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话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学样式。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想象,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确定好童话教学的着力点;同时,要从创设童话阅读情境、建构童话阅读经验、鼓励童话创新表达等方面进行教学,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习作的实际能力出发,通过让学生阅读童话、编写童话,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让阅读童话成为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点;合理把握学生阅读童话兴趣的发展水平:创造阅读的条件、掌握编写的方法、关注兴趣发展的差异;师生参与体验童话故事的创作乐趣;以公正的评价保护学生编写童话的信心和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喜爱阅读。语文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深刻把握文本中的语言,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深刻把握文本中的深刻感情。本文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静 《江西教育》2022,(40):45-47
感受童话的文体特质,既需要从文本内容理解的角度去落实,也需要借助全新情境的创设,在实实在在的表达过程中落实。只有真正实现了阅读与表达的有效融通,学生才能感受到童话的丰富性。本文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情节轨迹,解构童话的丰富意蕴;借助语言转码,再现童话的丰富细节;强化人物对话,把握童话的独特内涵;迁移全新情境,凸显童话的丰富表达。  相似文献   

5.
童话学习中,通过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学生对于童话内容、思想的把握,优化学习效果。教师应创设童话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明确童话阅读任务,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评价童话阅读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6.
统编教材在第一学段选编了不少的童话。这些童话深受学生喜爱。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出发,通过朗读、想象、写作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亲近童话,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感受童话阅读的乐趣,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童话,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童话蕴含的童趣、童真,而且彰显教材文本的价值,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生动,充满童趣,语言简明易懂,深受儿童的喜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利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溯源识字等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落实识字基础,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并进行整理,在读读演演中将故事串联起来,将文本故事和连环画结合起来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童话复述童话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将故事讲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并帮助学生体悟寓理,明确做事情要目标明确,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8.
童话在小学生阅读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童话进行教学,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以及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将学生作为童话教学的主体 童话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学生角度了解童话故事。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下雪了》这篇童话教学时,老师应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达成教学目的,以小学生视角阅读《下雪了》。例如,文中的“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小鹿画梅花”,讲解此句时应让学生自行阅读感受动物在雪中画画的场景,让后让学生说明阅读文章后的感受,互相分享自己阅读文章后的体验。分享期间,开拓学生思维,引发学习兴趣,但不能直接把学习内容强塞给学生。童话故事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去探索、思考,探讨童话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9.
童话故事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一段充满想象的故事,更带给他们思维的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童话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他们喜欢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听童话、看童话和编童话,使他们在童话中认识世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一二年级的童话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良好阅读兴趣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走进童话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可以提升孩子的想象能力;品味童话主人公的举止行为,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迁移童话故事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童话故事以夸张、想象、拟人等手法塑造人物、铺陈故事,传达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低段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续编活动,丰富学生阅读想象。教师要把握童话的文体特征,多角度、多维化引领学生展开合理、合情的续编创造,真正去读懂童话,理解童话,促进语文素养的生成。童话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夸张的想法,充满奇趣与幻想的表达,更能让学生从童话阅读中获得审美熏陶。低年级学生形象化思维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学体裁,因其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生动离奇、引人入胜,契合了儿童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而备受儿童欢迎。在小学语文童话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教学内容,实施高效化教学策略,实现童话类课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美好的童话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盛艳玲 《天津教育》2021,(5):153-155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童话是儿童的文学,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童话教学,能使学生在有趣多样的故事情节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童话中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增长见识、发散思维能力也起到重要意义。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童话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 小学童话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阅读习 惯,还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在学习童 话的过程中,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究做 好小学童话教学的具体策略,提出四点建议,帮助小学教师更 好地进行童话教学,帮助提升小学童话教学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能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通过有效的阅读,让学生获得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沉淀,从而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一、择趣而读,走进童话以启迪灵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童话浅显易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童话教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童话是充满乐趣的,富有想象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通过童话故事教学,可以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提升语文学习兴趣,为落实语文素养教育做好基础准备。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水平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阅读对于文章的理解是多么的重要,万事开头难,所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习惯借助童话进行启蒙教学.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童话无疑是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和作文兴趣的最佳"诱饵".如何充分合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可以从四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8.
童话已成为小学生的文学必修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以及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如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童话文体与众不同的美,乐于表达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自我质疑———释疑”的意识。2.以戏剧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帮助学生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对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3.从品味个性化的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探讨式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质疑和释疑1.真实记录自己第一遍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2.从已经自我释疑的问题中筛选出你认为对阅读理解有重要…  相似文献   

20.
童话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喜欢阅读童话,但缺乏深入的思考探究,且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究其原因,是童话教学过于功利性、成人化导致。为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悟人物形象。这样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童话阅读的乐趣,充分发挥童话文本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