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婷 《当代教育论坛》2007,(20):125-126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培养的是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基本能力与素质.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是实施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在音乐教育中如何"抑定"和"传播"音乐作品的表现因素,成为好的传播者呢?笔者认为,找准教学切入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浅议音乐教育审美育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音乐课教学已逐渐从唱歌型的模式中解脱而向审美型发展,音乐教育审美育人这一重大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做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陶冶教化的功能,把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并起到陶冶心灵与塑造人格的作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孔子就积极倡导“移风易俗,莫过于乐”。西方学者苏霍姆林斯基说:“从音乐教育目的看,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大纲的总目标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的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育中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把美育作为目标,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过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并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我们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揭示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本质,并以审美感受的特殊形式实现人类的自身塑造.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文章从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观,音乐教育有促于道德与美育的和谐发展、智商与情商的协调发展、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发展方面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学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道:"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音乐决不仅单纯为了娱乐,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同时也是人生观道德观教育,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音乐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那么,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  相似文献   

6.
江莉 《教育艺术》2007,(3):31-32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即包括"育人"的教育,也包括基础音乐的教育.音乐"育人"的教育是向全体学生敞开音乐的大门,而不是面向少数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就是一种自学的审美过程,贯穿着审美因素,以能让学生产生美感,作为评估一节音乐课优劣的最高准则。而且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正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教育只有在对真、善、美统一,知、情、意统一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发掘其独特作用,才会实现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有消息说要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列为高考学科。闻讯喜忧参半。喜的是音乐作为素质教育被放到了重要位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能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培养构建人的审美心理,陶冶心灵,塑造人格。忧的是音乐教学活动在学校所处的尴尬地位。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手段的审美教育,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是美的种子播种者,是美的花朵培育者,为了种子能发芽并茁壮成长,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学生完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一种对"人"塑造的工程,它可以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以及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和谐的教学形式具有启迪、激励、唤醒、净化的作用。或许,这是对音乐教育性质一种最好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加强对当代学生音乐审美的熏陶。这就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指导整个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参与音乐生活、接受音乐熏陶、享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培养出的将来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必定是少数,但毋容置疑,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优越性,是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学习音乐,除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增加艺术修养外,对其完美人格的塑造也是有其深远意义的。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尤为重要。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那么培养学生唱歌的自信心也就是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最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审美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应在寓教于乐中得到切实体现,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力.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将在我们的不断探索实践中,更有效地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塑造完善人格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为主要目标和任务,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过程中,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更加重视音乐实施的道德含义。通过礼乐教育,使人们得到审美情感培养。孔子将培养理想健全的人格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来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本文通过引用孔子乐教思想对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把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郑喜燕 《黑河教育》2014,(12):72-72
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快乐音乐课的亲身体验,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表现甚至创造与创新等能力,通过音乐审美与表现,塑造真善美的心灵,养成良好的人格与道德品质。最终,实现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高尚、完美的人。当前推行的新课改对中学音乐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提出了"地方和学校要结合地方的  相似文献   

16.
崔忠艳 《考试周刊》2013,(21):183-183
<正>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增强音乐的审美效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改革,以"情"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力量”的整体价值和意义,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陶)台心灵和塑造人格的作用。我们之所以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就是因为旧的音乐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而展开的。培养的应当是真善美统一的人格,理想的手段是进行审美渗透教学,具体来说主要是进行话题中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的宗旨是在学生享受音乐的过程中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平时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偏重于"专业化"教学,甚至将音乐课看做简单的唱歌、识谱和音乐技巧等内容的传授,将音乐教学的审美功能忽略了.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那么,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一、教师的审美修养是基础首先,要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并在自己的教学和日常行为中为学生树立美的榜样。一是要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合乎逻辑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