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李想 《新闻传播》2009,(9):37-37
在新闻类别的划分上,如按照新闻事实的时差性与事件特征来划分,有事件新闻与非事件新闻两个品种。 非事件性新闻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的,并有鲜明主题的新闻。有人又叫它资料性新闻。由于它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新闻性本来就不强,但又必须要求它是新闻,下面,就如何写好非事件性新闻,本人谈一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2.
传统新闻的分类依据新闻的发生地区、新闻的性质、新闻的特点及新闻传播手段作出不同的区分。近年来理论界又提出“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概念,并且对“非事件性新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闻提出疑义。   本文所说的“现象新闻”亦是针对“事件性新闻”而言,它与“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同之处,但又不是“非事件性新闻”的代名词。   所谓“非事件性新闻”的概念,按照理论界的界定,是指对许多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新闻,其特点是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而非具时性,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而非单一性,例如目前我国报纸尤其是党报…  相似文献   

3.
朱天香 《新闻前哨》2005,(12):45-45
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于事件性新闻而言的。事实表明,非事件性新闻中,其实是有新闻事件的。我们探索非事件性新闻的事件化报道,其要领就是将非事件性新闻中的事件“拎”出来。 把问题“拎”出来 有些非事件性新闻在一个时期内处于平静的状态,就像平静的湖水中有危机,有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有时反映在多个地方,多个事件上。把问题“拧”出来,就会一石击起千重浪,就会成为读者关注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陈颂英 《新闻窗》2005,(5):18-21
三十一、什么是事件性新闻,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两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事件性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重要形式;非事件性新闻主要是报道事物渐变过程中某些具有规律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符号学视野中的广播电视新闻李岩一、元事件与新闻报道关于新闻是什么,定义纷繁。诸多的定义都是基于新闻是对事件的报道这一前提的。这个前提肯定了事件是新闻报道的原始对象,但也指出了新闻报道并不等于事件,新闻是对事件的一种展现方式。那么,新闻是以什么方式来解...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1994,(1)
巧用背景出新意所谓新闻背景,是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人们一般认为,新闻背景本身不是新闻,它是为使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而作的某种解释,因而在运用新闻背景时一定...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阐明新闻事件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过去和现在,还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报道涉及的地方;要报道当事人,而且还要报道相关的人物;要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要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而且更要用事件本身的典型人和典型实事说话,因此,深度报道具有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9.
龚宇 《新闻窗》2007,(1):65-65
日常生活新闻是相对于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性新闻而言的新闻类别,从新闻定义来说,两者没有根本的区别,之所以归为一类,是日常生活新闻的新闻特征,不像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性新闻那样凸显,它的新闻源更多的来自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报纸或其他新闻媒体上,非事件性新闻日益增多,其中以消息体裁报道的非事件性新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非事件性新闻日渐增多与传播技术进步、媒体竞争激烈、报纸以及其他媒体的杂志化倾向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非事件性新闻有其特殊的魅力和传播价值,反映了读和时代的需要。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多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也缺少具体的发牛、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祝贺 《新闻爱好者》2002,(12):31-31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新闻事实也不例外。每个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因此,在写消息的时候,就应当对所报道新闻事件的背景作出恰当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分析获奖作品可以看出,背景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对比参照型的背景材料历史是昨天的新闻。因此,新闻事件也是历史事件的组成部分。有些新闻看似平常无奇,但是通过记者利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作出纵向比较后,事件的新闻价值就清晰地显现出来。《郑州晚报》上的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12.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13.
谈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采用故事化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它不仅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注意展现新闻中的细节与情节。它不排除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提炼电视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从而拓展新闻的空间,提高新闻的可感性与可看性,提高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跳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其特点有二:一是在体结构上,  相似文献   

15.
二、抓好新闻由头,追踪采访新闻事件多个现场,获取现场短新闻的资料。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记者每天碰到的都是新问题。新闻要求“新”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主动进取精神和独创意识。诚然,现场新闻有不少突发性事件是记者无法事先预见和准备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已发生了稍长时间,如果记者作后续采访,写成现场短新闻则时效性差;若是不写又太可惜。因而,抓好新闻由头不失为补救时效性差的好办法。一旦抓到好的新闻由头,记者就应该有所准备地深入到新闻由头发生的现场,去捕捉新闻事实。每一个发生在现场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理论分析,事件性新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离实际、生活、群众近。有人以为,深度报道和事件性新闻,二者难以兼顾。其实,深度报道也可以反映事件性新闻,是实现新闻作品叫好又叫座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吴晓春 《中国出版》2023,(22):61-64
传播反转事件与新闻学意义上的反转新闻相混淆,给人带来一种反转新闻泛滥成灾的印象。传播反转事件与反转新闻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新闻学意义上的反转新闻,要远远少于传播反转事件,反转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容易被发现,对此需要有专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一生是与中国革命紧紧连在一起的。他一生对新闻事业十分关怀和重视,经常亲自撰写新闻稿件,写了不少言简意赅的新闻作品,还留下了许多脸炙人口的诗词。当我们重温这些诗词时,常常联想、回忆起历历往享。许多诗词是与新回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是新闻事件的概括、浓缩与升华。有些诗词实际上是诗词化了的新闻。当年毛泽东同志写作这些雄浑诗篇时,可以看得出许多诗词是由新闻事件引发出的情感的表露和记载。这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新闻的敏感,新闻事件的触动,使他产生创作欲望;另一方面是把新闻事件融进诗词中,具有新闻效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资源共享越来越普遍,新闻媒体的域外新闻事件报道也日益增多。所谓“域外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本地以外的新闻事件,它是相对本地新闻而言的。对地市报来说,在“厚报”时代,要增加信息量,拓宽报道视野,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除了抓好本地新闻的报道外,域外事件的报道也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20.
映衬,即映照、衬托。通过外地新闻,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事件的异同点进行对比,使本土特征更为明显。新闻报道反映的大量事件,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在各种事件中,人的文化追求和水准推动着事件的发展,无形中又在指引受众人格的形成。在新闻事件中,特定的(地区性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