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背景介绍 在2008年温州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评选考核课上,初中数学组的一位教师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的复习"一节.在这节课前面的30多分钟时间里,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在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前提下,顺利地完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的基础训练、基本步骤的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几种类型的复习.在课堂训练环节,教师通过投影给学生呈现这样一道题目: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3,如果把这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调换,所得到的这个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小27,求这个两位数.  相似文献   

2.
备课和教学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备好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同时,备课与教学衔接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衔接不好,备课与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而对着教案照本宣科,忽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笔者以美术教学为例,谈谈备课如何与教学有效衔接。一、备好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有效学习,学生是否获得进步和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素养,学生也应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互动的活动,教学互动就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必须是师生共同努力才会有的。学生应当意识到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又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进行,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因而,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不懂不明白的及时问教师以获得帮助,进而充实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活师生互动活力,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放手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实质上是师生互动,重在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以下是我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一、课前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学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则是课前的备课。只有在课前  相似文献   

5.
涂宗花 《江西教育》2003,(23):28-28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精心组织和设计每一堂课。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多少来决定,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宝贵教学信息。如何充分利用教学信息,活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是以师生信息互动的情感交融为前提的,如果师生之间没有情感沟通,学生是怀着忐忑不安来上课,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对提高…  相似文献   

6.
提高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的渠道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方法适度运用。通过师生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活动中全方位的互动,可以锻炼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能够较好适应环境,树立创业意识及开拓进取精神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对师生互动过程的内涵、作用及其重要意义的阐述,总结了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是笔算减法的开始 ,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减法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是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由此确定 ,教学重点是 :掌握笔算两位数减法退…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91-93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找出解决不同“乘船”的方案,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探索中,找出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方法,不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口算。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从而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  相似文献   

9.
黄盛  黄鹏 《文教资料》2013,(13):175-176
师生互动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应积极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课前是否准备,区分并分析了师生互动形式,如在学生课前无准备的情况下,分为教师提问式和学生提问式;在学生课前有准备的情况下,分为主题讨论式和教学案例收集式。为了促进师生互动模式的实施,需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在互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注重课下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备好课是前提,上好课是关键,让学生掌握好知识是目的。授课后及时总结(写教学后记)是搞好后续教学的保障。根据“信息反馈”原理,传播与接受信息的双方要进行必要的交流了解,才能有利于双方的改进与提高。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交流、双向活动的过程,教师认真地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笔录下来作为教学后记,会对提高备课、上课水平起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介绍在2008年温州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评选考核课上,初中数学组的一位教师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的复习一节。在这节课前面的30多分钟时间里,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在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前提下,顺利地完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的基础训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工程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渠道较少、课堂内容多学生无法在课上完全掌握等问题,提出了工程制图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设想。通过当代大学生较为熟悉的互联网沟通手段,有效地补充了目前教学沟通手段的不足,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减师生交流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备课是课堂有效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进行慎密而充分的备课,是相当有必要进行的环节。那么,如何提升备课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如下浅探。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是以师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普遍存在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目前,有关师生互动的重要性研究颇多,但本文是在阐述师生互动重要性的前提下,提出如何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提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课堂中的角色转换、课后的对话交流在实现有效师生互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是高中教学中的主要科目,高中化学的互动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围绕高中化学有效互动教学进行研究,力求把高中化学课堂变成和谐民主高效的教学阵地。  相似文献   

16.
冯峰 《平原大学学报》2004,21(5):126-127
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的共同心愿。要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备课是讲课的准备,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要备好课,首先要研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就目标教学来说.关键在于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因为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师生互动,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平等、和谐的沟通与交流,双方共同致力于实现统一教学目标.如果是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面对数十个学生,就可能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这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老师应在这方面多做研究与尝试,增强教学过程当中的师生互动.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课前互动。  相似文献   

18.
初中英语教学对农村学校来说,主要渠道是通过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英语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探求以互动促自主,以自主推互动的客观规律,研究新的师生有效互动方式,推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它是强调师生交往,构建有效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有效互动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王行超 《考试周刊》2010,(53):237-237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脑力劳动过程,应力求和谐互动.只有师生和谐互动,才可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最佳教学效益.可以说,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和谐互动,是教学的最佳境界.师生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是以师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普遍存在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目前,有关师生互动的重要性研究颇多,但本文是在阐述师生互动重要性的前提下,提出如何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提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课堂中的角色转换、课后的对话交流在实现有效师生互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