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真之美是盛唐诗人普遍的审美趋向,不仅反映在诗歌创作中,也反映在诗歌理论上,这和盛唐时期统治者的提倡,文人心态以及道教、道家思想的繁荣发展和广泛传播密切相关.这是只有到了盛唐才有的如此普遍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2.
南宋严羽以“气象”二字概括盛唐诗歌的精神风貌与美学特色。人们认为,盛唐气象是当时文化精神在诗歌领域里的显现,儒家积极用世精神是盛唐气象的主调。然而,既然盛唐多元文化互补调和共同支配了那一时代诗人的行为出处、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那么盛唐气象自然也应包蕴着其它文化基因。道教文化曾是盛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研究盛唐气象的形成,也应该注意到道教文化对盛唐诗歌艺术风貌的影响。笔者认为盛唐诗歌中充满人生乐观和富于艺术想象与道教文化的影响有密切联系,本文试对此作粗浅探讨。                …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杜甫以特有的沉郁之风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他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改革家",从他开始,中国诗歌逐渐表现为另一种样式,他以独特的方式对盛唐之音进行了解构,开启了宋学之津门.本文试图从杜甫解构盛唐之音的角度阐述其"导夫先路"之功,并从中管窥唐诗与后世诗歌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5.
夏怡 《文教资料》2011,(36):191-192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的思想,他的情感,无疑都寄托在他的诗里。在李白留有的近千首诗歌中,有一百多首与神仙道教信仰有关,这些诗,或许正是破译李白诗歌作品中所蕴涵的深厚道教文化的解码。本文即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分析其中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6.
盛唐伟大诗人李白一生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特别是道教的神仙观念更给李白的性格和诗歌创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李白诗歌中追求道教养生成仙的思想观念,并分析这种观念对李白诗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 绪论 1)唐诗发展概况 初唐诗歌:"初唐四杰"诗歌的新风貌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 "沈宋体"的确立、特点和影响 盛唐诗歌:总体风貌:盛唐气象两大诗歌流派: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歌两大诗人:李白、杜甫.李白的乐观进取精神、豪放飘逸风格;杜甫博大壮丽的胸怀、沉郁顿挫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文艺思潮作为一种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相关联,同时又影响、规范作家们的创作活动。李白和杜甫对诗歌艺术的特殊规律,各自进行了他人无法更替的独特探讨。李白对清水芙蓉的诗美的追求,反映了盛唐诗人特有的气魄和自信。而由盛至衰的社会转折则为杜甫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他在客观、全面地评价历代诗歌和总结诗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的著名诗歌观。作为一个朝代的诗歌创作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文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唐朝的文艺思想的发展演绎。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将《诗经》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旗帜。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有"风雅兴寄"的呐喊,盛唐杜甫有"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而屈宋及其《楚辞》,到了盛唐,才引起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赞美。李白与杜甫,对屈骚精神更是推崇备至。李白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杜甫认为"窃攀屈宋宜方驾"。中唐元、白、韩、柳,再到晚唐皮、陆均是《诗经》精神的继承者。至于屈骚精神,也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  相似文献   

10.
李白诗歌中经常出现浮云、烟雾、彩霞等意象,这是诗人道教信仰的体现.浮云、烟雾、彩霞等是道教仙界的象征也就是李白关注云、雾、烟、霞的动因;云、雾、烟、霞意象呈现出李白得道成仙的强烈愿望,并且表现了其道教信仰的前后变化;同时具有道教色彩的云、雾、烟、霞意象促成了李白道教信仰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盛唐一位杰出的大诗人,他一生始终孜孜不倦地进行诗歌创作,五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使他形成了一整套对诗歌艺术的深刻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宝库.从杜甫的创作态度、继承原则、学习态度、语言追求四个方面来探讨他的诗歌理论可以带给我们今人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杜甫作为盛唐伟大诗人,虽没有完整的文学批评专著传世,但纵观整部杜诗,其精深的诗学思想都集中反映在他的诗歌之中。本文通过系统的搜集整理杜甫诗集中的论诗断句并将之纳入到杜甫论诗诗的体系之中,从而完善杜甫的诗学思想,并试图从杜甫对同时代其他诗人诗歌创作及评论中探讨杜甫诗歌的文学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伟大诗人杜甫以现实主义诗歌享誉盛唐,在他的诗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是诗人的良知。而这位伟大的诗人又是不幸的,他一生漂泊不定,生活艰难,尤其晚年的名作《登高》更是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7,(1):74-89
唐帝国对世界上的各种宗教采取开放包容的基本国策,因而民众享有宗教信仰的高度自由。杜甫对于各种宗教均抱有普遍的好感,而他尤其喜好道教。社甫有道教的信仰,有修道的实践,还熟悉道教的仪轨和法术。投龙奇简法术主要用于国家祭祀。在唐代道教呈现出开放的姿态,世界其他宗教的养分为道教所吸收。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诗人,杜甫的对于外来宗教的态度是积极和开放的。杜甫的内心世界具有三重结构。一是儒家治国理想的基盘,它为杜甫的道教思想所具体化。二是佛教空灵静美的彼岸世界,它在杜甫的思想中起补充作用。三是基督教看似异端的璀璨光芒,它敦促杜甫珍爱生命,并赋予杜甫以使命感:诗人须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出恒久的诗篇以标志人类在宇宙中的特殊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杜甫一贯倡导的诗歌“有神”的主张入手 ,通过对传统文艺理论纵向的历史考察 ,进一步探本求源 ,指出杜甫有神说的美学渊源既可追溯到先秦 ,又从六朝的形神论发展而来 ,还直接继承了王勃关于“有神”的文学主张。杜甫的“有神”说体现了盛唐诗人的美学追求 ,对后世美学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盛唐一位杰出的大诗人,他一生始终孜孜不倦地进行诗歌创作,五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使他形成了一整套对诗歌艺术的深刻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宝库。从杜甫的创作态度、继承原则、学习态度、语言追求四个方面来探讨他的诗歌理论可以带给我们今人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道教圣地之一,天台山在唐朝享有特殊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在唐代诗人的笔下,这是一处不同凡俗的人间仙境.唐代莅临天台山的诗人,留下涉及道教的诗歌一百五十余首.这些诗对天台山的抒写,主要集中于两大体系:一为天台山的风物胜迹,一为天台山的道教宫观.诗人们正以此为核心营构诗歌的意境.大体上看,高峻辽阔、偏远险要、静谧幽冷、朦胧飘忽与清美和谐的意境,一起构成了天台山的“仙境”特色,而这也正是唐代有关天台山道教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自刘勰《风骨》篇中提出的"风骨"的理论之后,初唐诗人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颓靡诗风;盛唐时期,李白"雄浑"、"劲健"、"豪放"的诗歌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又对"风骨"理论加以阐释。总之,唐代诗人始终推崇风骨,初唐重刚健、盛唐重气质,构成了初盛唐时期风骨诗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唐人编撰的诗歌选集《国秀集》,因其所选诗人绝大多数是盛唐普通诗人,长期以来,对《国秀集》的研究比较薄弱。论文以《国秀集》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盛唐普通诗人及其诗歌。“盛唐普通诗人”,因其是“盛唐的”,故其诗歌具有盛唐诗歌的某些特征;又因其是“普通的”,故其诗歌又具有不同于盛唐著名诗人诗歌的地方而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诗人背后隐含着大量信息可以说每年试题中的诗歌都给出了作者,可是我们却忽视了这一点。因为从表面上看,作者与诗的内容及答题要求没有必然联系,好象是多余的,其实不然。1. 诗人背后隐含着当时的社会背景信息就拿诗人杜甫和李白来说,一看到他们的名字,自然就会想到从盛唐到中唐的兴衰史,由太平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联系当时的时代特征,便容易理解诗的内涵。2. 诗人背后隐含着其经历和思想等信息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现。如果我们能详细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无疑对把握诗的主旨是极其重要的。就拿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