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话里上声在轻声前的变调较复杂,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本文从轻声的性质、类别及词的语法构造意义等方面对此加以探讨,认为上声在轻声前一般变“半上”,变阳平的是因为后字不是真正的轻声,而只是“上声轻读”,从而使上声变调规律的表叙更为简洁。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声及上声变调的教学一直是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流音变的规律,在教学中应重点把握三种形式的变调:一是两个音节中的前一个上声音节的变调,二是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三是四个及多个上声音节相连的变调。  相似文献   

3.
胡树鲜 《语文知识》2003,(11):28-29
以往人们在关注上声变调的时候,一般比较注意短语的分组情况,认为意义分组层次决定上声的变化,例如“展览馆”“买把雨伞”等。但有些连续的上声不在一个组合层次上,如“户口本”“有感受”“车水马龙”“你死我活”“长此以往”,其中的“口”与“本”、“有”与“感”、“水”与“马”、“死”与“我”、“此”与“以往”不在一个组合层次上,即不直接搭配,但前面的上声仍然受语流音变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声调变成近似阳平。下面我们分析几组不在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普遍话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 ,着重阐明了上声在这种条件下的两种变调现象 ,并且深入地分析了两种变调现象中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5.
多音节上声相连变调是语音教学中一个模糊地带,大多数教材都是简单地处理为将多音节先划分为两个或三个音节,然后再使用两音节、三音上声节相连的变调规律进行变调.这种说法在语音教学中说服力并不是很强.三音节上声相连变调有其特殊情况,应以句法构造和韵律理论为基础,遵循从语法角度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划分,以及使用韵律对其进行处理两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测试。"上声"是应试人在学习普通话和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产生问题较多的一种语音现象。本文重点论述准确应用上声的具体情况,上声变调的具体规范以及在朗读和命题说话中的规范,以加强应试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声调的规范程度,提高测试成绩。  相似文献   

7.
语流音变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语音现象,现代汉语中的语流音变现象多种多样,其中上声的变调比较复杂,也很有趣,本文拟从上声字在轻声前复杂的变调现象入手,探讨上声字后轻声字的来源,并试图从语音的发音原理和发音过程,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上声字在轻声字前的变调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8.
自主音段音系学认为,声调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汉语上声连读变调中,一方面,声调独立于音段层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语流根据其语义句法结构、韵律节奏和语义突显产生停顿,音段中音节的组合结构会对多音节上声连读变调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晓慧 《文教资料》2013,(29):139-142
本文试图理清前人对上声变调和阳平异同的研究,通过声学实验和感知实验这两方面论述了前人的成果.并简要介绍了笔者自己的实验结果。通过40名被试的基频数据分析发现,阳平和上声变调的基频曲线存在显着差异,尤其是其中的6名被试,两者的调型有显着差异。听觉辨识实验发现,被试不能辨别出它们究竟属于阳平还是另外的变调。但是听觉区分实验发现,被试在听感上能够察觉两者的差异,这说明阳平和上声变调之间存在声学心理差异,但是并没有形成范畴性的音位差异。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由于其降升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导致其在语流过程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很完整,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正因为如此,上声及上声变调的已成为了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现有各教材的基本观点,关于上声变调的问题,似乎已成定论。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上声变调的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三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孔瑛 《文学教育(上)》2008,(24):144-145
普通话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由于其降升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导致其在语流过程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很完整,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正因为如此。上声及上声变调的已成为了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现有各教材的基本观点,关于上声变调的问题,似乎已成定论。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上声变调的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三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凉州方言中,单字调有三个调类:阴平、阳平、去声。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归入去声,清、次浊声母上声字归入阳平,单字调上声隐而不现;但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字和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字,在连读时或是在轻声词中时,调值并不相同,即古上声在连读变调和轻声词中便显现了。  相似文献   

13.
泽州方言是汉语晋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山西省东南地区上党方言片区,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又称为“邯新片区”。通过调研,发现泽州方言有独特的声韵调分布特征,尤其是上声变调,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用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泽州方言上声连读变调进行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泽州下村镇汉语方言上声变调出现细微的代际变异,老派发音声域宽而高,新派发音更接近普通话。  相似文献   

14.
栗华益 《文教资料》2007,(34):225-227
济南话上声单字调调值是[45],但是有些上声字在单读时调值为[214],进入连读变调之后,则按变调规律正常变调,或者仍然读成[214].类似上声这种现象还存在其它调类之中.初步认为这种现象是受邻近的北京官话或普通话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方言的调类与古调类相比也有平,上,去,入四声,但无浊声;与普通话调类相比,其平声不分阳阴。在连续变调时较突出的是,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高平调度为降调。  相似文献   

16.
语流中相连上声变调的主体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图在继承我国现有的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语言研究理论,试用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逆向地考察解释汉语语流中相连上声的变调现象,归纳济泽出该现象与语音节拍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陈渊泉(2000)提出的关于普通话上声连读变调的制约条件发表了不同看法,认为上声连读变调应该放到节奏范围里讨论。变调域的划分应该充分考虑音节间的松紧度而不是只考虑句法结构,而且各变调域应该独立执行音系规则。基于这种假设,笔者对四上述宾结构的变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套制约条件能准确地预测出其变调结果。  相似文献   

18.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陇东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泾川境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在陇东方言中,极具代表性。泾川方言共有四个声调:阴平(31)、阳平(24)、上声(42)、去声(44),这四个声调会在语流中发生语流音变,两字组、三字组的连续变调规律已经在其他文章讨论过了,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形容词的连续变调,并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9.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陇东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泾川境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在陇东方言中,极具代表性。泾川方言共有四个声调:阴平(31)、阳平(24)、上声(42)、去声(44),这四个声调会在语流中发生语流音变,两字组、三字组的连续变调规律已经在其他文章讨论过了,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形容词的连续变调,并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言使用的实际出发,认为以北京语音为语音规范的普通话的变调理论有脱离实际之处,尤其表现在“七”、“八”的变调,上声、去声的变调及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上。因而,从有利于规范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本(调)音变(调)音乱用的情况下,宜舍变音取本音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