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都说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是不图任何回报的。我却认为,单向的无条件的爱容易使孩子变得目中无人,唯我独尊;自私狭隘,不懂分享;只求索取,不知回报。很难想像一个不知道爱父母、不肯向父母回报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懂得关爱别人,回报社会。只有让孩子懂得回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摘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的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回报父母呢?一要善于索取。累了,就让孩子端杯茶来;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也帮助拎一部分东  相似文献   

3.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  相似文献   

4.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将一切给予孩子,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单向性的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自利,只知独占,不知分享,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多数从小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子女与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对待人、事方面存在着分歧。面对学习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学生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易出现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6.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7.
周奎英 《师道》2008,(5):8-9
“学会感激”是学生的必修课。在某地的一次研究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中,发现许多孩子对于《我感激……》这样的作文题目竟然觉得无从下手。当前。很多孩子可能真的没有被感动过。即便是一些农村的孩子,父母、学校、社会对他多么好,他都不会感动,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们只知道享受别人给予的爱。很少知道爱也是需要回报的。有些孩子经常与父母顶嘴甚至吵架,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家务活更是从不沾手……  相似文献   

8.
在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教孩子学会感激,心存感激,使他们从小就心存一份真与善,意义十分重大。远离感激之心的孩子,会倒向自私和残忍我们回头看看,孩子身上的许多不良品质,如自私、霸道等,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做为父母的你一手造成的。于是,你的孩子便把太多的关心与关爱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这种不关心,往往会延伸到许许多多事情上去,特别鲜明的就是对待小动物的态度。不久前,我那年仅六岁调皮的独生儿子把从外…  相似文献   

9.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亲情融融,家庭和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体现。然而在现实生话中,许多家庭却存在着单爱现象,即父母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于孩子身上,而忽视了教育孩子爱父母、尊敬长辈,结果造成孩子没有爱心,缺乏情感,自私心理严重,回报意识淡薄。据对3所小学的调查,有一多半的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爱父母,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爱父母。纵观当今一些子女不孝  相似文献   

10.
我看过一部电影,片中一位父亲,为了拯救患有白血病的女儿,历尽艰难为女儿寻医问药,千辛万苦挣钱给女儿付医药费,付出了全部心血,最后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都说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没有哪位父母生养孩子是为了从孩子身上得到回报。可是乌鸦尚且知道反哺,作为子女的,又怎么能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相似文献   

11.
父母的虚荣心必然刺激孩子追求虚荣,这是爱慕虚荣的父母常常意识不到的。爱虚荣的父母很重视孩子生活的外部,喜欢在孩子的吃穿打扮等方面与别人攀比。爱虚荣的父母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孩子的优点,过高评价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成绩和长处对父母来说比对孩子本人还重要。  相似文献   

12.
普天下的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同样,美国家长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爱不是在表面上,而是体现在内心。在美国,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叉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不去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幼小的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或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牵着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周凯 《家教指南》2008,(2):20-20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爱,但是现代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爱的付出与爱的回报是否匹配?爱的结果与爱的初衷是否等同?您“真爱”孩子吗?  相似文献   

14.
听障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听力受到损伤,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成长,许多家长内心都存在一种歉疚心理,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故而对孩子大多是有求必应,一味地付出,不奢求回报.家长的这种歉疚的心理和无偿付出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久而久之,使他们觉得父母甚至其他人所给与他的都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受之坦然,不懂得感激别人,更谈不上什么回报,继而逐渐变成一个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5.
刘丹 《父母必读》2013,(4):124-125
很多父母会因为孩子爱撒谎或者其他一些古怪的毛病,比如爱拿别人不值钱的东西而困惑不已,打骂、说教似乎也都不管用。其实,在孩子谎言或者问题行为的背后,隐藏的需求才是真正需要父母去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孩子,父母、祖父母对之可谓众星捧月,方方面面照顾得无微不至,惟恐孩子吃苦。然而,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往往是呈现单向输出,而不是双向的交流,即在把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去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爱与被爱问的交流严重失衡。久而久之,会使孩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的,而他却不知去关怀和爱自己的父母、亲人与同伴,不会体谅他人的痛苦与快乐。  相似文献   

17.
施恩而不求回报是一种美德,知恩图报更不失为人的良好素质。世界上最常见的不求回报,莫过于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奉献,这种不求回报的行为源于父母本能的爱。然而,爱是双向的,不知各位家长想没想过?父母在给予子女以物质上、精神上的关心爱护的同时,也应该适当提倡子女给父母以回  相似文献   

18.
<正>曾经以为我们老师只要每天爱自己的孩子,告诉自己的孩子要爱别人,告诉他们要爱班级、爱小伙伴、爱父母……他们就会懂得什么是爱。可是有一件事却让我明白,原来爱不仅仅是告诉,还要真正用心去交流,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感受爱,如何去表达爱。班上的毛毛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整天闯出这样那样的祸。在刚入园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里来"告状",说毛毛打人。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与毛毛沟通,希望能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学校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用各种形式让孩子去体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些父母片面地理解了感恩的意义,开始向孩子“索取”回报。那么,爱孩子该不该有回报呢?  相似文献   

20.
正【活动背景】父母诉苦:孩子不听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抱怨:爸妈太啰嗦,霸王作风,喜欢包办一切。这就是当今家庭中的现状。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感恩意识淡薄,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活动目标】1.体验幸福,明白感恩的重要性。2.懂得爱的含义,学会关心和照顾父母。3.增强感恩意识,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及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