便开始系列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的写作,一发而不可收拾。”另一家报纸2003年12月19日题为《报人作家张恨水》的文章中也写道:“……他先是小试牛刀,后来竞一发不可收拾。”其实,上述两例中的“一发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2.
试析东北语言的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的创作元素就是声音。中国语言的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而全民族都能接受的普通话是以东北话为基础的。远的如电视连续剧《赵尚志》,近的如《刘老根》、《马大帅》,还有就是举国尽知的东北地方戏“二人转”,都是为人所称道的。那么,在小说的播讲上,东北话能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中国法》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中图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中图法》改造的总体原则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解放日报的《新世说》专栏,因其风格独特,语言生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读的欢迎。大家说,读《新世说》,其平和的态度,聊天式的语言,不拘一格的章布局,常常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不仅如此,笔认为,《新世说》的另一独到之处,就是在于能够做到“用群众语言,做精彩章”。  相似文献   

5.
吴滨 《中国记者》2013,(7):24-26
在语言学界,人们往往将空话连篇、装腔作势、言之无物等不当的表达方式等同于"语言腐败"。在我国,人们更倾向于在语言表达的"不正之风"这一范畴内理解"语言腐败"。最早出现"语言腐败"这一概念的学术文章,可以追溯到1985年深圳大学外文系教授刘英凯在1985年第1-2期《深圳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现代美国英语不正文风探讨》。作为一名记者,终日"鏖战"于文字间,洞观世事,对"语言腐败"虽未必有深厚的理论阐释,却于实践中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立刻引发社会各界如潮热议,有欣喜者,有困惑者,有担心者,这显示出社会各界对媒体语言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评述《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文集》的主要内容,高度评价张琪玉教授在情报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焦霓 《新闻知识》2004,(3):58-58
我写过1篇小《永远何其多》,讲作和报、刊、台用“永远”做题太多,发表在2002年8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上。但当时我并没分析哪个梨子酸,哪个梨子不酸。结果到羊年“风”仍未止,只好再次给“永远”号号脉,扎扎银针。  相似文献   

9.
读报二题     
《西安晚报》2003年2月25日发了一条《巴基斯坦-客机坠毁一中国公司CEO可能遇难》的消息,内容说一架可载8人的402小型客机在卡拉奇附近坠毁,机上载有阿富汗三名高官,“以及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的CEO孙长胜和巴基斯坦外交部官员阿赫迈德”。  相似文献   

10.
陈玲玲 《声屏世界》2004,(10):44-45
央视主持人张越主持《半边天》时因误戴了一条白底圆点图案的纱巾,被不少观众误认为是日本国旗而引起轩然大波。近来,国家广电总局在《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就广泛开展广播影视“净化工程”提出了十条具体方案,其中有两条涉及主持人:主持人不能迎合低级趣味,不要模仿港台语发音。主持人屏幕形象问题一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评述《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文集》的主要内容,高度评价张琪玉教授在情报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2005,(9):55-55
《新闻前哨》2005年2-3期发表涂莉琼的文章《城市报语言暴力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2006,(4):36-36
《新闻论坛》2005年第6期发表王慧香的文章《新闻报道语言的性别歧视探析》。  相似文献   

14.
早些年,报刊上英文缩略词顶多出现一个 OK。虽说这个用法是把英文中只有“尚令人满意”、“允许的,许可的”意思的单词,当做了 very good来用,百分之百是错的,但因数量很少,没有引起注意。近年来,记者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新英文缩略词,如果不加辨别、随便引用,恐怕就会让读者难以明白,影响新闻的传递效果。如分析电信市场的文章中就有这样的英文缩略词:“IP 电话打动人心”、“CDMA 市场巨大”、“WAP 手机登陆国”、“中国加入 WTO 在即,ICP 市场弥漫硝烟”(2000年1月19日《市场指南报》)。再看看这样的标题和文字:《航空公司的 CS 战略》(2000年12月9日《市场指南报》),《家庭式 LTC 钟点服务为首选》(2000年2月24日《武汉晚报》),《步行街的 Logo 年代……步行街是一个城市的 Logo》(2001年12月14日《武汉晚报》),《发达国家的 GDP 增长部分的65%与 IC 有关》(2001年12月18日《武汉晚报》)。  相似文献   

15.
史强 《新闻传播》2004,(7):31-31
语言运用根据语境的不同,应相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广播电视节目的语境,根据吴郁、侯寄南先生所著《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与形体传播教程》,可概括为三种:虚拟语境、现实语境、复合语境。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常常以"人"为关注点,表现人的存在方式和内心世界。2008年的纪录片《红跑道》把一群练体操的孩子作为主人公,用纪实语言呈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训练。本文从叙事方式、视听语言特点、主题表达三个角度对《红跑道》进行分析,解读其纪实语言。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1日《无锡日报》3版以《普天同庆祖国华诞》为题刊出新华社9月30日发的由该社记者秦杰采写的一篇电讯稿,该稿劈头一句说:“普天同庆祖国华诞,众志成城高奏凯歌。”这标题和正文的“开场白”读来让人发懵。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新中国的“华诞”,怎会是祖国的“华诞”呢?显然,作者是将“祖国”与“新中国”这两个词“合二为一”了。  相似文献   

18.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产品,必须以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因此,深刻理解《课标》的精神,准确把握其核心理念,充分体  相似文献   

19.
冯雪冬 《新闻爱好者》2011,(13):114-115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一标题中的"给力"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关注,网友用各种亲密的语言给予《人民日报》极大的肯定,如"《人民日报》很给力"、"《人民日报》微笑了"等在网络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2006,(4):37-37
《中国记者》2005年12期发表李春冀的文章《大众传播中五个突出的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