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一位老师上小语第九册《晏子使楚》一文.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时.问:“谁能找出这节中的反问句?”一个学生回答:“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老师又问;“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位学生回答:“齐国有人.”老师满意地说:“对了!”“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中的“人”是特指,人才、能人”.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楚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怎  相似文献   

2.
校园逸趣     
罗马帝国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讲道“: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向学生们提问:“罗马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夜里!”学生答道。生气老师问“:文中说蜜蜂给花园增了生气,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蜜蜂偷花蜜,花儿就生气啊!”大家听了笑个不停。那学生又说:“笑什么?要是鲜花不生气,哪来鲜花怒放呢?”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  相似文献   

3.
一次,一位三年级教师的数学课,讲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他在黑板上写出“二亿零五十二万”之后,问谁能写出数来。许多学生争着举手。老师看了后说:“我不要你们会的来写,偏要叫一个差的。”果然喊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同学。学生上去迅速把数写出来了,然后望着老师;老师  相似文献   

4.
理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改以来,笔者参加了许多《科学》课的教研活动,深深地感受到: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课改,理念先行……记得一位老师在讲《燃烧和灭火》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可燃物”时,教师的理念很先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个条件,学生七嘴八舌,很快说出了几个自己认为比较得意的名称:“易燃物”“可燃物”“能燃物”……老师一听,很不错,及时给予了肯定:“大…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了几节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有一位老师教学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练习时,教师提出了一个口答题:“谁能说出几个比4/9小的分数?”当学生答出4/9小的分数有3/9、2/9和1/9时,教师感到满意,并给予表扬。就在这时,一  相似文献   

6.
按照工作计划安排,我和教导处的两位主任一起听了二年级费宏毅、叶蓓蕾、陶玲三位语文教师的课。费老师和陶老师可以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上“的老兵”了,上课显得比较稳重和老练。叶老师是语文教学上“的新兵”,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老师听课,显然是有些紧张,但最终还是能认真应对的。我也很欣赏叶老师的勇气,借此我祝愿她能爱上语文教学,也相信她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重视朗读教学,让课堂书声朗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个较为成功的教学片段:【教学片段1】(《谁的本领大》)师:一天,风和太阳碰在…  相似文献   

7.
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小学生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但是有很多老师不但不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还会有意无意的压抑小学生好奇心的正确发展与满足。一次,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学到最后两个自然段时老师提问:“谁还有不懂的地方?”一个女生站起来:“老师,蝌蚪的尾巴怎么会短?后来又变没了?”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蝌蚪就那样。”生:“蝌蚪就是那样的。”老师对提问的女生说:“你听明白了吗?蝌蚪就那样。”女生:“为什么就是那样呢?”老师显得有些发窘,一时无语。女生:“老师,小蝌蚪…  相似文献   

8.
校园逸趣     
快吐出来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化学分子式,然后问学生:“约翰,你来说,这是什么的分子式?”“是……是……”约翰嘟噜着,“它其实就在我的嘴边……”“那还不赶快吐出来,要知道那是盐酸。”历史考试历史考试时,老师提了三个问题,这个学生都答不出来。为了给他一个及格的机会,老师最后问他:“美洲大陆是谁发现的?”“……”老师气急败坏地喊道:“克里斯朵夫·哥伦布!”这个学生拔腿就往外走,老师惊奇地把他叫住:“喂,你为什么要走啊?”“对不起,您不是叫下一个考生吗?”拜访耶稣老师在课堂上打了一会儿瞌睡,当他醒来时,他哄骗学生说:“我做了…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能听到对一些老师的赞扬:“某某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这不仅让人想起很多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某学校有两位语文老师,一位口才很好,且非常幽默,一堂课讲下来,常常是笑声不断,学生听得非常过瘾;另一位虽也是语文老师,但口才就差了不少,讲不了多少精彩的东西,学生也就不怎么爱听,索性就干脆少讲。但奇怪的是,第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就是没有第二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学得好,一时间曾被传为怪事。这是课程改革前的故事,现在想来当然就不觉得奇怪了。第一位老师“讲”,是在“讲授”,就是把自己所知道、所理解、所感…  相似文献   

10.
似乎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故事:音乐课上,女教师裙子上粘着各种颜色的五角星,谁听讲认真,积极动脑,回答准确,谁就能获得一枚五角星。下课了,一位学生捡到一枚老师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在一次新课程活动中听了一节《认识钟表》。教师走进课堂,略带神秘地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听一听它的脚步声,你能猜出它是谁吗?”(有学生马上侧过身子相互窃窃私语,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摸抽屉里的课前准备好的小闹钟。)这时课件里传来了钟表指针走动的“滴答”的声音。学生马上不约而同地说:“闹钟”“钟表”……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使人的思维活动灵活。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有的教师强求全班学生按指定的同一方法记忆字形,并用重复抄写的方法去识记生字,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识字方法、思维方法不应是一个模式的。有一位一年级老师教生字“休”,问学生怎样记住这个字?有的说:“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木,合起来就是个休。”有的说:“单人旁一个木字。”老师启发学生:“谁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它吗?”一个学生答:“人靠在树木上。”还有的说:“身体的体字去掉一横。”这位老师鼓励了后面  相似文献   

13.
呵护生命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领养蛋宝宝”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活动过程一、明确活动内容当我说我们班将开展一个为期两周的活动时,学生都焦急地等待下文。我说:“要每一位同学当两星期的‘爸爸妈妈’!”学生们兴奋了,纷纷问:“当谁的爸妈呀?”“一个鸡蛋。”“啊!?”他们立刻像炸了锅一样,我等他们静下来后,说出了活动要求: 1.必须人人参加; 2.活动持续两周; 3.把蛋宝宝当成你的孩子,给它画上五官,取个名字,找老师签上字;  相似文献   

14.
乐翻天     
口吃的监考官某口吃者监考,发现一学生偷看,气急败坏地吼道:“你,你,你,你,你竟敢作弊,给我站起来!”五个学生站了起来。这就是勇气!有一位哲学系的老师在期中考试时只考了一题,题目是“什么是勇气”。就在大家拼了命在想怎么写的时候,有个同学交卷了。他不是一个字没写哦!不过他写的只有五个字——“这就是勇气!”结果,老师给了他满分。谁创造万物某宗教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厉声问学生:“你们说,是谁创造了世间万物?”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屏住呼吸,不敢出大气。教师许久听不到回答,更加火冒三丈地说:“我非要你们说不可!谁?”说着,灯泡似的…  相似文献   

15.
期末临近考试,我改变了以往的考前说教,而是拿起一支粉笔对学生说:“老师要画一幅画,作为考试时的礼物送给你们。”说完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两只大大的眼睛,并在眼睛里写上“徐老师”三个字。画毕问:“你们喜欢这礼物吗?”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学生说:“我喜欢,老师送给我们的礼物是要我们睁大眼睛看清题目。”另一个学生说:“老师的礼物是要我们睁大眼睛仔细检查,不要写错。”我接着说:“老师虽然不能监考,但我把两只大眼睛留在黑板上,看着你们考试,看谁认真仔细,好吗?”“好!”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稚气的声音。考试完毕,试卷批下来,效果十分好,…  相似文献   

16.
开心课间     
谁是吴毅忠 有位老师到一个班级代课,起立时,一个学生不小心把桌子碰得“砰”一声响. 老师很生气:“是谁把桌子碰响的?” “报告老师,”那个学生战战兢兢地站起来,“是无意中碰响的.” “谁是吴毅忠?”老师连问几声都没人理,于是勃然大怒,“吴毅忠,给我站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一、有这样一个活动,名字叫“七彩的桥”———犤情境再现犦这是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全校语文教师在阶梯教室听一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老师,说话还有点奶声奶气,举手投足间活脱脱一个中学生模样。下面是她的课堂教学片断:(投影出示:天边一道美丽的彩虹)师:小朋友们,猜猜到底是谁飞上蓝天画出了这座七彩的桥?生:画家。生:科学家。生:神仙。……犤小议几句犦学生就这样不着边际地在脑子里搜索着所有他们所知道的“家”。这也实在难为学生,这样的“七彩的桥”谁能画就?当然只有伟大的“家”们了。按理说这样的课…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描写好的琴声感人时 ,说 :“转轴拔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其实 ,说话的道理与此相同。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感人的魅力 ,一定要做到“四分含情 ,六分叙理”。教师对学生说的话有没有“情” ,其结果是不相同的。以下两个教学片断中 ,同样是对学生读的评价 ,两位教师不同说法所产生的效果就很耐人寻味。片断一 :一位老师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生字学完了 ,老师请一位学生读生字卡。一个“铸”字挡住了去路。“谁来告诉他 ?”老师问。一位学生站起来 ,把正确的读音告诉了处境尴尬的同伴。随即 ,老师让他连续读了三遍。“记…  相似文献   

19.
多次听到老师们叹息,说批改议论文时,对学生不会用事例论证束手无策: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举的例子都差不多,而且都是老一套,比如,论勤奋必定说谁,谈锲而不舍肯定提谁,呆板到一无可看.我记得有一届的高一,上讲评作文课,忽然来了许多外地老师要听课,我那节课真不想让别的老师听,但既然大家远道来了,也就不见外.我让一个小组11个同学轮流读自己的议论文,我站在讲台前,什么话也不说,让他们自己感受.第三个同学读到“哥白尼”的事例时,已经有人笑了;到第六个“哥白尼”出现时,听课的老师已经忍俊不禁;到了第十一个同学站起来时,这个同学说:“老师,我能不能不读了,我也……”全班大笑,听课的老师也都笑起来.怎么会有那么多“哥白尼”的?我真的不明白.请想,一位教师改两个班的作文,一晚上遇上几十个“哥白尼”,有可能梦里也有“哥白尼”,他的精神能不崩溃么?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是培养各种意识和习惯的关键期,各种学习方式都要从小抓起,以数学学科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着眼点”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新课程的学习。一、情境导入——激发“兴奋点”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奋点”,使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到学习中来,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师神秘地拿出一只黑色的袋子,学生眼睛“唰”地一下都集中在了老师身上,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袋子里装着什么东西。老师告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