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刻画上时代的烙印。本文研究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对文本选择、理解以及译者采用翻译策略方面的影响,并揭示文学翻译的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新  张治中 《科教文汇》2008,(26):239-240
翻译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刻画上时代的烙印。本文研究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对文本选择、理解以及译者采用翻译策略方面的影响,并揭示文学翻译的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语码转换,也是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依据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过程,探讨了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选择和策略选择的操控作用,但这种操控并非绝对,有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忠实”和“等值”被认为是翻译的最高标准,作为翻译实战活动主体的译者被“隐身”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本文拟从能动性和受动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并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方面的体现及价值。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译者受到其翻译目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等能动性影响;另一方面译者必须忠实于源文本,受到诗学;意识形态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译者主体性正是其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在翻译实践中,不论是文本的选择还是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取舍,均充分的体现了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7)
意识形态对于翻译文本的影响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意识形态的功能尤其在媒体翻译中运用。大量的翻译中体现出了意识形态的变化。使用批判话语分析这一特色会被展示出来。由此,意识形态是翻译过程中具体呈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鉴莺 《科教文汇》2008,(11):248-248
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翻译不仅受到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文化的制约,而且更为译者的文化态度所影响。本文将以林语堂的翻译为例,来探索这种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王鉴莺 《科教文汇》2008,(31):248-248
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翻译不仅受到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文化的制约,而且更为译者的文化态度所影响。本文将以林语堂的翻译为例,来探索这种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翻译并非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有生命的动态行为,翻译的过程与结果要受到源语及目标语的文化,译音,赞助人,翻译目的,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时事新闻这种政治色彩极为浓厚的信息传播文体而言,意识形态的影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文化因素是翻译研究不可避免的话题.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模式,可细分为科技经济体系、社会体系、意识形态体系和语言体系.这些体系的差异都对隐喻翻译产生影响.本文旨在解释为何有文化障碍,隐喻中存在哪些文化因素,以及互译的两种文化存在怎样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殷学侃  邓李肇 《内江科技》2007,28(4):78-78,82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理论中的权力话语对翻译活动具有普遍的制约性.翻译活动过程中译者对原语文本的选择、译者对原语作者和原语文本的"忠实"的程度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都处于权力话语制约之下.  相似文献   

11.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活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原则也是与时俱进.本文拟从中国翻译史上的几个重要时期分析不同时期的翻译原则,以此浅谈不同翻译原则对翻译实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新  刚成 《科教文汇》2008,(1):168-169
归化和异化向来被认为是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从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异化和归化常在"对立"的基础上被学者重视和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翻译活动是一项主体介入的活动,并且不同的翻译文本在题材和类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的采用应根据具体情形具体对待.翻译主体和翻译客体的特殊性决定翻译方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文化转向把翻译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研究,认为翻译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影响,借助文化转向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用全新的视角审视一些翻译中的不忠于原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学属性中指出女性文学所蕴涵的政治文本与性别文本,分别倾向于政治意识与人本意识,这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因为文学的美学价值虽然重要,但文学的意识形态影响也显而易见.因此推导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是必然的现象,同时指出女性文学的发展有赖于创作主体和批评主体对双重书写的认识,只有在这一理性认识之上,才能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三位英国汉学家的生平、社会历史背景、译学争辩等方面出发,结合操纵学派翻译理论,考察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态度、翻译观等;探讨西方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对中国典籍的解构,以及中国典籍翻译与研究对三位英国汉学家的影响。最后总结他们对东西文化传播和翻译研究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陶兰  张映先 《科教文汇》2009,(27):263-264
本文试从三位英国汉学家的生平、社会历史背景、译学争辩等方面出发,结合操纵学派翻译理论,考察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态度、翻译观等;探讨西方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对中国典籍的解构,以及中国典籍翻译与研究对三位英国汉学家的影响。最后总结他们对东西文化传播和翻译研究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枫红 《科教文汇》2008,(30):235-236
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译者对翻译过程中的创作自由度是有限的,须以原文文本为依据:译者还要相信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学接受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在阅读欣赏时的主观能动性,翻译活动应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8.
上官燕 《中国科技信息》2007,(6):178-179,181
本文借鉴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探讨了作为号召型文本——广告的翻译标准问题,阐述了广告翻译不同于传统译学所特有的“消费者第一”、“二次创作”原则,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解释了广告翻译具体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论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巾 《科教文汇》2012,(19):131-131,166
道格拉斯·罗宾逊是活跃在译界的一位重要翻译理论研究者,他在其著作《译者登场》中提出了"翻译身体学"这一理论,揭示在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身体反应,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个人身体学"和"意识形态身体学"两个方面。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理论使翻译成为了一个由身体主宰的动态过程,有力地说明了翻译是译者从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20.
翻译方面的观点一直是推陈出新的,所以一部分论文是关于翻译质量方面的探讨,有"归化"与"异化"之争,有忠实原作与解构之争等等,造成这些分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最终还是译者本人.通过对鲁迅与马丁·路德翻译思想的对比研究,笔者将试着去证明译者的意识形态在翻译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