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菁 《文化学刊》2013,(1):156-160
《文心雕龙》之“知音”篇是刘勰批评论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篇,他提出的“博观”、“六观”,对读者主体性发挥作出了明确的阐释。而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阐释学、传播学中也都对读者的主体性有着充分的研究和认识。但却有学者提出“读者已死”。在新的文学生态环境下,读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都必须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夜宿梭梭林     
红柳、胡杨、梭梭,被誉为沙漠中的“三剑客”。它们不畏风沙侵袭,耐受干热煎熬,在没有水的沙砾中寻找水,将动植物视为“坟墓”的沙漠,装点得生机盎然。它们应运而生时,扎根黄沙拔地而起;它们慷慨而死时,屹立荒野从容而去;充分表现了“剑客”的那种活得潇洒、死亦鬼雄的狭肝义胆,让所有懂得沙漠的人,无不为之肃然起敬。它们不愧为沙生植物的豪杰,  相似文献   

3.
一、福科们的困境 西方文化发展到后现代,意义消失了,“人”死了。如果走到后现代话语的背后,清醒的人们会看到,这一切并不具有本体论意义:意义,并不一定非消失不可;“人”,也并不一定非“死”不行。然而这一切在西方却一定要发生。世界,本无所谓意义。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赋予它某种意义。人,本是一个自然之子。西方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人”,也是一个人造的话语产品。西方人却越来越发现,他们所赋予世界的“意义”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把人带进了深渊;他们创造的理想的“人”,也把自己拖进了陷阱。因此,所谓消解意义,是消解他们曾经赋予的意义,所谓人之死,是他们曾经哺育的“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王国维的死因 ,邓云乡先生在《吴宓与王国维——静安先生自沉实录》一文 1中是否定“殉清”说 ,而赞同“殉文化”说的 ,拙文《也谈王国维的死因》2 (以下简称“《也》文”)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中国文化之遭遇“数千年未有之钜劫奇变”至 1 92 7年已有“数十年”,“殉文化”说既无法回答“为什么王国维经此‘数十年’不死而到 1 92 7年才死”的问题 ,也无法回答对王国维遗书中“再辱”之语“该作何解释”的问题 ,而“殉清”说则足以回答这些问题。最近 ,邓先生又发表《静安先生死因之谜——奉答蔡仲德先生》一文 3(以下简称“《答》文”) …  相似文献   

5.
杨双喜 《职业圈》2013,(13):54-55
舞台上,一群企业家举着自己的品牌奔着“高富帅”方向呼啸而去,结果97%以上的品牌死在途中。舞台下,“屌丝”们表情漠然的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偶尔大彻大悟的企业家们突然发现了台下数量庞大的“属丝群体”,尝试着抛弃“高富帅”的目标向“屌丝”走来。接下来,“屌丝”们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品牌狂欢。  相似文献   

6.
其实和你一样: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那个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做“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到演技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一例外都哄堂大笑;但他  相似文献   

7.
吃出健康     
毕佳树 《生态文化》2009,(2):55-55,52
健康标志着生命的质量,所有的生命体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这是自然法则,任何生命体都抗拒不了。生老病死中的生和老以及死我们都无法抗拒,但病却是可以预防的。有句俗话说“病从口入”,这是任何人都不怀疑的真理,是从古至今乃至将来都不会被颠覆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听说这话,是从我一位智商偏低得近乎弱智的师史口中冒出来的。 那时我们才十几岁,刚刚喘上社会主义的铁饭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整天沉浸在美好生活的幸福之中。在那个文化生活贪乏的时代、弱智的师兄成了我们一架开心的游戏机,一言一行都那么富有乐趣。 师兄一口道地的合肥郊区口音,“Z、C、S”分下清界线,因智商问题影响口齿的正常发挥,说出话来含混不清,常常引起意外的歧义,更加滑稽可笑。越是语言有障碍的人,话却越是格外地多。我们的笑声也因此而无穷无尽。在师兄的话语词典里,“母鸡”说成“母资”,“夫妻”念成“夫雌”,“洗手、洗澡”变成“死首、死早”,“司机”说更加拗口,成了“次滋”。  相似文献   

9.
张金萍  欧日亮 《职业圈》2014,(31):96-97
让“死矿”变宝藏,让“呆矿”变富矿,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创造效益,这是记者8月底在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采访时最深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社会运动与经济系统的关系 一、社会责任投资(SRI)概念分析。“社会责任投资如此成功以至于它已经死了。”——某社会信用评级机构经理。2007年。  相似文献   

11.
面对这样的危机,传统零售业应该怎么办?其实办法也很简单,现在的趋势,传统零售既赶不走电子商务这匹“狼”,又打不死这匹“狼”,那么就只有选择与“狼”共舞——拥抱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12.
王树彤 《职业圈》2011,(31):55-55
面对这样的危机,传统零售业应该怎么办?其实办法也很简单,现在的趋势,传统零售既赶不走电子商务这匹“狼”,又打不死这匹“狼”,那么就只有选择与“狼”共舞——拥抱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13.
经理人的合伙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科郁亮喊出一句话“职业经理人已死、事业合伙人时代诞生”。王明夫的感觉则是:流程化和管控型组织已死、平台化和生态化组织诞生。流程森严、秩序井然、按部就班的公司,正在失去快速反应能力。野蛮生长、灵活机动、放手人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公司,却可能乱中取胜、大获全胜。最近关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精神以及合伙人的归属感话题似乎很火,这把火的起源就是毛大庆宣布辞去万科高级副总裁的职务。我们来扒一扒毛大庆的履  相似文献   

14.
刘鹏凯 《职业圈》2013,(1):45-45
狼群是在极具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的群体。狼从不畏艰难,总是勇往直前,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靠自身的自强不息与智慧生存下来。其实我们这些民营中小企业就得具有一些狼的品质,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不竭尽全力,自我加压,不断创新,转型升级,就不可能生存。倘若没有“狼性”的机智、勇敢、雄心、耐性,真的是活不了的。正因为如此,我深刻体会到家乡的俗语“八败命还怕个死来做”的道理。命再不好,也可以通过努力做事来改变。  相似文献   

15.
李宜蓬 《文化学刊》2013,(6):134-139
诗群互动现象,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括从《诗》的应用角度提出的“诗可以群”,也包括从诗的创作角度而形成的“群可以诗”,即一方面强调诗歌的应用对沟通群体思想与感情、凝结群体的共识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诗群互动现象是对“诗可以群”与“群可以诗”的归纳和整合,也是对中国古代诗歌与社会群体关系的总的概括。“诗可以群”与“群可以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诗可以群”,侧重于揭示诗的社会功能;“群可以诗”,侧重于揭示诗的创作情境。二者相反相成,构成了对中国古代诗歌现象和诗学理论的独特阐释。  相似文献   

16.
冠冕何堂皇     
孔子的爱徒子路,在一次战斗中头上的冠带断了。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他重新结带正冠,结果被敌人砍成肉酱。死前正冠,说明冠对中国男子的重要。古人曾说过,“冠虽敝,礼加之首;履虽新,法践之  相似文献   

17.
人们把猫被鼠吃视为怪事,可我亲眼看到30只“猫”已被31只“鼠”吃掉了15只,残存的15只“猫”也被啃得破头断臂在半死中。更奇怪的是应该两败俱伤吧,不,31只“老鼠”个个健壮帅气,以英雄胜利者的姿态向人们炫耀……这个“事件”就发生在首都北京。这是怎么回事?听我目睹者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8.
时间副词在汉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度”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时间副词的用法。该文基于前人对“一度”的研究内容,以及对虚词的研究方法,利用语料库,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时间副词“一度”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特征。在语义上,“一度”有时段、已然、有界、变化的特征;在句法上,“一度”多用于陈述句,用于“被”字句的数量多于“把”字句,“一度”修饰的成分表达的内容在语义上可以被否定,“一度”遵循副词共现规律;在语用上,“一度”具有书面语体色彩,常用于转折,具有主观性。通过探讨“一度”,可以看到时间副词在汉语中界定时间的用法与意义,也可以看到分析语义特征的重要性,以及时间副词在篇章中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9.
管理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死”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更影响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当前,我国正在探索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明确各经济主体的责权利,  相似文献   

20.
王西予 《职业圈》2013,(5):36-37
“学习”辞海一种解释为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另一种解释为效法。“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中从始到终时刻不断的过程.“学无止境”是对学习的高度概括。“学无止境”一层含义可以解释为学习获得知识永无止境,技能的水平可以无限的提高;另一层含义是指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学海无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