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之伴     
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提前设计好,并严格按标准执行。学校教学管理中也往往要求教师的教案必须规范,教案书写越细越好,越详越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按提前设计的方案进行,不能有所创造,这样就造成了教学的封闭性和程式化,教师按预先设计进行教学,学生按教师预先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被动学习,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使“教”和“学”两者的创新能力均受到限制,受到压抑。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提前设计好,并严格按标准执行。学校教学管理中也往往要求教师的教案必须规范,教案书写越细越好,越详越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按提前设计的方案进行,不能有所创造,这样就造成了教学的封闭性和程式化,教师按预先设计进行教学,学生按教师预先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被动学习,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使“教”和“学”两者的创新能力均受到限制,受到压抑。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提前设计,精心设计教案是上好课的基础。而…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思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是由教师规划设计,按部就班地进入课堂执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进入预先设计好的“陷阱”。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创新的能力。基于此,黎加厚教授提出“基于设计型学习”的理念。在“基于设计型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一个以合作为基础的探究、设计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学生开始了“我的课程我设计,我的课程我爱学”的创作历程。下面是基于设计型学习的主要流程。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教学无法按原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下去。究其原因,除可能与教师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外,我们不得不对长期以来存在的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过于确定、学习过程过于封闭及教学环节过于严密、精确等进行反思。教育的职能在于尽可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要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因此,我尝试将程序设计的“模块化”思想渗入信息技术教学,预先设计类似于“菜单”的学习模块,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量体裁…  相似文献   

5.
困惑一形式化的教学行为。如“合作学习”,只看到学生的分组交流和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等形式,而看不到合作的必要,看不到合作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效;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合作学习”经常是草草收场;教师动不动就“你真棒”、“你非常优秀”,表扬千篇一律,肤浅而毫无针对性的表扬,使学生渐渐变得默然和无动于衷,使表扬丧失了本身的意义。困惑二追求结论的教学效果。教师为了追求高效的教学和外在评价,提前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结论,甚至是每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尽各种方法将学生拉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上来…  相似文献   

6.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的预先设计,即备课或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灵活产生的内容,是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部分。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做到充分“预设”,在面对动态的“生成”时,把握“生成”产生的时机,引导学生,从而有序而高效地推进课堂教学,达到尊重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思想,确定的教学环节、步骤、方法所组成的教学形式,正确处理课堂教学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我们在凯洛夫传统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性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定向——启发导入——读议练讲——反馈补授——评价小结。这个发展性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特征如下: (一)目标定向。这个环节是从凯洛夫“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教学”这个环节发展过来的。凯洛夫对组织教学这个环节的要求是“学生有组织地坐入自己的座位,迅速地准备好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所必须的一切东西,教师记下缺席的学生以后,全班就着手学习”。很明显,这个环节主要是要求教师组织好课堂秩序,检查学生准备好学生用具,为学习这一堂课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  相似文献   

8.
【场景再现】当体育老师宣布本节课学习篮球技术时,学生都在下面小声地说“让我们自己玩吧”,因为通常这种课上都会安排一系列技术练习,学生的发挥空间甚少、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又如在进行“跑”的各项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反映会觉得更加无聊。他们在这种体育课上根本享受不到体育的“快乐”,只有自由活动的时候才感到兴致盎然。如此看来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都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即便是有一些学生的自主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一可喜的是,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完全灌输性的、“独白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现象,目前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又普遍呈现着一种典型的“问答仪式”。在这种仪式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学生被指名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时候还连续地补充追问。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而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种“问答式”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虽…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学是小学入学适应期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这个阵地,发挥其在“小幼衔接”阶段的关键作用,是学校、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提出小学入学适应期教学设计“五步模型”,以期为教师开展适应期教学设计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径,引领教师在教学设计各环节有意识、有方法地进行学科衔接,从而帮助儿童顺利渡过适应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认为,学校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要让学生离开老师仍能继续发展,教师就必须努力探究学生主动学习的真谛,因此必须摈弃传统的“独白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后,代之而来的“问答式”教学模式,又大模大样的走进课堂,这种“问答式”教学,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经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虽然佯装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以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并以此锁定学生的思考。在这种“问答式”地教学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始…  相似文献   

12.
郭黎明 《考试周刊》2009,(29):61-61
一、教学环节设计的适应性把握好教学环节设计,实质是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的把握。对教学环节缺乏规律性认识,只为课件去备课或课件只是教师自己教学过程或教案的翻版,这都是不正确的。“教学、课件两张皮”。放弃了教学备课的主体——学生和教学环节设计,这方面的失误往往是课件设计中最致命的。课上只是依靠课件领着学生去学习。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课件无法往下进行,课堂环节也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此外,对教学环节把握不准导致按钮设计混乱。乱起名称,如“新授”等。也会对使用者和学生造成误解。还有些课件实际上等于课堂实录,大段大段录下教师自己的分析、讲述,特别是对段落、篇章的总结。在板书设计上,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根据自身的主观愿望而设计的。很少考虑到学情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只能遵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亦步亦趋,由于教师只考虑了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学,所以当学生向教师“挑战”时,教师便显得急促不安,生怕学生扰乱了自己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序,面对突然出现的学生质疑,教师如何机智地走出尴尬之境,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以下借助笔者一道几何题的教学谈谈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4.
各种类型的语文教学课堂上的提问环节中,很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都能异口同声地回答,而且答案也总是如教师所料。原因是教师事先准备好标准答案,提出问题后便步步引导,环环相扣,将学生牵引到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正途”上来,说引导实际上是设好陷阱,引诱学生往里跳,  相似文献   

15.
朱玲玲 《广西教育》2013,(45):84-8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利用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将复杂的知识融人到一个又一个细小的问题当中,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达到预先想要的教学效果。可是,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发生了质变。一部分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热闹”的课堂,设计出一波又一波的“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毫无意义的问答式教学虽然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在滥竽充数,教师也仅仅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并非锻炼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依赖教师的问题而学习,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学习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小坡度密台阶”式的教学方式,强迫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台阶”一步步走上去,不仅效率低,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的主动性。经年累月感受这种训练方式的学生,学习兴趣很难提高,更不用说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了。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了“问题教学”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著名热工自动化专家、中科院院士钱钟韩先生曾在自述中写道:“在业务学习上,究竟哪些老师对我帮助最大呢?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经验,觉得还是某些公认的‘蹩脚老师’对我帮助最大。他们每次讲课,只能提出问题,不能解…  相似文献   

17.
一可喜的是 ,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完全灌输性的、“独白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又普遍呈现着一种典型的“问答仪式”。在这种仪式支配下 ,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 ,学生习惯性地举手 ,仓促地回答问题。学生被指名回答问题时 ,教师有时候还连续地补充追问。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 ,而后自己补充讲解 ,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种“问答式”教学 ,表面看去 ,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 ,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虽然徉装…  相似文献   

18.
首先必须明确,课堂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己学习,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主动积极地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双主”教学理念,既强调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保证了课堂学习的高效率。语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有且只有一种,那就是:点拨。“点拨”包括“点”和“拨”两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一、问题要新颖有趣。教师所提的问题,在内容上应是学生未知的,在形式上应是灵活的。干篇一律,重复提问,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易出现思维定势。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提问:“什么是新月?”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新月就是新的月亮。”教师故意追问:“那什么又是旧月亮呢?”同学恍然醒悟自己答错了,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学生终于明白了“新月”在课文中的含义。这种欲正放误、欲直放曲的提问新颖有趣,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下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课堂教学宏观上来说,这种“任务”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也就定下了师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课堂教学微观上说,这种“任务”就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优质的教学过程是由良好的教学环节构成的,虽然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学生情感和行为的变化教师会机智地进行调整,但这决不应影响教学环节的预设性。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围绕教学目标而提出的具体任务, 它常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连同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