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描述交通流的压缩性并确定交通流压缩系数,将气体动力学中的Mach教引入交通流研究中,得到交通流压缩系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根据交通流压缩系数的定义及其微分方程,建立了停车波模型.根据长春市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计算及验证,得到停车波波速的理论值,该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20.3%,与传统停车渡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精度提高了39%.结果表明:交通流具有可压缩性,研究气体流压缩性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交通流;与传统停车波模型相比,由交通流压缩系数计算公式得到的停车波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信号交叉口的停车波现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车道占用对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结合各种经验公式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求出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该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综合运用分析对比方法和交通波理论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交通波模型,得出了问题的相关结论.最后根据车流波动理论对车辆排队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集结波与疏散波的相遇推出集结波波速与排队长度的关系.结合信号灯对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得到当车辆排队长度达到上游路口时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以缓解因高速公路收费站站前路段拥挤车流并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加剧与排放物激增等问题,基于环境友好理念,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办法.首先,基于调查结论、交通流理论和车辆感应技术,确定了将缓慢行进车流向分段放行车流引导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停车次数模型,以燃料消耗最小化为目标,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收费站前车辆不同排队长度情境下的交通控制信号灯、检测器2的最佳布局位置进行了计算.最终,通过Paramics仿真软件对此拥挤车流控制技术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此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收费站通行车辆90%的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与下游衔接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信号的出口匝道衔接交叉口控制方法.分析流量流向分布特征,构建衔接区域换道延误计算模型;利用交通波理论,建立预信号上游排队长度和排序区长度模型;考虑主信号配时参数约束和排队长度约束优化,得到预信号配时参数以及预信号设置位置.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预信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衔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车均延误.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左转交通比例、交通流及匝道衔接段长度对模型的影响,证实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路口交通流不均衡饱和时的交通信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叉路口存在排队车辆,且不同方向上的交通流不均衡,建立排队长度总和达到最小的交通流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算法给出两种优化的信号配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交通流处于饱和状态时,建立排队长度总和达到最小的交通流控制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算法给出最优的信号配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穿越主路多车道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 ,利用概率论方法 ,对以 1型车 ,2型车 ,… ,r型车等r种代表车型组成的混合车流进行分析 .建立了无信号交叉口支路混合车流穿越主路m条车道 ,每一车道的交通流车头时距服从不同强度的M3分布的通行能力模型 ,发展了无信号交叉口单一车型、单一车道车流理想条件的通行能力理论 .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交通事故这种异常事件为例,分别对公路基本路段内交通事故影响时间、车辆排队长度、事故影响下不同时间段内不同路段断面流量变化和不同路段发生事故的车流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交通波理论给出了该事故路段内不同阻塞行车道宽度的车辆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流特征对单交叉口提出一种信号灯配时与车流速率同步变化的优化配时方案,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排队等候的车辆数比优化前降低了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描述信号控制路段的行程时间,基于累计曲线法提出了城市基本道路的行程时间模型.首先利用交通波方法分析了路段排队形成及消散过程;然后构建路段入口和出口的累计曲线,通过累计曲线得到了单车道、稳定流量输入条件下的形成时间函数;最后考虑路段的拓扑结构特性,将多车道路段分解成多个单车道的组合,并得出了基本道路的行程时间模型.该...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及车辆排队。根据交通波、排队论等理论,构建了道路通行能力评价和交通波滞动等模型,综合运用MATLAB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及求解,总结出事故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变化过程,不同车道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得到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计算出车辆排队长度到达上游路口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交通堵塞影响现代城市生活,本文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交通视频信息,构建实际通行能力模型,获取事故点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运用 Mann-Whitney 检验法对同一横断面不同车道被占用对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合车流波动理论知识,建立车辆排队模型,得到排队长度与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对视频中事故横断面道路实际通行能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直观的变化趋势图,并给出不同车道的影响差异的定量结果;运用交通波原理、分段函数法、Greenshields模型,建立事故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横断面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上游车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编程,通过对模型的定量分析,客观地测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分析误差后对模型进行改进。使结论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根据所给条件,运用数据统计、车流波动理论等方法,分别建立了道路实际通行能力模型和速度—密度模型,使用了Excel进行求解、作图,进而给出了不同车道被占用时道路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和差异,以及给定条件下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和路段上游车流量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两段具体的视频分析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然后着重探讨视频1中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给出车队消散时间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网络队列动态预测问题,提出一个网络系统在泊松分布流量和指数服务时间下的暂态队列行为预测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阐述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Kalman)的预测模型及其具体算法,结合网络中的数据流量特性,构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网络暂态队列预测模型,并根据仿真网络中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网络暂态队列实时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比较理想,基本与实时队列长度保持一致。因此,该模型可以较低的代价应用于网络中的动态路由算法及拥塞控制算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